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嚴海蓉
(江蘇大學 財經學院 江蘇鎮江 212000)
摘要:基于鎮江市居民出行調查數據,對影響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選擇的因素進行分析。首先分析我國及鎮江市城市交通發展的現狀和研究意義。其次對城市居民出行可供選擇的交通方式優缺點進行分析。最后通過居民出行分擔率這一指標來研究鎮江市居民出行的影響因素進行,以此提出一些對鎮江市交通系統結構優化的建議。
關鍵詞: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影響因素
一、現狀及研究意義
近年來,城市交通的發展一直是國家、城市尤為關注的話題。我國的城市在改革開放30年來,城市交通得到了快速發展,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人民群眾出行更加方便,但是,隨著我國城市化率不斷增加,城市交通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國家統計局在2017年1月20日公布了2016年的多項數據,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為79298萬人,相比于2015年末增加2182萬人,城市化率(即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57.35%。與此同時,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我國正處于汽車消費的快速增長階段,特別是私家車的數量在近幾年內呈現出急劇增加趨勢。根據公安部交管局發布的數據,截止2016年6月,我國汽車的保有量已經突破1.84億輛,同比增長13%,位居全球第二。正是由于我國城市進入了城鎮化和機動車雙重發展的高潮,土地資源嚴重限制了城市的繼續發展,大部分一線城市在滿足城市功能的條件下,可用于道路交通建設的土地資源非常緊缺。面對這樣的城市交通環境,我國較多城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各類交通問題,交通擁堵成了其中最為嚴重的問題。
鎮江,作為江蘇省的地級市城市,是江蘇省重要城市之一,是一座產業特色鮮明、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新興工業城市,呈現出不斷發展的狀態,在過去的五年中,鎮江市的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地區生產總值增幅位列全省第3,產業結構優化提升,城市建設步伐加快。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交通擁堵”已經成為了鎮江城市交通問題的核心。從1990年開始,鎮江市的城市人口激增,出行總量有了大幅度的攀升。截止2015年,鎮江市的常住人口已經超過317.6億人,相比于5年前增長了2%。
一座城市的發展影響著居民出行方式的選擇,同時,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對城市交通的結構構成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鎮江市居民出行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的研究,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對鎮江市交通系統結構優化的建議,對鎮江市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方針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了解鎮江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以及是什么影響了居民選擇出行的方式,可以進一步地優化鎮江市的交通出行狀況,為交通部門制定相應的交通政策提供了有價值的材料,有利于交通部門制定有效的措施來維護交通秩序,方便出行,同時還可以根據居民出行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判斷和選擇推行多元化的公共交通。
二、鎮江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交通工具是現代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在我國城市的交通方式結構復雜、類別眾多,一般分為步行、自行車、公交車、軌道交通、出租車、私人汽車等。鎮江市由于經濟發展條件有限,尚未建造地鐵,出行方式以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和私家汽車為主
1、步行:是相對較安全的一種出行方式。一般在時間充裕,距離較短的情況下,人們會選擇步行,但是距離較遠的情況下,選擇這種出行方式容易使人感到疲憊。據統計選擇步行的人們所占比例較大,約在30%—40%,這是中國城市居民出行的一般特性,也符合居民出行的一般規律。
2、自行車:是傳統產業,具有100多年的歷史。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趨于多元化和機動化,自行車出行的比例呈下降趨勢,但是由于環保及各類交通問題的出現,自行車再度成為世界各國居民所喜愛的交通工具。中短距離的自行出出行是人們比較能接受的。
3、公共交通:人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2012年,我國國家領導人開始研究部署在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運量大、占地少、低耗能、低污染,能從根本上緩解交通擁堵、出行不便、環境污染等矛盾。然而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發展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出行的需要,多數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偏低,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是指城市居民出行中選擇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總出行量的比率)在6%-25%之間。因此,必須樹立公共交通優先發展理念,將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發展的首位。
4、私人汽車: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相對落后,城市化起步較晚,但在中國加入WTO以后,汽車市場不斷從成長,鎮江市亦是如此,截止2015年末鎮江的機動車保有量為42.67萬輛。
三、影響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選擇的主要兩因素
1、出行目的
人們出于不同的出行目的,選擇出行方式的標準不同。人們在日常出行也稱之為剛性出行時,需要準時、快速的到達目的地,因此對時間的要求比較嚴格。相反,當人們的出行具有隨意性和自由性即彈性出行時,則更多的是追求出行的舒適度。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剛性出行中,自行車所占比例最大;在彈性出行中,私人汽車所占比例最大。
2、出行距離
由上圖可以看出,步行最適合短距離出行,并且隨著出行距離的增加,步行的分擔率逐漸下降。公共交通的分擔率隨著出行距離的增加呈現上下波動的趨勢,這可能由于公共交通的路線及出行所需時間的長短有關,當公共交通花費時間較長的時候,人們通常會選擇私家汽車來取代公共交通出行。
四、建議
因此,不能將交通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進行考慮,而應放到整個社會大系統中去考慮,尤其要與鎮江市經濟發展程度相吻合。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環境的保護,一味地發展不環保的交通會給環境帶來不可彌補的傷害。因此,政府要大力發展公交車,豐富公交車線路,宣傳公交出行,鼓勵居民低碳出行,盡量選擇公共交通或者步行等環保低碳的出行方式。同時,居民要具有環保意識,響應政府的號召,優先考慮公共交通出行、步行等低碳的出行方式。
參考文獻:
[1]耿紀超,龍如銀,陳紅. 居民出行方式選擇影響因素的研究述評[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05):1-9.
[2]傅鵬明.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選擇影響因素分析[A].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協同發展與交通實踐——2015年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年會暨第28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2015:1.
[3]陳德明. 居民出行方式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 科技創新導報,2014,(04):246.
[4]劉小艷.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選擇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 交通企業管理,2012,(06):52-53.
[5]黃樹森,宋瑞,陶媛. 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選擇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 交通標準化,2008, (09):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