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賓+?沈科進
室內陳設是現代室內設計一個延伸,可以起到豐富室內空間以及創造意境空間的作用。禪意微景觀屬于新興的室內陳設,它的出現為室內設計增添一抹禪意。本文主要闡述禪意微景觀的組成、設計以及制作過程。
微景觀起源于日本,主要源于日本人對苔蘚的熱愛,但也受到了中國盆景的影響,將苔蘚和植物花草巧妙地融合在一個容器中,一花一竹都蘊含清幽的禪意之道。近年來,國內也開始流行室內陳設“微景觀”,現代人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漸漸遠離綠色的自然景觀,“微景觀”的出現正好表達出人們居于室內便可近距離觀賞綠意的訴求,其微縮、精致的造景形式深受大眾喜愛。禪意微景觀是微景觀中的高端產品,將微景觀與禪結合在一起,給現代人的居室帶來一份高雅和寧靜,非常符合現代人對居室陳設的要求。
一、禪意微景觀的組成
禪意微景觀由容器、栽種基質、苔蘚、植物以及一些裝飾品共同組成,要打造禪意,創造意境,每一個物件的挑選都非常重要。
(一)容器
容器的選擇決定著禪意微景觀的整體造型和風格,是制作禪意微景觀的第一步。容器的材質可以是玻璃、沉木、陶瓷、石頭、竹器等。最常見的是各種樣式的玻璃瓶,玻璃瓶造型各異,有圓柱形、方形、球形、不規則形,采光也比較好,有封閉的和非封閉的,有玻璃吊瓶也有玻璃罩容器。玻璃的容器一般用于卡通類微景觀,但是如果人們能夠奇思妙想,玻璃類的容器也可以打造出好的禪意微景觀效果。沉木也可以被用作容器,沉木的造型一般是不規則的,自然形成的沉木具有復雜的溝壑,非常接近自然的真山氣質。一塊好的沉木給禪意微景觀添加靈氣。陶瓷的花器制作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陶瓷花器的造型非常豐富,有的輕巧玲瓏,有的厚重古樸,表面的質感可以非常細膩,也可以非常粗狂,打造禪意微景觀,陶瓷花器非常合適。石頭花器有一種厚重感,有自然的韻味,能夠很好地對綠色植物進行襯托,展示植物的勃勃生機。竹制的花器由竹節制作而成,細膩溫潤,可以撫平人們內心的躁動,對于禪意微景觀的打造是非常合適的。
(二)栽種基質
禪意微景觀的栽種基質大致分為三層,第一輕石層,輕石表面粗糙并有氣孔,主要作用吸收容器底部的多余水分,增加底部透氣性。底部有孔容器可不用輕石、干水苔,直接使用營養土。第二層干水苔,吸水、隔離上下層介質。在鋪設的過程中要用清水輕輕打濕。第三層營養土,高溫除菌、無蟲、無味、多種養分基質,按比搭配可以更富營養,更適合苔蘚及背景植物的生長。
(三)苔蘚
苔蘚是禪意微景觀的必備元素,苔蘚的質感、光澤、給人清新寧靜的感覺。苔蘚微景觀引入室內陳設也給室內帶來了自然風雅的風格。苔蘚是自然界中一種最原始的高等植物,從兩極到赤道,從高山到平原,幾乎都能看到苔蘚。它以孢子的成份繁殖,沒有根,僅有莖和葉兩部分。苔蘚以叢生的形式存在,形成苔蘚群落。中國的苔蘚資源十分豐富,目前統計大約有兩千多種。苔蘚的壽命長,是多年生的常綠植物,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綠意。禪意微景觀最常用到的苔蘚有大羽蘚、白發蘚、大金發蘚、小金發蘚、 葫蘆苔蘚、星星蘚等。對于苔蘚也要進行養護,過冷和過熱都不利于苔蘚的生長,每天早晚要適量噴水,苔蘚應放置在明亮散光處,讓苔蘚每天都接受柔和陽光的照射。
