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妮 李春蕾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教育理念發生重大轉變,由注重教師的“教”變為注重學生的“學”,由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目標。而互聯網的普及和廣泛應用,既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便捷的學習渠道和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也成為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環境因素。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網絡環境下濟南大學泉城學院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了解他們自主學習的現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培養學生自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期對獨立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幫助。
關鍵詞:網絡環境;獨立院校;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知識經濟時代,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是現代教育培養的重要目標。“自主學習”概念最早由HenryHolec于1981年提出,并由此引起了西方學術界關于自主學習的研究熱潮。對于“自主學習”概念的界定,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國內學者普遍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是與他主學習相對立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以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自覺制定學習目標、計劃,在學習過程中選擇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并進行自我監控、反饋和調節,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價與總結。由此可見,自主學習更多地體現的是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主性。而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習者在已有知識、技能的基礎上,自覺地、獨立地、正確地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這種能力是經過后天的不斷努力形成的,所以,對獨立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學校、教師、學生多方共同努力下來推進。
一、網絡環境下獨立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狀
本文通過對泉城學院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計劃、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進行調查,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以為獨立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對策的提出提供依據。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主學習意識淡薄。自主學習意識是學習者自覺、主動地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與自主學習能力密切相關。有自主學習的意識才會產生自主學習的行為,才會取得好的學習成績。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同學的自主學習意識是淡薄的。對于每天的學習規劃,只有12.27%的同學會嚴格按照規劃去執行。對于學習時間,僅有29.87%同學希望獨立支配。上課時,僅有28.8%同學能夠主動思考,帶著疑問聽講。遇到不會的問題,僅有9.33%的同學會通過查資料,自己思考解決。而課余時間僅有5.6%同學用于學習。可見,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這與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自制力有關;同時也與學校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當然,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型媒介,它的誘惑力也不可小覷。
2.學習態度不積極。據調查,對于自己每天學習的規劃,有35.73%同學隨便規劃一下,有8.53%的同學從不規劃。大部分學生每天花在學習上(上課除外)的時間在3個小時以下,1-3小時有42.4%的同學,少于1小時的有22.67%的同學。有31.47%的同學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主要用于課程作業,僅有9.07%的同學用于預習或者復習。在課前預習時,49.07%的同學只是粗略地翻閱一下課本。通過查閱資料、力求弄懂新知識的和找出前后章節內在邏輯的僅有14.67%和9.33%。對于上課所學知識,僅有10.67%的同學會主動復習,73.07%的同學有作業才復習,完全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狀態。
3.學習計劃形同虛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計劃是學生日常學習的行動安排,有計劃并且嚴格按照計劃執行,才能有條不紊地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每學期、每個月、每周、每天制定學習計劃的比例分別是26.4%、21.6%、24.8%、14.13%,可見,大部分同學是有制定學習計劃習慣的,僅有13.07%的同學從不制定學習計劃。但是,對于每天學習的規劃,僅有12.27%的同學會嚴格按照規劃去做,有43.47%的同學很少按照規劃去做,這說明學習計劃并沒有被充分利用,處于一種虛設狀態。
4.學習方法缺乏系統性。學習方法影響學習效果,而學習效果影響學生的積極性。目前,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方法缺乏系統性。首先表現在學習計劃不能有效執行。僅有12.27%的同學會按照規劃執行。在學習時間的支配上,有57.87%的同學認為應該有一定的支配權,而不是獨立支配。其次表現在忽視課前預習。如圖1所示,學習成績處于中下25%和后25%的同學,有29.51%和50%的同學從不預習。第三是課后復復習不重視。有73.07%的同學,
只有有作業才會復習;16.27%的同學,從不復習。對于復習方式,有57.33%的同學通過做作業發現問題,重點鞏固;有15.47%的同學,從不復習。第四是不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總結。對知識總結的過程,實際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是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有序化的過程,能夠以適應自己的方式內化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有59.47%的同學,有問題時才總結,沒有形成及時將學完的知識進行總結、內化、使之體系化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網絡環境下獨立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對策
根據對泉城學院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不高。大力培養獨立院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勢在必行,這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多方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一)構建網絡學習平臺,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使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對社會各行業產生重要影響,教育教學亦受其影響,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網絡學習應運而生。此學習方式的顯著特點是采用自主學習的形式,借助網絡獲取學習資源,進行雙向溝通。學校應順應時代潮流,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構建網絡學習平臺,建立包括課程相關學習資源、視頻課件、網上答疑、在線交流互動等功能的學習系統,豐富學生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二)轉變教育理念,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隨著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推行,教育理念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主”變為“以學生為主”勢在必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按照國家對培養人才的要求,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設計者、指導者、監督者,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內容的選擇是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對專職教師而言,要提高學生的聽課率,增強學生對專業課知識的興趣,必須基于學生的需求,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結合互聯網中相關的音像視頻,制作動靜結合的多媒體課件。同時,在講解的時候,應該與現實實際的例子相結合,將課本上的書本知識通俗化,使學生能夠掌握并且自覺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從意識上愿意主動去學、去探索。
(四)優化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010年,根據黨的十七大“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發展要求,國家制定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優化、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在綱要中指出,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可見,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影響著人才的培養,影響著教學改革效果。根據調查結果,有45.6%和37.87%的同學認為,教師上課采用啟發式教學和引導探索性教學更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根據課程特點,采用啟發式教學和引導探索性教學。
(五)引導學生正確歸因,增強學習內在動機
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以各種理由來解釋自己學習行為與結果的成功與失敗。這種歸因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自我判斷及其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如果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成敗,并且能夠客觀的分析成功與失敗背后的原因,這表示此類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歸因。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更強地自主學習意識,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相反,如果學生不能正確歸因,學習積極性受挫,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效果收效甚微。因此,教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正確歸因,樹立自我學習的信心,增強學習的內在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