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也在日益提升,傳統的防范措施已經不能夠有效地阻止這些案件的發生,采取更好的措施來防止犯罪分子恣無忌憚的侵犯以便保障博物館的財產和信息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基于這些原因入侵防盜報警技術作為最有效的應對方案也在被博物館日益重視,文章涉及防盜入侵報警技術的發展過程、智能化發展趨勢、防盜入侵報警系統的特點及其組成部分,闡述防盜報警技術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關鍵詞:博物館;入侵防盜;報警;信息化
1 概述
現代防盜入侵報警技術是用戶在和偷盜者進行激烈的反偷盜過程中逐步的研發形成的。博物館是一個公共場所,里面有很多價值不菲的文物,成為了偷盜者們窺視的地方,另一方面,博物館每天迎接的人員混雜,很容易給偷盜者造成可乘之機,因此,在博物館建設入侵防盜報警系統是非常必要的。
2 入侵防盜報警技術發展趨勢
防盜入侵報警系統是指利用當今的高科技方法,在我們需要防范的范圍構造一個常人無法識別的警戒區,如果有人闖入該區域內觸發報警裝置,引起警報發聲,并在控制室屏幕中顯示相應的報警地點和時間等信息。當今,防盜入侵報警系統是通過探測器進行感應入侵信號的,它探測的方法是感應警戒區內的環境狀態和物理信號的變化,這種方法只能在偷盜者入侵后發生并找到相應位置,不具備視頻監控的功能。因此,防盜入侵報警系統逐步發展中使用了探測元、多技術復合探測以及智能化的數據分析等技術,在博物館中一些價值昂貴的物品周圍需要多重技術進行布防,盡量的去解決意外情況造成的誤報警問題,另一方面,在各個警戒區采用視頻和音頻復核技術,當報警產生時,安防人員首先能夠通過視頻和音頻來核實報警區域的報警情況。
3 入侵防盜報警系統組成部分
博物館防盜入侵報警系統主要功能是當發生偷盜時,探測器將信息發送給系統,通過系統分析并產生報警信號的一個電子信息系統,該系統分析軟件和硬件兩部分,軟件為防盜入侵報警系統,硬件包括探測器、傳輸系統和報警控制系統等。
3.1 探測器(報警器)
探測器有許多類,按照探測的物理量能夠將探測器分為紅外探測器、激光探測器、超聲波探測器以及復合探測器等;另一方面,根據信號的傳輸方式能夠將探測器分為無線探測器和有線探測器。
在以上類別中,當今比較常用的探測器為紅外線探測器,它主要是通過紅外線的輻射技術并通過相應的接收來實現。由于其實現的原由不同,又將紅外線探測器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類。
3.1.1 主動式紅外探測器
該探測器主要由收、發兩部分設備構成,發射端向數米或數百米的接收端發射紅外線,正常時接收端能夠一直保持接收狀態,當紅外線被阻斷時,接收端接收不到紅外線,就立即產生報警信號,并傳輸到系統中。
主動式紅外探測器放射的紅外線距離很遠,同時紅外線是不可見的光源,偷盜者想避開不容易。該探測器能夠產生點對點光源,通過多臺探測器能夠形成一個紅外線網面,多個網面能夠形成一個封閉的立體空間。
主動式紅外探測器的主要特點包括以下三部分:(1)外形小巧,便于安裝。(2)紅外線無法穿透鋼筋水泥結構,在室內布置警戒區時,無需擔心影響到室外的非警戒區。(3)工作不受聲音的影響,即聲音不會使它產生誤報。
3.1.2 被動式紅外探測器
被動式紅外探測器不會主動輻射紅外線,它主要是通過人體自身產生的紅外線輻射到探測器中產生報警,該探測器布置好后,當偷盜者接近時,自身產生的紅外線輻射到了探測器上,會引起探測器的溫度變化,這時探測器就會向系統發出信號,這樣接收人身紅外線的方式距離不能過遠,為了能夠實現遠距離的感應人體紅外線,需要附加光學系統來收集紅外輻射。
該探測器具有以下特點:(1)被動接收紅外線的方式,在閑時消耗相對較少,同時安裝也很方便。(2)由于該探測器是被動接收紅外,在較大的警戒區安裝多個探測器時,各個探測器不會相互影響,也不會降低防盜功效。(3)該探測器不是聲控,因此在有聲音的地方布置不會誤報。(4)除此之外,它還具有了紅外報警器的特征。
3.2 報警傳輸系統
報警傳輸系統包括傳輸電子裝置和傳輸通道,當入侵者觸碰到紅外線后,探測器會立即產生報警信號,通過報警傳輸系統傳輸給報警控制器,同時,控制器也能夠發送信號到安防系統中。傳輸方式主要包括有線和無線兩種方式,其中有線傳輸又可以分為專用線傳輸、電話線傳輸、電力線傳輸等。
3.3 入侵探測報警控制器
入侵探測報警控制器置于用戶端的值班中心,是報警系統的主控部分,它可向報警探測器提供電源,接收報警探測器送出的報警電信號,并對此電信號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報警控制器通常又可稱為報警控制/通信主機。
3.3.1 報警控制器的分類
報警控制器根據使用要求和系統大小不同分為小型報警控制器、中型報警控制器和大型報警控制器;在博物館安防中,通過對各種報警探測器和各種報警控制器進行組合搭配使用,能夠形成不同用途、不同大小的警戒區安防系統;通過各種信號的傳輸方式能夠將劃分為有線接口和無線接口的報警控制器;根據報警控制器的安裝方法能夠分為臺式和柜式的報警控制器。
3.3.2 報警控制器的功能
博物館報警系統是由探測器和報警控制器兩部分組成。博物館首先對報警控制器進行編程,完成后由博物館入侵防盜系統管理人員按照規定的操作管理系統。報警器通過不同的操作碼來完成對探測器進行控制。
工作狀態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1)布防狀態。當布防的相關指令下達以后,系統中探測器立即進入工作狀態,開始對區域進行警戒。(2)撤防狀態。當撤防的相關指令下達以后,系統中探測器立即退出工作狀態,不對區域進行警戒。(3)旁路狀態。當旁路的相關指令下達給探測器以后,被執行的部分探測器立即從整個探測器中旁路,退出工作狀態,同時,該探測器的旁路并不會影響其它探測器的工作狀態。在博物館整個布防區中,能夠旁路一個或多個探測器。(4)24小時監控狀態。當該24小時監控狀態相關指令下達給探測器以后,被執行的部分探測器立即進入全天的警戒狀態,該指令執行后,通過設置后這些探測器將不再受到布防和撤防的影響。
4 結束語
博物館入侵防盜系統在博物館整體安防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博物館的損失,同時也不給偷盜者有任何可乘之機,避免了許多犯罪事件的發生。入侵防盜系統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和防盜方式的發展需要進一步的更新,最終實現完全自能化的入侵防盜系統。
參考文獻
[1]余威.淺解防盜報警系統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公共安全,2013(05).
[2]胡江濤.光纖光柵技術在周界入侵報警系統中的運用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7(05).
[3]孫俊香,李超男,徐馳.淺談常用周界入侵報警系統的技術及性能比較[J].通訊世界,2016(14).
[4]鄭學峰.智能建筑入侵報警系統設計及施工應用環節[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08).
作者簡介:葉利(1970-),男,籍貫:重慶市,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安防、消防應用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