(四)背景植物
禪意微景觀的背景植物要進行選擇,不是每一種都適合。常用的有狼尾蕨,它葉形開展,姿態瀟灑,毛絨絨的根莖裸露在外。鐵锨蕨如少女的發絲,根狀莖細長橫走,枝條柔軟,姿態優雅。羅漢松與苔蘚、山石搭配可以營造古樸、自然的原始氣息。袖珍椰子莖干細長直立,枝葉柔軟開散,是合適的背景植物。銅錢草為傘形科草本植物,葉子與荷花相似,容易打造出禪意的效果。文竹具有文化的氣質,經常用于書桌的裝飾,禪意微景觀中可以大量使用。袖珍的榕樹造型巧妙,經常用于中國盆景中,將其移植在禪意微景觀中也是不錯的選擇。
(五)裝飾品
禪意微景觀的打造還需要各種裝飾砂石,采用不同的砂石材料布景,呈現出來的場景也大為不同。砂石的顏色各種各樣,造景的時候可以選擇不同的顏色來代表山川。也可根據石頭的大小來布置小路和高山。常用的砂石有綠砂、棕黑沙、鵝卵石、植金石、火山石、珍珠沙、黃沙、日向石等。
二、禪意微景觀的創意設計
“禪意”跟中國傳統文化關系密切,它風格簡約,卻意蘊深邃,蘊含禪理,直指人心,起到啟迪人心的作用。“禪意”的創意設計一般具有簡約單純、自然古樸、淡定空寂的特點。作為一種室內陳設,將禪意融入微景觀的創意中,它能幫助人們融入自然,重獲新生,遠離喧囂,擁有大智慧。禪意微景觀的創意設計表面上是豐富多彩的,其實是有規律可尋的,接下來從三個方面來闡述。
(一)用同一種植物進行多種創意設計
禪意微景觀采用同一種植物文竹,文竹姿態優美,枝干細柔,層次分明,高低有序,經過立意構圖制成禪意微景觀,陳設于陽臺或室內,顯得秀麗寧靜。下面的一組禪意微景觀作品為“悟”系列。圖1名為“悟·空”,干蓮蓬、紅果、青苔蘚、文竹、陶制容器,構成一幅賦予禪意的畫面。空,四大皆空,塵世一切拋下舍去放下,活得自在,活得灑脫,一切向往自由。圖2名為“悟·能”,假山、石子小路、青苔、文竹、陶制容器、紅果、小和尚、陶制石墩組合在一起營造出安靜祥和的禪意氛圍。圖3名為“悟·凈”, 文竹、青苔、石子、紅果、陶制容器,簡單卻又不失靈動之氣,淡淡青翠欲滴流感增加禪意。圖4名為“悟·行”,文竹、青苔、石子、陶制容器、紅果、毛筆、筆擱,與眾不同,闡釋了“行”字與意外的禪意。
圖1 悟·空 圖2 悟·能
圖3 悟·凈 圖4 悟·行
(二)用同一種容器進行多種創意設計
禪意微景觀采用同一種石頭容器,石頭的容器非常有質感,接近大自然。石頭容器本身的造型也非常優美,顏色、質感非常優秀。下面的一組禪意微景觀作品為“菩提”系列,如圖5所示。整組作品由石頭容器、苔蘚、植物、白砂石組成。禪意的設計,始終表現出一種自然外物的空寂,它以象外之象,描繪出一個極靜的空靈意境。整組作品的設計靈感出自六祖慧能大師的著名詩句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圖5 菩提”系列
(三)用同一種造型進行多種創意設計
禪意微景觀采用同一種造型,苔蘚球的創意設計。最初這種造型被由日本人發明,被稱為苔玉,是日式盆景的一種。苔玉盆景的特色是雕琢形狀時并不用硬性的材料,而是僅用植物的根部以土壤包覆成圓形后,再以靑苔披覆其外。微景觀的苔蘚球由水苔捏成一個球,將其打濕,用繩子捆綁住,使其定型,然后在外面包裹一層苔蘚,再用繩子進行捆綁,使其造型完美。下面的一組禪意微景觀作品為“植”系列,如圖6所示。整組作品由底座、苔蘚球和蕨、藤、竹、榆四種植物組成。一木一心、一葉一樹都與這個喧囂的世界截然不同。植物與禪意緊密相連,樹木本身的美就有靜謐感,讓人感受到絲絲禪意。
