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思佳 張平 黃子欽
摘要:“三農”問題也是建國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我國9億多的農民的提高收入的問題是當今發展的攻堅戰。自古半步論語治天下,本文從《禮記·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角度闡述其與增加農民收入的關系,“格物致知”——分析農民收入的因素,“誠意正心”——提出增加農民收入的建議。
關鍵詞:農民;格物;致知;增加收入
引言
近年來農業增速放緩,農民增收乏力,該問題成了制約我國社會發展的焦點問題。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民,關鍵在于增加農民收入,我國有9億多的農民,在我國古代,這個數字對于一個農業大國來說是很有利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現階段卻變成了制約我國整體發展水平的巨大障礙。
對于增加農民收入的研究,方松海等人提出教育費用、基礎設施和信貸約束是限制農民增收大三大因素,其次還有農業產業結構、城鄉二元結構、制度因素等,魯沛鑫針對新時期增加農民收入做了深入研究,比如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加強農民培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用邊際理論解釋農民收入不增,并相對應提出政策建議。
一、理論與增加農民收入的關系
1.從“格物”的角度
“格物”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準備條件?!案瘛奔礊橥凭浚拔铩敝甘挛?。格物就是思考和了解,思考事物本身、事物各發展階段的問題,甚至包括對發展的預測。要增加農民的收入首先就要了解我國農民現階段的收入水平、獲得收入的途徑、以及農民以后增收的可能性、制約農民增收的因素等多方面。
2.從“致知”的角度
“致知”是增加農民收入的理論基礎?!爸隆奔吹玫?,“知”即真理。致知即總結出隱藏在事物中抽象的一般規律,與事物相結合并指導實踐,但是經過“格物”之后得到的“知”并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要在實踐中檢驗,也就是試點。
3.從“誠意”和“正心”的角度
“誠意”和“正心”是增加農民收入的精神動力。“誠”及誠實,“意”及想法意念。只有意念誠實,為農民增加收入的意念誠實才會保證?!罢摹奔礊樾恼?,端正為農民謀利益的心態。只有有增加農民收入的決心才會有增加農民收入的行動和結果。
二、制約我國農民增加收入的因素
1.收入分配不合理
農民的收入不能提高的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其中,城鄉的收入分配二元制尤為明顯,農民的初次分配一直維持在城鎮居民的1/3,可是,在再分配環節也并沒有給農民更多的轉移支付,這是農民收入水平低的最根本原因。
2.生產要素邊際效益趨于0值
首先,在我國的廣大農村機械化作業還沒有普及,農民的勞動邊際效率是遞減的,所帶來的的產量也就無法提升。其次,我國的農業都是資金密集型產業,農民為提高產量投入大量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藥,這些物質的殘留毀壞了土地墑情,影響的土地的生產能力,再加上不合理的耕種方式,土地的邊際效益有減無增,甚至趨于0。農業不增產,農民無法增收。
3.農民的綜合素質低下
我國廣大的農民的素質是普遍偏低的,2009年的報道中說:75%的農民為小學初中文化水平,2012年報道中說:在我國有5億的農村人為文盲。農村教育機構不健全,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高,農民的素質整體偏低。農民拘于自身的素質,無法成功從事第二份工作,無法獲得額外報酬。
三、增加農民收入的途徑
1.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初次分配水平
首先,收入的增加是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基礎,要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社會初次分配的水平。其次,再分配要兼顧公平,落實政府的服務職能,完善農村醫療、養老等社會基本保障制度,適當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使更多農民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
2.科學種田,提升生產效益
鼓勵農民進行測土配方,科學種田,有效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減輕對土壤的污染;落實農機購置補貼的政策,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生產效率;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鼓勵規模生產,充分整合多項資源。
3.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新型農民
建立新型職業農民準入制度,健全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完善農民培訓相關立法,鼓勵地方農業院校和職業培訓學校開設相關培訓,走下鄉親自指導實踐;鼓勵村集體建立集體閱讀室,多渠道增加農民素質提升機會。
4.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現“接二連三”
大力開拓和培育農產品市場,進一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著力培養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實現農業的綜合發展;鼓勵農民延長產業鏈條,比如:發展鄉村旅游業、農家樂、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交易市場等,將一、二、三產業融合起來,多方面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