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周
摘要:隨著國內稅制改革已經全面完成,增值稅已經全面取代了營業稅正是走上了歷史舞臺。但是在地方依然沒有徹底建立完成以增值稅為主要收稅的稅制體系,為了健全地方稅制體系,全新的稅種亟需應運而生。因此,本文將重點討論“營改增”后地方財稅體系重構的設想。
關鍵詞:營改增;地方稅體系;改革
目前,在完成稅制改革之后,增值稅收入暫時全部歸屬地方,雖然這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待稅制體系全面走向成熟之后,勢必要重新建立地方的材質體系,并且進一步調整中央和地方稅收體系。因此,各地方政府必須提前做好轉變的準備。
一、地方財政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
(一)重新明確財政和事權匹配
盡管我國是單一制國家,地方的財政和事權都是由地方政府統一管理。但是在實際的運作時,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中央在向地方政府發放權利的時候,沒有配以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機制,使得地方政府對于財政的預算毫無價值,同時地方政府又高度的膨脹,權利胡亂使用,已經觸及的經濟領域,嚴重影響的經濟市場的平穩運行。因此,對于地方的財政和事權的分配必須重新劃分,要更為科學、合理的劃分,并以此來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進一步完善收入體系
目前,國內的民眾收入普遍偏低,而企業的賦稅過重,這直接導致了國內的消防萎靡、內部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國家應在“營改增”的同時,進一步推進稅制的改革和整理。首先要降低中小型企業和中低收入者的繳稅負擔,地方政府的管理人員要認真核對現有的賦稅種類,對于收費不當的應及時調整,對于收費不合理的要盡快取締。同時進一步完善賦稅項目的審批程序,并進行嚴格的審批,對于應保留的賦稅項目要及時審批或給予立法。
(三)結合地方政府的實際情況,建立符合自身情況的共享稅收制度
國內的稅制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級,分為是中央、省、縣,地方政府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細化。構建出具有多渠道籌資來源的地方財政提醒,形成以稅為主、非稅補充、轉移支付調控的地方財政體系。此外,可以在以相對政權集中為導向,全面實施共享稅分稅模式,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事例,學習其先進的稅收方式,并進行綜合利用,進而完善我國的收稅體系。同時,大部分地方政府的都以一些零散的稅種最為地方的主體稅種,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確立共享稅的分稅制制定,建立起以共享稅收為主、地方稅收為補充的綜合化地方財政收稅體系。
(四)引進西方先進賦稅制度
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賦稅體系,避免在實際的工作中出現地方政府干涉企業賦稅的惡性行為,必須明確中央財政的統治地方。在發達國家中,一般將流動性的稅收全部歸于中央或進行通信,地方專有的稅種一般都很穩定,其中房產的交易稅和個人所得稅所占比重最高。在國內進行“營改增”之后,地方政府對于企業賦稅的干涉已經逐步減少,確保了中央對于流動性賦稅的支配權,同時優化了共享稅的分享比重,避免了地方財政的財稅失衡。
二、確定主輔配合的地方稅收體系
(一)以改善民生為目的改變賦稅的歸屬權并增加賦稅種類
“營改增”之后,要向發達國家學習,合理調整賦稅的歸屬,同時增加賦稅的范圍。以車輛的購置稅和消費稅為例,在發達國家中,已經將這兩項賦稅歸屬于地方,同時降低賦稅的額度,在建設個人賦稅壓力的同時,也為地方財政注入了新鮮的血脈。此外,可以擴大賦稅的范圍,將高端奢侈品納入賦稅的行列,并課以重稅。同此可見,將消費稅作為地方主體稅種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一直地方政府擴張投資的沖動,促進其致力于民生的改善和優化消費環境,進而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二)為改善環境建立新稅種
首先,改變稅收的種類,變費為稅,以污染費為例。目前,國家對于“三廢”、“兩高”的企業征收污染費和噪音費等費用,參照發達國家的做法,可以將收費改為賦稅。因為,國內環境污染嚴重,但是那些高污染、高噪音的企業只需繳納少量的費用,這與治理起污染所需的花費明細不成正比。有鑒于此,各地方政府應設置賦稅立法,鑒于企業對于環境的污染程度,繳納其相應的稅額,即污染嚴重的企業需要交納更多的稅額,并有效的利用于環境的治理工作之中。然后,可以在國內實行在房地產保有環境征收房地產稅,這樣的做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制度之上,并對房地產建立動態的價值評估制度。將課稅的主要目標鎖定為,購買多套房產的個人,同時,要減免農民住房和農業用房的賦稅。
三、實施相應的配套改革措施
(一)建立增值稅分類制度
引進西方的先進稅收體制和方法。西方國家對于收稅一般分為三類,分為是零稅額、低稅額和標準稅額,這樣的不同分類是針對不同的商品設立的。一般情況下,對于出口的商品征收零稅額,對于食品及其類似商品征收抵稅額,對于企業征收標準稅額,這樣的稅收制度,可以為貢獻稅額分成提供更為便捷的方法。
(二)加強預算績效管理
無論從經濟增長速度還是從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來看,未來各級地方政府收入的增幅都將呈現出放緩的趨勢。因此,必須加強預算績效管理,以節約成本增加效率為最終目的,提高預算的透明度,促使地方政府職能更好的完成地位。進而減少奢侈浪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效率,降低財政的征收壓力,以利于收支平衡。最終為社會經濟的穩步增長做出其應有的貢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地方政府應清楚的意識到“營改增”之后自身所有面對的問題,不要急躁盲目的進行改革,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并順應國家的發展趨勢,結合國家的法律法規,進行全面的綜合考慮、周密的安排和精細的籌劃,為全面實行稅制改革做好準備。同時,要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嚴查地方企業的繳稅情況,杜絕偷稅漏稅行為的發生,一旦查出要嚴懲不貸,以維護稅收體系的良好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