圖6 “植”系列
三、禪意微景觀的制作
禪意微景觀的制作包括工具的準備、制作材料的預處理、制作步驟、日常養護幾個方面,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
(一)工具的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制作禪意微景觀第一個要準備的,常用的工具有篩網、鏟桶、挖勺、噴壺、鏟子、剪刀、鑷子和毛刷等。篩網,用于篩選土壤,使土壤顆粒均勻。鏟桶,將土壤倒入容器中,或者用于放置砂土。挖勺,小巧方便,用于細節的處理。噴壺,噴霧狀水汽,用于濕潤土壤和苔蘚。鏟子,用于疏松土壤或填挖土壤。剪刀,用于植物修剪和苔蘚修剪。鑷子,用于鋪苔蘚和清理雜質。毛刷,清理苔蘚和植物上的灰塵和雜質。
(二)制作材料的預處理
開始制作禪意微景觀時,要將容器、基質、植物、苔蘚等進行預處理,使其達到最佳的狀態。首先是清洗容器,可以借助白醋等溶劑進行清洗。基質要選擇已經除蟲殺菌過的材料,去除基質中大塊板結的土塊,去掉水苔中的雜草。植物上腐爛的葉子要從底端剪掉,然后將植物脫盆,去掉多余的土。苔蘚要用毛刷輕輕刷干凈,修剪掉其中壞的部分。
(三)制作步驟
先倒入輕石層,鋪設厚度一般為0.5~1厘米,然后鋪水苔層,噴水至水苔層濕潤;倒入營養土,根據造景的需要,調整營養土的坡度;種植植物,用鑷子將植物根系埋入營養土中,噴水;植物種植好后鋪上苔蘚,噴水至苔蘚完全吸收;最后鋪上裝飾品。制作過程相對簡單,但是也要做到處處留心。
(四)日常養護
首先是光照,很多人認為苔蘚在潮濕的環境中也能生長,對光照的要求不高。其實禪意微景觀也需要一定的光照,最好是散射光,而非強烈的直射光。禪意微景觀一般放在室內,時間長了容易變黃,可以過一段時間將其搬到陽臺進行“日光浴”。
其次是濕度,禪意微景觀喜歡比較高的空氣濕度,當相對濕度達到85%的時候,苔蘚能生長得非常好。露養的苔蘚,需要頻繁澆水以保證它們對水分的要求。苔蘚在干燥的時候一般不會死亡,而是進入休眠的狀態,噴水后能夠恢復過來。
最后是溫度,禪意微景觀的生長溫度范圍為22~30度。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使苔蘚進入休眠的狀態。在中國大部分地區,苔蘚在室內可以存活。冬季溫度過低的時候,建議經常放在陽臺曬曬太陽。
四、結語
現代的社會生存壓力大,禪學的精神恰好能夠舒緩人們疲于追逐經濟增長的緊繃和煩躁感,禪宗思想注重內在與本質、講究“順其自然”與“生態和諧”,禪意的設計被越來越多地融入設計中。禪意微景觀作為一種新興的室內陳設在不久的將來會在市場上普遍推展,人們通過視頻可以進行DIY,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禪意微景觀設計師,用自己的設計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品味禪意生活,釋放自己工作的壓力,這是獲得快樂的簡單方式之一。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微愛景觀設計工作室”(編號:201610848023X)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