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藝璇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
【摘要】本文闡述了從傳統的成本法向傳統ABC法轉變的歷程,到后來根據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促進了TDABC的發展與實踐。從而論證TDABC的優越性,以及在企業中推行的必要性。對于企業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TDABC ABC 對比 成本 意義
一、背景
自20世紀以來,全球就開始了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知識經濟的發展,顧客對商品多樣化的需求使得原先傳統企業單一產品生產線不再符合市場的需求了。然而隨著生產模式的改變,我們會計核算的方法并沒有相應發生變化,這使得會計提供的成本數據不再可靠,據以做出的決策往往是錯誤的。這給很多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Robert S. Kaplan和 Steven R. Anderson提出了傳統ABC法用以計算產品成本。這一方法在當時引起轟動,可是在真正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實施方法過于復雜,系統維護成本過高。這時TDABC法便應運而生了。
雖然ABC和TDABC法提出已有一段時間,我過真正應用這一方法的企業依然很少。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全球經濟的深入,以及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國逐漸從原來的制造業大國開始向創新大國,高科技大國轉變。高科技企業,個性化的創意企業越來越多。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必定會導致成本核算的不準確,甚至導致企業做出錯誤的決策。所以我們應該重視起來這種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這對企業和國家經濟的發展都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二、TDABC和ABC的對比
為了更加清楚地呈現TDABC方法在成本核算過程中的優勢。我們在這一部分將ABC法和TDABC法做出對比。
首先,計算分配率的方法不同。傳統的ABC法根據先將成本歸集到不同成本動因的成本池中,再根據多種的成本動因將成本分配到不同的產品上。而在TDABC方法中,我們只將時間作為成本發生的驅動因素,然后計算不同活動耗費的時間,再根據每一單位時間耗費資源,計算出每一單位活動耗費的資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成本動因分配率。
其次,計算結果有一定的差異。在ABC方法下,全部的待分配成本根據成本池全部分配到了不同的產品上。而在TDABC方法下,我們根據活動發生的次數計算耗費的時間進而計算應該耗費的資源。這和待分配的成本往往是有差異的,而我們正可以根據這些差異看出企業是否有浪費資源的現象,起到了良好的成本控制作用。
再次,ABC在確定成本池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主觀性,而且調查訪問的過程非常復雜,耗費的成本和時間都比較多。特別是一旦企業的生產線發生改動,原先的計算模式就不在適用了。在TDABC下,我們根據單一的時間作為驅動因素。通過建立等式計算出每種活動的分配率。即使以后有不同要求的訂單,我們也可以比較方便的相應作出改變。
最后,TDABC法可以和企業的ERP系統良好的結合起來,大大的降低成本。更為方便的提取數據,成本數據的計算可以實現既精確又方便的目標。
三、TDABC與ERP系統的結合
在上一個部分我們也提到了TDABC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和ERP系統結合起來。ERP系統就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它是一個記錄了企業所有資源,信息,計劃的系統,一個平臺。他將企業的所有信息整合在了一個系統里,所以只要權限允許,我們可以方便的提取任何我們需要的信息。運用TDABC方法計算成本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幾方面的信息,首先是各部門發生的成本、費用數據。我們可以通過ERP提取數據并歸集各部門的成本。人工工時、機器小時、不同活動所耗費的時間需要ERP系統來提供。每一種活動的單位成本,也就是成本動因分配率也需要ERP系統計算提供出來。
四、在我國企業推行TDABC的必要性及意義
隨著知識經濟,全球化經濟,高科技的發展,還有顧客對產品的多樣化需求。企業在產品生產的過程中發生的非直接成本越來越多。比如產品線設計成本,每批產品準備成本,維護成本等等。這些成本已經不可以像從前的傳統方法一樣使用單一的成本動因進行分配了。
在Robert S. Kaplan和 Steven R. Anderson教授提出ABC法之后,的確轟動一時。然而實踐的結果并不樂觀。原因主要是ABC法的使用過于復雜,對于大企業來說,一件產品的生產需要建立太多的成本池,計算非常復雜。即使真的制定出一套ABC系統用于計算成本,一旦顧客的訂單發生變化,公司的成本線發生變化,之前的系統就不在適用了。這導致ABC系統的維護升級成本太高。種種原因使得ABC方法在實踐中推行不力。
面對這一現狀,Robert S. Kaplan和 Steven R. Anderson再次提了TDABC法,也就是時間驅動的作業成本法。首先,他解決了成本池太多的問題,采取單一的時間作為成本動因,只需計算每項活動耗費的時間即可計算成本動因分配率。其次,他解決了ABC系統升級維護成本高的問題。TDABC通過為每一項活動建立時間等式可以靈活的應對今后生產線和訂單出現的變化。再次,TDABC可以和ERP系統結合起來,從而使得產品成本數據既精確又方便的計算出來,大大的降低了成本計算的成本。最后,在TDABC方法下,計算出的應分配成本和實際發生成本的差異可以用來分析企業資源利用程度。如果計算出的應耗費資源低于實際的耗費資源,則說明生產過程中出現了資源浪費狀況。這可以被企業用來控制成本。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發現TDABC在計算成本中有著非常卓越的優勢。然而我國很多企業還在使用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這很可能導致企業做出錯誤的決策。面對當前全球如此激烈的競爭現狀。如果我國企業不從成本管理方面做出改進的話,是很可能被時代淘汰的。
參考文獻:
[1]智堅,傳統作業成本法與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的對比研究,金融會計,2013年
[2]王滿,估時成本法在A公司的應用,財務與會計,2013年
[3]謝莉莉,淺談TDABC方法與企業ERP系統的整合,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