趙新云
摘 要:在初中英語語言的學習中,若拋開文化教學則學生很難學到文化的精髓,同時也阻礙了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見文化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而英語閱讀更是如此,只有加強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內涵的了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才能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文章從初中英語的視域出發,對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教學的應用進行一些探究。
關鍵詞:文化教學;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
1.講解文化背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傳統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為迎合應試教育,教師常采用“學生查閱—教師翻譯—學生記憶”的方式引導學生背誦學習閱讀知識,沒有意識到“閱讀中蘊解釋的文化知識、文化背景學生是否能理解”這個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降低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且不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發展。
對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對閱讀文化背景的講解,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以初中英語“This is my sister.(這是我姐姐)”這一教學內容為例。首先,教師應深入閱讀資料,挖掘資料中蘊含的文化知識,借助互聯網查詢相關的知識,并將其滲透在閱讀教學中。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相關閱讀資料之前,可以為學生介紹西方國家家庭成員及家庭成員稱謂等文化知識,并借助課外延伸材料為學生補充講解西方家族及家庭等文化背景:美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自力更生”,并學會對自己的決定與行為負責;18歲以上的美國孩子被鼓勵離開父母生活;美國孩子叫父母、長輩的名字以表示親昵等。通過這些知識的補充講解可以為學生之后的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加深學生對英語閱讀的理解。
2.講解文化差異,提升學生理解能力
傳統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沒有意識到為學生講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必要性,導致學生經常以“中國式”思維思考閱讀內容。為改善這一情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文化教學的重要性,為學生講解滲透中西文化差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到文化之間的差異,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形成。
以初中英語“Id like some noodles?”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在講到這一內容時可以以“Diet culture(飲食文化)”為切入點為學生講解中西方飲食文化之間的差異。如“beef(牛肉)”,中國人用牛肉做菜時,或切成片、絲,或剁成塊、泥,或煸、炒,或燒、煮,形式豐富且技法多樣,百菜百樣;而西方人用牛肉做菜時,不是切成大塊,就是剁成小塊,或者烤制牛排,或是做成牛肉湯,粗而不俗,經濟實用。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中國人擅長手工,看重技藝,但機械能力不高,而西方人擅長機械,所以手工能力相對粗糙。通過以上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對比分析,加深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
3.導入文化環境,深化學生情感認知
與中文閱讀相同,英語閱讀中同樣蘊含作者的情感,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文章脈絡,疏通文中結構與條理,加深學生對英語閱讀的理解。同時,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注重文化環境的導入,借助閱讀內容體現不同國家不同的文化,以此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深化學生的情感認知。
以課外閱讀“what should I do”為例,閱讀材料中探討了意見咨詢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介紹了西方國家“advice columns are popular and entertaining(建議欄目是最受歡迎且具有娛樂性的)”和“people write to these columns to ask for advice on every problem(針對每一個問題,人們都會給這個專欄寫信征求意見)”。針對以上閱讀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導入相關文化:相對于中國人,美國人比較倡導人際交往的溝通表達,所以這樣的心理機構非常普遍,人們通常通過電話就可以進行預約服務。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查詢相關的視頻、電影片段等為學生介紹講解,將閱讀中的文化知識以十分直觀、生動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環境的了解。
總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文化教學的滲透。教師可以深入挖掘閱讀材料中的文化知識,為學生講解相關的文化背景、文化差異等,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導入文化環境,以深化學生對閱讀知識的情感認知,進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小卉. 關于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思考[EB/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5(5).
[2]周國芬.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 教育教學論壇,2016(20):273-274.
[3]孫冬梅.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文化滲透法的有效策略[J]. 新課程導學,2014(31):44.
(作者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九師一六七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