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結
【摘要】筆者從事中職《旅游法規》課程考證教學已達十五年,期間經歷教材多次改版,為了更好地提高《旅游法規》的教學效果,筆者嘗試把課堂看作是法庭,通過旅游糾紛案例的模擬法庭再現,由學生扮演法庭中的各個角色,根據所學的旅游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進行仿真審理,從而實現將旅游法律法規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本文將從模擬法庭教學的可行性、教學程序、教學評價反思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模擬法庭 旅游法規 運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013-02
在中職旅游專業全國導游資格證考試科目《旅游法規》教學的實踐中,目前我們所采用的教材是由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統編教材專家編寫組編寫、中國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政策與法律法規》版本,選擇適合的案例能將枯燥且難懂的法律條文生動地傳授給沒有系統學習過法律的旅游專業學生,而將當前眾多的旅游糾紛案例提煉并以模擬法庭的形式在課堂上呈現,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見“案”思“法”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解決旅游糾紛案例的實際運用能力。因此,用模擬法庭的課堂教學模式說、學、教旅游法成為中職《旅游法規》課案例教學的提升和導向。
一、模擬法庭教學法在旅游法教學中使用的可行性
模擬法庭教學法是在案例教學法的基礎上,對法理條文,學法者的法律素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綜合運用。對授課者的專業基本功、法庭審理案件的流程和法律知識掌握熟練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學法者的知識融會貫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主觀能動性方面要求也很高。培養學生具有法治意識及素養,既能順利通過全國導游資格證考試又能在今后的旅游工作中知法守法用法。就我國的現實而言,一方面,旅游活動已逐漸大眾化,媒體上屢屢曝光了許多活生生的旅游糾紛案例,這就為旅游法模擬法庭教學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另一方面,模擬法庭能夠更加直觀、生動地去解釋法律原理,法律規則的內涵,學生參與度高,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同時,通過模擬法庭教學法的運用,可以逐漸培養學生運用法律法規解決旅游糾紛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模擬法庭教學法應用的程序
(一)案件選擇的原則
根據教學內容收集案例是法庭得以順利開展庭審的前提,而科學地選擇適合的糾紛案件直接關系到旅游法教學的效果。
1.遵循教學的目的性原則是案件選擇的基本
案件的爭議點應當能反映具體的教學內容,體現具體的知識點,并有助于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助于加深對基礎概念、基礎理論的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平時要注重積累案例資料,針對不同的知識點,選擇合適的案例運用到課堂上。
2.真實可靠是提高學生領悟力的基礎
旅游是一門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學科之一,真實可靠的案件能夠準確反映出實踐中存在的糾紛,體現著問題的真實感和時代感,從而能大大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同時,真實的案件也是對旅游企業生產經營實踐和旅游活動情況的真實體現,容易激發起今后就進入這些旅游企業工作的學生們的興趣,更具說服力。
(二)課堂教學組織
1.課前準備——演案件
單純地用文字表述來向學生介紹案例,對于中職生來說缺少吸引力,要想激發他們的興趣,教師得精心準備。在講授完《旅行社法律法規制度》、《導游人員管理條例》、《旅游合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旅游安全與保險》這些章節后,我挑選一個在黃金周期間,導游因航班變動而發生漏接,導致旅游者在等待導游到來的期間發生鬧市中被搶劫而致其人身、財產受到損害的案件,將文字案例改編為小品形式,讓學生自己表演出來,并自拍成視頻錄像,時間控制在5-6分鐘內,用以在模擬法庭上將案件重演。
把案件準備好后,還需要挑選角色,動員另一部分學生參演模擬法庭上審判長、原告、被告、控辯雙方律師和陪審團的角色,除原、被告可以用回之前表演視頻案件的導游和游客的兩位同學外,其余角色都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團、自薦和他人推薦來完成,充分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尤其是控辯雙方律師在對簿公堂,唇槍舌劍開展變化討論環節可以參照高中生辯論會形式開展。最后剩下的學生給分配任務來完成場地布置,水牌資料制作等后勤工作??梢哉f,一次模擬法庭的開庭活動是全班學生最大程度地參與的過程。每一個受教育者來說,都是深刻而難忘的。
