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爽
【摘要】本文結合多版本現行語文教材,以小學生認知規律為出發點,選取有價值的非連續性文本教學內容,豐富非連續性文本的群文閱讀教學資源,引導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連續性文本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開拓閱讀視野,提升生活能力。
【關鍵詞】非連續性文本 教學資源 整合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非連續性文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CJYC16020311)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054-01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旨在要求學生能從圖文結合的非連續性文本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讓真實的生活融入到語文學習中,體現語文學科綜合性和實踐性特點。就現行教材而言,并沒有把非連續性文本單獨列出來,而是以輔助連續性文本閱讀或綜合實踐活動等方式出現,從而造成教師對這類文本的忽視,以至于教學意識空白。如何開發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依托現行教材資源,整合非連續性文本資源。
現行教材課文中的“單元導讀”、“指南針”、“學習鏈接”和課文插圖等內容,大多以圖或段的形式出現在課文前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在課前或課后指導學生認識這類文本,充分利用這些資料全面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在教學連續性文本時,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搜集背景資料、客觀評價、圖標、數據等非連續性文本資料,拉近文本與讀者的距離,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走進麗江》這篇課文,“南方絲綢之路”和“川滇臧茶馬古道”離現在學生生活比較遠,對此沒有認識,難以深刻理解麗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那么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這方面的相關資料,教師整理挑選這些資料,改良課文,讓連續性文本和非連續性文本結合,從而解決課文重難點,拓寬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思維。比如寫景類文章,像在學習《故宮》等文章時,可以增補相應的導覽圖,和文章介紹的寫作順序相配合,一方面讓學生借助導覽圖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一方面也可以增加閱讀的趣味和應用性。
二、整合學科資源,加強與其它學科中的合作與滲透。
相對于語文教材中以段落出現的非連續性文本資料,在教學中也可以穿插使用柱狀圖、折線圖等在數學科目中出現的圖形。如《麋鹿》這一篇說明文用大段筆墨描寫了麋鹿的傳奇經歷,如果給學生呈現一個有關年代和麋鹿數量變化的折線統計圖,對照文本與圖表,學生對麋鹿的坎坷經歷有清晰的認識,同時學生可以觀看圖表描述麋鹿的傳奇經歷,理解了文本也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舞動的北京》這一課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徽章與文段結合閱讀,幫助學生從圖形的顏色、形狀、布局讀懂徽章表層意義和象征意義,適時插入不同類型的徽章,引導學生讀懂徽章。語文與數學、科學、美術等學科融合,引導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培養學生從圖表中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不僅訓練了語文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也促進其他學科學習。
三、巧用生活資源,組合非連續性文本。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是非連續性文本資源。除了各種即時新聞報道,有廣告類的如藥品、產品的說明書、商業圖標,有各種理財類圖表如標注電費、水費、電話費的存折、表格、單據等,還有各種調查表、各種調查問卷、各種調查報告等等。教師可以搜集整理生活中可能隨處都會接觸的符合小學生閱讀水平的非連續性文本,讓生活化、實用性閱讀融入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形成大語文觀。
教師在教《衛星比武》這種文藝性說明文時,引導學生學習由段落到句子到詞語的方法提取信息,創設情境拓展閱讀《感冒清熱膠囊》藥品說明書。通過瀏覽知道該說明書的組成部分:性狀、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不良反應、貯藏、保質期,根據生病兒童年齡、體重和感冒程度選擇條目“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仔細閱讀,最后進行信息整合。再如人教版六下“語文大課堂”是《小產品 大推介》,結合這一課我們可以讓學生帶上家里的一份“產品說明書”,進行這樣的訓練:產品的名稱是什么?這種產品主要材料是什么?怎樣使用?借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已廣泛接觸并經常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由于這類文本具有生活實用性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各種相關的生活情境,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進行閱讀指導,讓語文和生活有機聯系,在生活中進行閱讀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