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琴
【關鍵詞】 幼兒;低聲調教學;輕聲細語;作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8—0086—01
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下,幼兒教師的教學工作受到了關注和重視,教學中要求幼教老師要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經驗引導幼兒認識世界,并通過教育活動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進行相應的反思。教師在自我的教育實踐中,對教育活動的過程還要進行反復的分析、探究、思考以及總結和概括。其中低聲調教學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增加老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并建立健康、平等而合諧的師生關系,讓教育活動的開展更加順利有效。
一、低聲調教學的重要作用
1. 有效幫助幼兒對不良習慣予以糾正,養成良好的規矩和習慣。據有關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處理同一件事情,如果使用不同的聲調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尤其是在批評幼兒時,如果通過低聲調,幼兒對老師的話語更能接收。所以低聲調的教學方式能讓人的情緒處于穩定平和狀態,而且更加理智和清醒,能減輕和降低幼兒的抵觸、叛逆心理,更有助于幼兒聽從老師,不斷在老師的引導下對不好的習慣予以糾正,并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2. 增加了老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關系。事實上,教育本身最根本的內在離不開老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關系,如果老師與幼兒之間沒有了互動交流,那么教育是無法有效達成和實現的。所以通過低聲調教學,可讓教師和幼兒之間建立語言、情感上的相互交流,并不斷培養相互之間的互動關系,讓老師的教育活動更加有效,幼兒也更容易接受。
3. 更好地融洽了老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幼兒在最初進入幼兒園時,會因為與父母分開而產生焦慮感和害怕,此時為了逐漸消除幼兒的這種心態,讓他們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就離不開通過老師與幼兒之間建立友好的關系來引導他們。這就涉及到老師在與幼兒交流時要格外注重說話的語調方式,一旦聲音過大可能造成幼兒內心的害怕和恐懼,使得幼兒會排斥幼兒園;而相反,如果低聲交流則能讓幼兒保持放松和愉快的心情,讓幼兒意識到老師就像朋友和家人一樣,讓幼兒建立一定的信賴感。
4. 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大部分老師認為教學的引導離不開通過說話的聲調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力,事實上這是一個誤區,與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是相違背的。因為在幼兒心理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聽覺會對其健康心理和情緒的建立起著非常關鍵性的作用,在聽覺的作用下,能夠逐漸讓幼兒通過聲音的變化對周圍的環境和狀況有一個辨識度,并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語言的聲調所代表的意義。幼兒期是兒童口頭語言迅速發展的時期。所以教師必須注重幼兒聽覺的發展。作為老師,應在講授知識時輕聲細語,盡可能通過說話的語調和聲調來影響幼兒,讓他們保持愉悅和積極的學習情緒,教師應避免在教學過程中突然大聲訓斥幼兒,這會影響幼兒的感知特性。因此作為教師,要積極對這種幼兒的適應現象予以掌握和利用,在幼兒相對比較喧鬧時,盡可能不要通過抬高聲調,而是用低聲調引導幼兒建立一個低聲環境,提升幼兒聽覺的感受性。
二、如何有效做到教學過程中的低聲調教學
1. 及時而有效地對情緒進行調整。在幼兒犯錯誤時,教師要做到引導和正確帶頭的作用。在與幼兒交談時要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并注意語言的合理利用,冷靜而積極地與幼兒交流,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從錯誤中反思和糾正錯誤。
2. 有耐心地對幼兒予以教導。當幼兒在學習和在幼兒園的生活過程中出現各種錯誤和制造各種麻煩時,老師首先要非常有耐心地去教導幼兒,并一定要用低聲細語的方式來與幼兒進行交流。避免使用強硬而高調的語言來嚇唬幼兒,讓幼兒產生害怕的情緒。
3. 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始終是幼兒最根本的學習引導者和榜樣,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尤其是語言的應用。應注意說話方式要輕聲,不可大聲斥責幼兒,要逐漸養成輕聲細語進行和緩平和交流的習慣,從而營造平和的班級氛圍。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