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孌
摘要:面對中職學生學習語文興趣不足,學習效果欠佳的現狀,針對語文能力對中職學生的重要性,選擇以“解放興趣”為核心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為突破口,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每節語文課的首要任務,從課程資源與學生實際出發,精選內容,變通形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前適應社會需求。
關鍵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精彩 團隊合作 展現自我
眾所周知,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能說好話,聽懂話,會寫東西,能讀文章,但對我所教授的幼師專業的學生來說要求則更高,她們將來要承擔的是教育下一代的光榮任務,駕馭課堂的能力如何直接影響到課堂的質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出色的表達能力對她們尤其重要,我選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提升她們整體語文素質的主陣地,開展順利,行之有效。
中職語文教材分三大模塊:基礎模塊、拓展模塊、職業模塊。三個模塊體現了知識遞增、循序漸進的特點,每一個模塊都設計了很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主要指以學生的興趣和語文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語文新型分支。總結起來,常見形式有:(1)完成作業競爭型;(2)朗誦小品表演型;(3)話題熱點辯論型;(4)知識卡片游戲型;(5)專題講座賞析型;(6)成果展示綜合型。與職業相結合的特色形式有:(1)專業專題調查報告型;(2)職業技能展示比賽型;(3)專業文化史講座型;(4)采風訪談名角型;(5)畢業生經驗交流型;(6)心理健康拓展活動型;(7)專業實用文體寫作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切合實際,操作便利。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形成了自己的設計理念和教學風格,在這個過程中,我更是發現了學生的快樂和成長,收獲和進步。
一、英雄有用武之地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在初中不被重視,因為她們的成績平平,因為她們的能力不夠突出,所以導致她們會回避很多本來可以爭取的展現自我的機會。課堂上老師提出的問題,她們覺得成績好的同學會回答;一些比賽項目,她們更是將自己置身其外。不敢大聲發表言論,害怕單獨參加活動,因為她們不夠自信,她們畏首畏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她們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打不起精神。在中職語文的課堂上,由于少了很多升學壓力,作為老師不必糾結于怎樣抓知識點以備考試,更是為我們能順利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我要做的就是爭取讓她們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現自己的潛能,并能大膽地展現自己的才華。
例如,在開學之初,我和學生相處一個月左右,我就設計了《專業——助我點燃信念的燈》的主題活動,讓學生通過訪談、調研、走訪等形式了解專業,培養學生選擇和組織材料的能力和聽話、說話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專業,進而熱愛專業,達到樹立學習自信心的目的。學生在接受任務之初,很詫異,疑惑著:語文需要這樣學嗎?但就是在這股新鮮勁的帶動下,學生高興地去找親戚家的正上幼兒園的小朋友聊天,還有的去幼兒園實地參觀呀,或者幾個人約在一起去找已經工作的師姐們取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個星期過后,進行成果展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獲,在我的鼓勵下,學生大膽地分享,看著她們貌似聊天式的講述自己所得時,我驚喜地發現,原來我的學生可以做得如此之好。
自此,我看到了她們的學習興趣,看到了她們的生活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有用武之地,她們照樣可以成為學習英雄。
二、我的精彩我做主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特長和個性,而學科課程以知識為中心,學生可以獲得具有普遍性的知識技能,但在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體現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性方面則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1.講故事
故事有很多類型,有發生在身邊的,有自己經歷過的,也有經典的老故事,有時尚的新故事,學生們總能找到一個來和大家共享。講故事不僅發現了人才,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學會欣賞和贊美同學,更是在不經意間進行了德育的滲透,一舉多得。
2.辯論賽
讓學生先討論辯題,再組隊,選裁判,推薦主持人,這一系列的活動都在督促著學生將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有的學生思維敏捷,閱讀量大,這就是很好的平臺,當掌聲響起來、當喝彩聲想起來時,想必也是她們內心澎湃的時刻,這種成功的刺激會化作一股股動力將她們推向更成功的前方。
3.課本劇表演
很多女孩子是追星族,有自己的偶像,而這些偶像中演員占多數,她們心中也有一個演員夢。課本劇的表演就為她們提供了機會。《項鏈》《雷雨》《林黛玉進賈府》等都可以作為表演的題材,學生津津樂道,像模像樣,每一次嘗試都能是一次質的飛躍。
4.讀書卡、海報的制作
有些學生心思細膩,喜歡看書,愛好畫畫,就是不善表達,我就設計《好書伴我成長》——優秀圖書推薦會的主題活動,讓她們能在這里很好的凸顯自我,將她們的作品開一個展覽會,在為閱讀好書推波助瀾之時,也讓贊美聲溫暖她們,鼓勵她們。
當然,選擇很多,主題豐富,形式多樣,能讓學生都能找到一己之地,發揮一己之力,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精彩,大家共同長知識。
三、團結就是力量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孔子也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小組合作學習是職高語文課堂上一道靚麗的風景。合作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是時代的呼喚和需求。當今世界的許多科技成就都是合作的結晶,合作也加速了科技的飛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品質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一切合作學習的前提,學生只有經過獨立思考之后,才能有自己的發現、見解和觀點,才能與他人進行交流、合作。學生間合作的成果也只有被學生個體內化吸收,合作學習才能達到初衷。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我采用的是小組合作學習,有分工有合作。例如,在《綠色伴我行》——“走進生活 關注環保”宣傳實踐活動時,小組成員分配任務,有的查閱資料,有的拍照攝像,有的采訪考察,有的整理資料,有的做最后的成果展示。大家看似各行其是,卻又密不可分,只有大家的精誠合作才能最終完成一份好的分析報告。這種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來自組內其他成員的壓力及來自別組成員所激發的競爭力最終成了鞭策其前行的動力。從學生個人方面,大大激發了參與的熱情,從整個班級的情況來看,增強了集體凝聚力和團隊責任感,作為老師,何樂而不為呢!
作為老師,我希望我的語文課是學生快樂的,同時也是有收獲的。之所以會鐘情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選擇一片廣闊的天地,天高任鳥飛,讓學生通過“活動”來學習、在“實踐”中提高。既要活起來,還要動起來,要能做到 “知與行”“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與統一,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主角,讓學生多角度地展現自我,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成為學生飛向成功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
[1]田慧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探索與實踐反思.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陳樹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引論.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劉艷芬.有效開展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職教天地,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