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世恒
摘要:高中階段學生正是處于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缺乏穩定心理素質,再加上應試上的巨大壓力促使高中生心理問題日趨嚴重。作為高中生成長中的關鍵部分,班級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有利于促進有效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本文對高中班主任創設班級教育心理環境對策作了分析,為有效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字:高中;班主任;班級教育;心理環境;對策
經濟社會日漸發展促使學生生活壓力以及學習壓力逐漸增加,進而促使學生心理問題日趨嚴重,因此,為學生創設良好班級教育心理環境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創設班級教育心理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直接反應班級教育活動有效性,能夠綜合性的反映群體態度以及群體情感。班級教育心理環境,實際上就是在班級教育過程中能夠給予教師、學生非常強烈感受精神表現或者是精神景象,屬于班級教育管理活動的重要育人因素,不僅對班級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影響,還直接影響班級教育心理活動,有利于提升班級教育效果[1]。
一、高中班主任創設班級教育心理環境的對策分析
1、強化高中教師以及高中生班級教育心理環境意識。作為微觀性社會心理發展環境,班級教育心理環境對高中師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社會心理環境中具有非常大發展價值以及生存價值。因此,高中班主任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班級教育心理環境教育意識,采用多種方式促使授課教師以及高中生能夠認識到班級教育心理環境在人類社會生存環境中具有的重要作用,考慮到其組織教育環境特殊性,對高中師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與班主任班級教育心理環境藝術性形成互補,明確班級教育心理環境教育意識,促使高中班主任、高中授課教師以及高中生能夠在自覺自愿基礎上有效維護班級教育心理環境。
在進行接受教育意識培養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班級教育目標、班級教育任務、班級教育方法以及班級教育制度,考慮到教師和學生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逐漸轉化成為自覺行動,促使歌廳能夠形成接受教育意識以及組織紀律理念,堅決服從正確協調以及指揮,積極履行個體責任以及個體義務。作為班級活動的重要參與者,高中班主任、高中授課教師以及高中生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師和學生能夠自覺接受教育并且積極參與到教育中,能夠激發教師與學生主動精神,進而逐漸培養合作教育意識,提升班級教育有效性。班級教育自覺性以及主動性直接影響班級教育有效性以及創造性,因此需要打破傳統墨守成規管理方式,注重開拓創新,轉變傳統靜態教育,利用動態性管理來培養創造教育意識,進而構建班級教育創造性心理環境[2]。
因此,班級群體中,個體需要不斷提升自我教育意識以及自我教育能力,正確認識自身在班級群體中的作用,采用有效方式來進行自我調節,實現自我控制、自我修養以及自我教育,充分發揮自身巨大潛能。
2、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高中階段處于學生發展的關鍵階段,高中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明白良好學習習慣對學生發展的重要影響,經濟社會日漸發展促使知識以及專業技能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備良好專業技能以及知識技能才能夠更好適應社會。高中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學習目標,明確個人優勢以及個人缺點,及時發現問題,有信心也有恒心克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鼓勵學生堅持和反思,尋找正確的方式,提升知識學習以及技能學習有效性。老師在班級教育心理環境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考慮到個體差異性以及鮮活性,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結合學生特點以及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利用多樣化方式來促使學生能夠有效克服困難,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班主任需要轉變過于一味指責的教育方式,而是需要發現其閃光點和進步,給予贊許,樹立學習信心,逐漸體味到成功樂趣,進而不斷進步。
對于優等生,高中班主任則需要給予學生更多機會鍛煉自己、表現自己和推銷自己,不斷發掘學生特長,進而有效代表班級環境。總之,在班級教育過程中,需要堅持理性感性,堅持民主的思想,利用理性、寬嚴得當方式教育學生,利用人格力量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高中班主任需要堅持以身作則的原則,堅持言行一致,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嚴謹壓抑以及專制方式,創設積極班級教育心理環境。
3、構建有效班級教育信息轉換心理機制。從信息論以及控制論角度分析來看,教育者、受教育者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教育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反饋控制過程,由此可見,班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開展班級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實際情況來濃縮教育內容,進而形成輸出性編碼信息,在一定時間內能夠最大限度輸送給學生,同時還能夠更加及時接受學生反饋信息,進而及時教師輸出信息。
師生關系的親密度以及合作性直接的影響到班級教育心理機制,同時也能夠制約班級教育信息傳遞以及班級教育信息反饋,能夠保障信息流通渠道暢通,進而為教育信息輸送以及教育信息反饋創設良好的條件。利用合作式學習方式能夠營造有序教學環境,構建更加完善接受系統,促使教育者能夠掌握信息輸送結構以及信息輸送頻率,激發學生接受教育興趣以及求知欲望,利用全身心投入以及虛心接受方式來輸送教育信息,提升教育信息輸入有效性,盡可能減少信息傳遞中出現的損失,同時為避免信息反饋失真提供有效保障。
在優質班級教育的心理背景下,學生對班主任存在著依賴性,這就需要高中班主任能夠明確自我價值,明確自身在班級教育心理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多樣化渠道,諸如,語言渠道、文字渠道、非語言媒介渠道等等,更加真實、及時將反饋信息傳授給班主任,利用真實信息反饋來及時矯正信息失真問題,提升教育控制有效性。班主任在構建班級教育心理環境過程中,需要關注教育情緒、教育動作、教育神態、教育語言以及教育藝術感染力等方面因素,保持高昂飽滿激情以及良好心境,堅持教育愛心高尚性,以更加溫和、更加慈祥的方式來接觸教育,從教育情感上,則需要掌握細枝末節,利用積極情感特征來有效調控學生在情緒方面的變化,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溝通,逐漸提升教育積極性。
二、結語
從目前教育來看,心理健康成為影響學生健康重要指標,隨著學習壓力逐漸加大促使高中生心理問題已經成為了無法避免問題,對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高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教育心理環境管理過程中,需要考慮到高中生依賴性獨立性以及心理閉塞性、情緒化等特點,堅持高尚教育,為高中生賦予積極性教育情感,不斷增加教育意識,進而創設符合高中生特點的班級教育心理環境。
參考文獻
[1] 姚道義. 淺析高中班主任建立班級教育心理環境方法[J]. 課程教育研究, 2014(14):192-192.
[2] 尤維迪. 論高中班主任如何創設班級教育心理環境[J]. 新校園旬刊, 2014(6):22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