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熱亞木汗·馬合蘇提
摘要:多年來,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都是傳統式的照本宣科,屬于應試教育的模式。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素質教育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改革實踐中,就必須以創新教育為核心,有的放矢,組織教學,才能不斷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藝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想要成功,并不是強迫學生學習,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政治課也要與時俱進,在時代要求下進行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相應改變,使課堂知識成為學生終生難忘的知識,成為社會實踐的向導,使政治課堂既是學生求知的課堂又是學生活躍歡樂的殿堂。
一、創新導入,激發興趣
課堂導入環節對整堂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那么怎樣的導入有利于整堂課的開始呢?
1、以相關視頻導入。高中政治課的特點是與時俱進,課堂內容要與實例相結合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視頻的方式更加直接生動,用鮮活的實例激發學生,如《政治生活》中的《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一課,以一段“某地地方稅務局亂收稅”的視頻為導入引導學生探討為什么要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以及怎樣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這樣的導入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整堂課的學習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以熱點時事導入。高中的政治課教材,尤其是《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與時事政治聯系緊密,應時常將新發生的重大事件、國內外新聞報道的材料引入課堂,或者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翻閱實事報紙或者書籍整理資料制作成幻燈片每節課講解給大家,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3、以課前提問導入。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證明,以懸念開篇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高昂的學習熱情,使探究新知識的認知活動變成學生的心理需求,并從中明辨是非、擺正觀點。如講《經濟生活》價格變動的影響時,提出問題:“商品價格上漲,消費者的需求會減少嗎?”通過引導、評議、學生爭論、分組討論,形成了自己的觀點,然后老師歸納總結,學生會有參與感和成就感,對本堂課知識的掌握有很重要的啟發作用。
二、理論和實踐依據
1、從教育學角度看,導學式教學模式是建立在正確的學生觀的基礎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認知和智力開發來說,學生既是認識的主體,又是發展的主體;從思想品德教育來說,學生既是教育的主體,又是健康成長的主體。因此,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主體意識,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2、從心理學角度看,導學式教學模式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拓學生政治視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就會樂于開動腦筋對它進行思考,教師在學生預習基礎上,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探索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辨,課堂氣氛會由此變得十分活躍,從而打破“滿堂灌”的沉悶的教學格局。
3、從實踐角度看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促進學生將所學的內容,在知情行幾方面得到提高和發展。導學式教學會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學、討論、啟發程序中,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自由發表見解,不斷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構建活動課,讓思想政治課生活化
中學生活潑好動,單調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他們渴望走出課堂,擴大視野,以檢驗和豐富自身的知識,這就需要積極發展第二課堂,搞社會調查、參觀和訪問。比如講到環境污染內容時,可以帶學生到學校附近調查,發現身邊的平時不太注意的環境問題。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懂得環境問題就在我們的身邊,要樹立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
思想政治課的基本理論,若從正面講,學生有時候很難接受,但如果采用“辯論會”的形式,通過辯論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效果就會更好。因為在辯論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正反兩方面的辯論中發現事實真相。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完成政治理論的傳授。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論形象化
思想政治課教學切忌形式的單一和方法的僵化,這樣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青少年學生生活活潑好動、喜歡新奇,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內容、教師特長和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如恰當運用電影、電視、幻燈片等手段,變靜為動、動靜結合,使學生具有新鮮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心理學角度講,要求學生45分鐘精力高度集中在黑板上是不科學的、動態的教學手段,松弛學生緊張的神經,啟發學生思維。比如在教學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時,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圖表對課文進行分析和講解,不僅節省板書的時間,而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效果顯著。
總之,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充滿魅力,吸引學生,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有高超的教學藝術,就要在教學語言藝術魅力、教學手段和活動課上下工夫。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效為佳。所以,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提高藝術能力與修養,增強教學的藝術性,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豐富多彩,充滿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 張志健.思想政治學科教育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06.
[2] 歐陽穎.政治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教師博覽科研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