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學風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實現國家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高職院校規模的擴大,高職教育學風建設方面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本文就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現狀及其原因進行分析,對當前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創建優良學風應采取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風建設 機制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一個充滿活力、基本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各類院校的擴招使得錄取比例不斷擴大,相對而言進校生的素質較之以往偏低,因此,如何抓好學風建設就成了當前高職院校的一項重要工作。學風是在學校的龐大系統中,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因素,長期地綜合影響而形成的,因此我們必須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去對它進行分析研究。
一、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現狀的成因分析
1、對學風建設重視程度有待加強。部分高校由于受各種客觀條件限制和舊的思想觀念制約,學風建設工作還沒有徹底落到實處,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或獎懲激勵措施不到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風建設是長期的、艱巨的、緊迫的任務,需要高校各個職能部門的合力打造、共同參與、協調發展,把學風建設歸結給一個部門或幾個部門是行不通的。同時,在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沒有相應解決的配套措施。或措施不及時、不到位;或沒有從學生實際生活、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脫離學生;或管理者、教育者只教書不育人、育人不到位等等。這些都會影響良好學風的形成。
2、教學水平不高,教學方法陳舊。在高校中,高層次、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還是比較短缺。由于教學任務的增加,許多教師不能定期進行調整、總結、進修、深造,對新鮮事物、前沿知識掌握得不夠或不及時,造成教師本身知識的局限。個別教師為上課而上課,為掙錢而上課,缺乏責任感和事業心。部分學校缺乏客觀、詳細、公正的教師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學生沒有選擇教師的自由,個別學生對教師產生抵觸的情緒。目前,高等教育的發展正與國際接軌,許多資源實現了共享,先進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但古板、單調、缺乏互動性的講授還是比較普遍。
3、高校擴招的影響。高校擴招是高等教育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改革,它對于我國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在看到擴招有利面的同時,還應該認識到擴招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尤其是擴招對學風所帶來的影響。擴招導致學風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擴招所導致的生源質量相對下降,這里的生源質量包括學生的學習和素質等方面;二是擴招致使教育資源的緊張局面加劇。
4、高校社會聲譽的影響。據初步調查結果表明,在全國各高校中,學風好壞、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低是與各高校的社會聲譽好壞、辦學實力強弱、校園文化濃厚程度的高低成正比的。越是社會聲譽好、辦學實力強、文化底蘊深厚的學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越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越高,學生越容易產生自豪感、優越感與自信心,社會認同感也越高。因此高校社會聲譽對學風的影響至關重要。
二、高職院校加強學風建設的對策與措施
1、從嚴治教,落實學風建設。好的學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好的教風,良好的教風有利于培養出認真刻苦,努力鉆研,腳踏實地,求學上進,奮力拼搏的優秀學習風氣;相反,不良的教風則助長惡劣的學習風氣。正所謂為人師表,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教師應該起到應有的表率作用,在教學中應愛崗敬業,刻苦鉆研,對待教學應本著對學生負責任的態度,認真備課,在能力范圍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不負責任的老師應有相應的處罰措施。此外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言行都會隨時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人生階段,教師應當在教學工作中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學生只有擁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從最根本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形成良好的學風。
2、嚴格考風考紀,杜絕考試作弊。高校培養的是掌握專業技能、思想素質均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因此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要告誡他們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要嚴于律己,將來走向社會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做出表率。在學生階段,告訴學生考試的嚴肅性,要杜絕弄虛作假,嚴禁考試作弊。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行為,深入開展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讓學生充分了解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要知榮辱,辯是非,提高學生的自制力,以形成良好的考試紀律。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校園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氛圍,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在良好校園文化的熏陶下,學生會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明確的奮斗目標,在目標的激勵作用下,通過自身努力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因此高職院校除了應當加強人文景觀的建設,提高校園環境文化品位外,還應當通過舉辦各種文藝、體育、專業方面的大型活動來形成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此外適時的增加畢業前的就業指導,通過讓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明確當前學習的重要性。還可以通過邀請已經畢業并在事業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師兄師姐回校講座,介紹經驗等活動,促使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社會對高校學生的要求,使學生形成危機感,從而更加努力的學習。這些都會有利于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
良好的學風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建設良好的學風任重而道遠。總之,高職院校學風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系統內的每一個要素都扮演著自己獨特的角色,不能缺少、不能替代,只有系統認識、系統分析、系統發展、系統整合,才能實現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葉瑞紅,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思考[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校學報,2007
[2]劉懷玉,新時期高校學風建設的特點、難點及其對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0
[3]劉鳳,張林瀛,淺談新形勢下新生班級管理[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4
[4]葉駿,高等學校學生工作規模與指導[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5]韓藝,高校學風建設的思考[J],中國教育教學雜志,2004
[6]王憲平,高校學風建設的反思與對策[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作者簡介:范全明(1982.10—),男,重慶豐都人,漢族,碩士,思想政治教育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