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煤炭時代
綜合來看,特朗普的百日新政對能源企業而言具有三方面特征:一是氣候變化是“騙局”,概念是中國人整出來打擊美國制造業的;二是為油氣工業松綁,支持油企在所有含油區塊開發,包括美國近海領域;三是全力推進“能源獨立”進程,結束“對煤炭發起的戰爭”。
3月29日凌晨,特朗普在美國環保署正式簽署名為促進“能源獨立和經濟增長”行政命令,撤銷奧巴馬政府為抑制氣候變化而發布的一系列法案。這包括撤回《清潔電力計劃》,放松對發電廠排放溫室氣體限制;解禁聯邦煤炭出租,重新對企業放開聯邦煤礦開采權。在奧巴馬執政時期,氣候變化成為政府制定政策重要的考量因素,而特朗普政府則認為,一個強大的經濟體能夠更好地保護環境,“上屆政府徒勞地限制了能源生產,阻礙經濟發展,妨礙創造就業”。特朗普在環保署簽署完行政命令后稱:“我正邁出歷史性的一步,為美國能源解除限制,逆轉政府干預,并撤銷扼殺就業的法令。”
盡管特朗普政府目前還沒有表示要退出《巴黎協定》,但許多歐洲媒體認為,這項行政令可能是為退出該協定做鋪墊。
撤回《清潔電力計劃》當日,加州洛杉磯市市長賈塞提發布聲明表示反對:“特朗普總統此舉將削弱美國乃至全世界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努力。這不僅會破壞美國聯邦政府在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的承諾,而且會削弱美國在公眾健康和發展清潔能源方面的領導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倪峰表示,特朗普此舉在全球氣候治理問題上開了倒車。缺了美國,其他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里還是會繼續努力的。對于中國來說,我們承諾的東西,還會繼續做下去。
“結束對煤炭發起的戰爭”,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經常使用的口號。他認為奧巴馬政府對能源行業施加過多不必要的監管,導致許多煤炭工人失業,并承諾將幫助他們重返工作崗位。但包括美國勞動部官員在內的很多專家都認為,傳統資源行業就業人數減少與清潔能源計劃無關,首先是市場價格下跌,企業不會逆市場而動,大規模“招兵買馬”增加成本;其次是替代能源興起,如天然氣產量增加,且比煤炭更低價更清潔;再其次是自動化程度加深,也使得傳統資源行業減少了用工量。
“給《清潔電力計劃》踩剎車,不會帶回來煤炭開采的工作機會。”美國科學家聯盟氣候經濟學家蕾切爾·克利圖什說,“現實情況是,與更廉價、更清潔的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相比,石油和煤炭發電正變得越來越不經濟。”就連特朗普新政受益者—美國最大私人煤炭公司默里能源公司創始人兼CEO默里,也告誡特朗普,不要期待失去的還會回來,“我建議你降低期待,這是我的原話—你沒法把這些工作崗位帶回來。”
特朗普“煤”開二度,真的能“給美國帶來新機遇”嗎?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美國2015年煤炭產量降至8.97億噸,降幅超過10%,為1986年以來最低水平。煤炭相關的發電、工業及其他消費降幅也達到13%。截至2016年10月29日,美國煤炭產量為6.07億噸,同比下降20%。盡管特朗普多次提到要振興煤炭行業,但自2008年以來,由于天然氣發電成本降低,以及更加嚴格的環境要求,燃煤發電占美國電力比例不超過30%。這就是說,早在奧巴馬2016年1月的聯邦煤炭開采禁令之前,美國煤炭行業就已經開始衰落了。10年前,53%的美國電力依靠煤炭發電,天然氣發電占比僅為17.5%。而到2017年,EIA預測美國燃煤發電與燃氣發電占比為28.9%和35%。美國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能源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美國煤炭消費下降與美國頁巖氣革命高度相關。2008年以來美國天然氣產量增長10倍,價格下降50%。在2012年1月到2016年1月的49個月內,美國Henry Hub天然氣價格有43個月低于美國阿巴拉契亞煤炭生產成本。
根據EIA估算,美國天然氣聯合循環發電有經濟競爭性,無論是否考慮外部性成本。在各類電源中,作為基荷運行的天然氣聯合循環電廠商業成本(不計氣候變化、環境、健康等外部性因素)僅為5.3美分/千瓦時,低于水電(6.5美分/千瓦時)、陸上風電(7美分/千瓦時)、煤電(8美分/千瓦時)、光伏(10.3美分/千瓦時)、核電(10.4美分/千瓦時)。如果在商業成本之上再考慮氣候變化等其他外部成本,天然氣聯合循環電廠社會總成本依然(8.4美分/千瓦時),而煤電社會總成本高達17.4美分/千瓦時,在各類能源中最貴。
這就是說,煤炭的衰落主要是經濟因素,其次才是環境因素。而特朗普要帶領美國重返煤炭時代,首先要跨越煤炭經濟性這道坎。
美國環保局前任局長吉娜·麥卡錫發表一份聲明,嚴詞批評特朗普要讓美國人回到工業污染的舊時代,“多年來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上一直扮演著全球領導角色,而特朗普這種無視新技術、經濟增長和美國領導力的做法,只能讓我們在全球范圍內尷尬”。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前任執行秘書菲格雷斯在聲明中稱:“我不知道有誰想呼吸骯臟的空氣,無視他們的水源,或想給子女留下一個危險的世界。我們都因共建人類美好的家園而聯合在一起,不允許任何人破壞我們共同的家園。”
美國能源氣候政策還會如何演變?特朗普真的要針對傳統能源而發動一場與環境的戰爭嗎?
這一點也許通過他的組閣和財政預算看得更清楚。
從特朗普內閣成員看,鷹派多、富豪多是其組閣突出特點,著重挑選與自己政策“合拍”人士,尤其是對奧巴馬政府政策的激烈反對者,這意味著特朗普內閣或成為“高效”貫徹其理念的團隊。3月16日,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米克·馬爾瓦尼在推出2018財年聯邦政府預算綱要報告時直率地告訴媒體,特朗普政府將不會在氣候變化方面“浪費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