2.課堂即法庭,上課即開庭,討論案件
課堂一開始,全體起立,宣布案件審理開始,提請審判長、原被告、控辯雙方律師團、大眾評審團列席,一起觀看視頻案件,回顧案件發生的經過。接著,原告人陳述受害事件經過,被告人進行申訴,然后由控辯雙方律師開展討論。學生參與討論是模擬法庭教學的重點環節,參與的學生須提前對案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分工為主辯手、一辯、二辯和三辯,撰寫觀點陳述和結案陳詞,并在現場的即興討論辯解中做好記錄及時進行觀點反駁,這個過程,如果學生準備充分,思辨思維清晰,將會非常精彩,激烈碰撞出許多智慧的火花,而事實上,我在運用中也收獲了不少來自學生的驚喜和感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旅游專業的學生并不具備深厚的法學功底,因此有的學生討論難免會帶著直觀的感受進行,甚至可能脫離案例而僅僅變成是對某一類違法行為的抨擊。要避免這種情形,教師應當首先簡要介紹所涉及的基本法律原理,然后精心設計問題,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逐漸加強問題的深度和難度,引導學生從法律的角度來解決問題。這樣久而久之,學生自然而然會養成用法律思維而不是用常人對問題的直觀看法來討論了。最后,還要注意到討論案例不僅要從法律上去解決矛盾,還要針對旅游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從制度和管理上對問題進行防范。因此我認為,討論的最后一個環節應當是從該案例中得到怎樣的啟示和如何預防類似問題的出現,從經營和管理的角度如何解決該問題。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處理類似糾紛的法律知識,而且促使他們從行業的角度認真尋找問題的癥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3.案件總結
最后由審判長宣讀案件審理的結果,也就是判決書。這是模擬法庭案件審理的總結,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相關的基本概念,掌握本案中導游因故漏接而應受到什么樣的處理?厘清游客在等候導游到來期間是否屬于旅游活動的開始時間?以及游客被搶劫后人身財產損失該由旅行社、導游還是游客承擔賠償責任,損害后果的主次責任是怎樣劃分的。由于模擬法庭教學案件綜合了許多章節的教學內容。因此,問題的總結環節顯得至關重要。首先,判決書并不是要給出一個標準答案,只要根據法律法規作出解釋,合法合理合情,符合邏輯,不妨給學生留下一個發散思維的空間。總結可以是對學生討論角度的肯定或否定,也可以是對已決案件的判決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思維。其次,為避免知識的不系統性和破碎性,總結過程應當再現知識點,強調重點難點,并將該知識點放到系統知識體系中進行再回顧。當然了,審判長的判決書是由授課老師指導,出演審判長的學生進行整理法理知識并運用規范的文體進行撰寫。
三、模擬法庭教學法的教學評價和反思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效果的優劣價值的判斷,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對本節模擬法庭的評價主體可以由教師和學生扮演的大眾評審團來進行,因為本節案件選用了綜合性較強的實例,主要是涉及多個知識點,單元知識跨度較大,但只要是涵蓋書本知識點,法律關系不太復雜,很明了清晰,這樣學生在進行討論時不會遇到太多困難,以達到介紹知識點的目的。而教學評價是對學習者知識掌握情況的考察,應當具有綜合性及整體性,以達到將許多知識點集中在一起的效果,從而達到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從方式上來看,單元評價或總結性評價都是可取的方式。
模擬法庭教學經過了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階段,最后作為教師還要對教學進行反思。反思可以在每堂課后進行,也可以在單元末或學期末進行。教師要對案例教學的過程進行反思,對教學中的靈感、學生表現的感受、成功與不足、改革創新等方面進行真實的記錄和描述,以促進教改工作,促進旅游專業方面的發展。同時,要根據青年學生的特點,不斷增加具有時代氣息的案例,涉及現今熱點問題的案例。對于經過實踐檢驗適合每個階段教學的旅游案例要進行整理匯編,形成詳細的教案。
《旅游法規》是中職旅游專業主干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筆試必考科目之一,它對于培養中職旅游服務專業學生的服務規范能力、處理糾紛能力、應變能力及職業素養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模擬法庭教學法是將學生所學的旅游法律法規的理論融會貫通并繼續提升的過程,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的特點,在旅游法規教學中的適用空間很大,是一種值得提倡和推廣運用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統編教材專家編寫組編,《政策與法律法規》,中國旅游出版社,2016.4版
[2]廣東省導游人員考評委員會辦公室編,《政策法規》,廣東省出版集團,2015.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