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鵬
【摘要】對大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是使學生建立正確思想體系的關鍵。為有效的將大學生道德品質教育推向與新時代相匹配的方向,是在新的時期下,大學思想政治教學中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 學生管理機制 教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081-02
大學生是被社會廣泛關注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是成年人,但他們又具有學生的本質,其道德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其未來的社會發展,因而,一個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水平是其綜合素養的重要指標。所以,高等院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在新時期下,高校應創新教育形式,可以通過對學生管理機制的創新來提升學校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水平。
一、創新管理機制開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入,經濟和文化的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課題。國外的文化對高校學生的思想上帶來新的內容,有一些是負面和消極的東西,由于政治思想工作沒有跟上,一些學生的思想被污染,我國傳統文化及社會主義道德理念被弱化以至邊緣化。一些學生出了拜金主義傾向,追求物質享受,集體意識和民族情感扭曲,各種思想變化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在不少高校中,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教學設計有點想當然,教學內容與形式和社會實際脫節,對思想教育缺乏科學設計,大學的德育教育體現出空泛無用的特征。沒有認清,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他們已經獨立地對各種社會信息進行選取和判斷,面對學校給予的無趣的說教,完全沒有興趣,大學德育的作用被嚴重削弱。
隨著社會的發展,伴隨社會進步而出現的負面因素必然進入了學生的視野。如,網絡給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新的形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與之相伴的是大量的網絡“垃圾”也不可避免地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著沖擊,如果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戰勝這些負面影響,那學生思想出現問題也就不可避免了。
此外,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也存在著問題,在市場經濟下,不少教師開始追求利益,下海的下海、經商的經商,對教學質量的影響是明顯的。還有一些教師將精力更多投入到評職稱、出專著及課題項目上,對自己的教育職能嚴重忽視,這些不可能不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
二、通過高校學生管理機制的創新提升德育教育
1.管理理念的創新
要在新時期的社會環境下提升高校德育教育,就要建立以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品質為高校管理機創新的目標。故而,以提升學生德育教育的管理機制創新應確立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為核心,立足于有效發揮出高等院校特有的教育體系和教育資源。在高校的管理理念上,既應保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基礎,又應將管理機制的創新與大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符合,與時代的節奏相符合。
高校在對學生管理機制上,著力營建一個利于學生自主思考的情境。學校應努力為學生構建一種特有的道德文化氛圍,構建一個讓學生體驗自由平等的機制,從而使管理的過程突破傳統的呆板和無情,讓大學生在一種充滿活力的環境下接受道德教育,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能讓學生體驗到管理的秩序感和規范感,在管理過程中,應強調人性化和個性化,充分尊重學生,培養其自強與自信的品質,并大膽鼓勵學生敢于對學校的管理表達想法、提出意見,從而拓展創新的思路和內容。
2.管理方式的創新
管理人員或輔導員應注重情感管理與人性化管理,在管理中投入更多的情感因素,讓學生與管理者間的心理距離拉得更近。管理人員進行管理時,應保持態度的真誠、語言的和諧以及表情的友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發自內心地接受管理和道德教育,從而對道德教育的理念持認可和接受的態度。
如,在不少大學生的心中,只要是管理者出現在面前,通常就意味著自己犯錯。輔導員要努力改變這種不和諧的情態,在平常與學生更多的交流,不能只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出現,就算是學生出現了問題,也要注意在與學生溝通時只對事不對人,還應注意談話的過程不要過于生硬,可以從一些輕松的話題開始,在消除學生抵觸心理的情況下,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輔導員的道德指導。
此外,管理機制的創新應突出班集體的效能。學生在班集體中長期的生活和學習,集體的道德觀對學生個體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也就是所謂的班風。因而,在新的管理方式中,應將班集體的管理當作一個重點和核心來抓,通過對集體和有效管理,達到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
總之,高校對學生的管理機制創新對提升德育教育是有明顯作用的,在創新管理機制的過程中,管理者在保證堅守原則的基礎上,可大膽對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進行革新。在對管理機制進行創新的時候,管理者或輔導員也要注重對自身的建設,保證自己的理念和品質與社會共同發展和進步,只有這樣,管理者才有能力將管理機制實踐到位,使之發揮最大的教育效應。
參考文獻:
[1]陳麗麗.試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教育[J].《決策與信息旬刊》, 2012(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