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星明
以積極的心態看待油企未來
□ 文/王星明
自從2014年下半年油價開始下跌以來,至今已兩年有余。石油行業在凜冽寒冬中一時也看不到春天的影子,業績下跌必然會導致部分人才流失。許多知名國際石油公司進行了百年不遇的旋風式降薪裁員。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石油企業開始人心不穩,不少員工開始將目光投向其他行業。在待遇留人這一重要舉措暫時失效的情況下,石油企業到底還有沒有未來?我們該以怎樣的心態正確面對,靜待花開?
一、石油仍是全球的主要燃料
2016《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的數據表明,盡管2015年布倫特原油均價52.39美元/桶創造了2004年以來的最低年均價,但石油仍是全球的主要燃料,占全球能源消費的32.9%,其市場份額出現了1999年以來的首次增長。
再來看中國的現狀。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且正經歷結構轉型,但是中國仍保持其作為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費國、生產國和凈進口國的角色。從國家政策和中國對于2016年底生效的《巴黎協定》的應對態度和立場上來看,縱使國內能源結構中非化石能源占比穩步提高,中長期內也僅在10%-20%的區間徘徊,以油氣為主的化石能源仍將長期作為主體能源。
二、客觀看待油價歷史規律及石油企業地位
歷史上,原油價格走勢呈現明顯周期性,幾十年來,油價的變化和投資周期基本上在十年左右。布倫特原油35年來共發生過7次暴跌。我們簡單回顧一下。
第一次,1981年3月—1986年8月,后石油危機時代,跌幅約73%。暴跌原因是供給大幅放大。
第二次,1990年9月—1991年2月,海灣戰爭時期,跌幅約51%。
第三次,1997年1月—1998年12月,亞洲金融危機影響,下跌63%。暴跌原因是需求沖擊疊加供給擴張。
第四次,2000年11月—2001年12月,全球經濟增速下行疊加“ 9·11”沖擊,油價下跌48%。
第五次,2006年7月—2007年1月,油價快速上漲途中的短暫下滑,油價重挫27%。暴跌原因是天氣影響疊加政治事件。
第六次,2008年7月—2009年2月,全球金融危機,跌幅73%。
第七次,2014年6月至今,跌幅約65%。暴跌原因是:一方面,2014年下半年開始,由于美國頁巖油革命帶來的原油供給上升,以及OPEC內部國家不減產的決定,石油價格一路下行;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疲軟帶來需求不振。對于本輪油價暴跌,有業內人士預測持續時間將在五到十年之間。
總體來說,影響油價的主要因素有幾個:一是全球經濟發展狀況,這與原油需求緊密相關,是改變油價變化軌跡源動力:二是OPEC國家的原油供應,這會隨政治因素或油價水平發生調整,是改變油價軌跡的另一個主要力量。如今,技術革新帶來的非OPEC國家原油(比如美國的頁巖油、加拿大的油砂)產量的上升也成為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此外,地緣政治,金融市場等非基本面因素雖不會決定油價長期走勢,但在短期內能通過暫時影響原油供需關系而加劇油價的周期性波動。
因此,我們可以再次確認,石油行業的艱難僅是一時情況,并非將長久如此。實際上,每一個行業、每一家企業都有自己要面對的危機,沒有哪家企業能一帆風順永遠向前。而石油企業作為能源提供者,只要經濟在發展,就有其大有可為之處,且不可或缺。
在2016年7月召開的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各類要素活力。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要求,推進結構調整、創新發展、布局優化,使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都是國有企業,是國家要求做強做優做大的企業,唯有如此,方可鞏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也才可能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壓艙石。做強,才能使國有企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做優,才能成為各種經濟體的楷模;做大,才能抗擊各種風險。
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副司長劉紅如此說,中國將進入油氣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雙疊期。化石能源的綠色轉型是我國實現能源變革的關鍵。
身在其中的企業員工,只有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與企業一起變革、一起轉型,方能一同迎來春天,迎來更好的發展。
在這輪油價下跌過程中,無論是國際知名石油公司還是國內油企,企業利潤無一例外地大幅下降。盡管低油價影響了石油勘探開發的投資,但低油價應該也是公司逆勢而上的最佳時期,因為相對而言成本低,風險也低。
實際上,三大石油公司早在謀篇布局,持續深化改革,尋找業務新方向,銳意進行技術創新,謀求更大的提質增效。這從2017年三大石油公司的工作會議中可見一斑,三家公司2017年的內部發展方向均已基本敲定。
“2017年中國石油將完善海外五大油氣合作區、四大戰略通道和三大油氣運營中心戰略布局。”中國石油董事長王宜林在會上表示,2017年中國石油將延續2016年的國際化戰略,推動國際油氣合作實現新突破。
中國石化總經理戴厚良在工作會上也提到,2017年中國石化要提升海外油氣資產創效能力,持續提升工程服務外部市場占比,但更多將關注國內市場的油氣業務。“要全力推進國內油氣業務高效勘探和效益開發,發揮煉油板塊創效潛力和推進化工板塊結構調整。”戴厚良表示,2017年中國石化將做大煉油自銷產品經營量,全力推進天然氣拓市擴銷。
中國海油董事長楊華在會上明確提出,2017年中國海油將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預計到2020年完成向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轉型,形成與公司發展戰略相匹配的管理體制和市場化經營機制,形成更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在全球的資本布局結構更趨合理。
各類能源消費量(單位:10億噸油當量)
三家公司不僅在業務上強勢突破,也均提到,今年都將持續推進業務整合重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進市場化機制改革。
在技術革新上,更毋庸置疑,因為這才是決定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油企在技術研發上一直在銳意進取,從未停步。
無論是業務變化,還是科技創新,都將為員工提供更多的施展抱負的機會。若說有人將被淘汰,也是那些不求進取、觀念落后的少部分。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低油價寒冬也是優勝劣汰的一個艱難過程。對于員工個人而言,是時候放棄一勞永逸、鐵飯碗吃終生的念頭了,也要放棄一夜暴富的神話傳說,踏踏實實工作,勤勤懇懇干活,孜孜不倦上進,精益求精每一點,將持續學習當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積蓄力量,等待薄發的一天。
作者單位:中國海油監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