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燕
摘要: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降低其投資成本,提高利潤收入,一直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然而營改增新稅收制度的實施使得原本利潤就非常低的建筑業面臨著新的稅務風險,許多建筑企業的營業利潤因此大大減少,經營困難。文章主要就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會給建筑業帶來哪些稅務風險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業;稅務風險;控制
營改增是我國這幾年才開始實施的稅收新政策,目前國內多個城市的服務業等行業領域都已經建立試點實施。然而對于建筑行業來說,營改增稅制的實施還有不少難題需要解決,比如在進項稅扣除時還存在許多問題等,致使其面臨著一定的稅務風險急需解決。
一、建筑業實施營改增稅制的風險分析
(一)提高了部分建筑企業的稅負
建筑行業并不像大家所認為的那樣是一個高利潤行業,有關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建筑行業的產值利潤只有3.91%,和服務業等其他行業相比低了許多,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微利潤行業。施工成本較高是導致建筑行業利潤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標下浮等行業內的“潛規則”則是致使其施工成本高的重要因素。當建筑業開始實施營改增稅制之后,建筑企業先行需要交付的稅收金額比之前高了8%(實施營改增之前是3%),同時營改增稅制中的進項抵扣的時間以及相關條件要求比較嚴格,這樣一來就使得建筑企業的施工成本較新稅制實施之前還要高,稅負也會相應的增加。有權威機構針對國內幾十家大型建筑企業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建筑行業實施營改增稅制之后,企業成功實現稅負下降的還不到10%,超過90%的建筑企業其稅負都較新稅制之前更高。
(二)加大了建筑企業的財務核算難度
新稅制的實施使得之前的會計科目根本達不到新稅制標準,所以財務核算方面也須隨之做出調整。實施營改增稅制之前,建筑業在財務核算方面并不是很復雜,其營業稅屬于價外稅的一種,和抵扣進項之間沒有聯系;但營改增稅制實施之后,銷項稅則被歸類為價內稅的一種,須對其進行銷項稅與抵扣進項稅的核算。因為增值稅應納稅金額和銷項稅額減去進行稅金額是相等的,所以使用這樣一種抵扣核算的方式來進行財務核算就需要我們多增加至少10個以上的會計科目,由此可見其財務核算的難度較之前高了許多。可以說實施營改增稅制甚至會讓整個建筑企業的會計核算體系被更改,建筑企業不得不對項目成本進行重新核算。在實際操作當中,若開票、認證抵扣等環節上建筑企業和財務沒有核算和處理好,則很容易給企業帶來涉稅風險。除此之外,建筑企業對于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成本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夠進行較為精準的預測的,這樣一來就會導致企業的投標工作復雜了許多,這也是在實施新稅制之前建筑企業所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
(三)影響建筑企業的營業利潤
前文已提到建筑業的凈利潤非常低,通常都是在3%左右,且建筑業大都存在施工周期長、賬期長、利潤低的問題,如果凈利潤再降低則企業周轉就非常困難。實施新稅制之后建筑企業不得不將之前的價內稅形式給調整成價外稅形式,這樣一來企業的營業收入就會較之前更低。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實施新稅制之前,某建筑公司的營業收入是10000萬元的話,則根據建筑行業稅率是11%來換算,但新稅制的實施使得企業的營業收入降到了9009.01萬元,減少了9.91%的營業收入,如此一來該公司的營業利潤自然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二、建筑企業應對營改增稅務風險的策略
(一)規范企業財務核算,提高工作人員的核算技能
營改增稅制的實施給建筑企業的賬務處理以及涉稅管理帶了許多新問題,財務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都大大提高。然而建筑業的發展時間比較長,其財務核算體系以及制約機制也比較完善,很多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對新稅制之前的核算方法更熟悉,在學習和使用新核算方法上還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建筑企業必須重視對財務工作人員的培訓,學習新的稅制和核算方法,只有工作人員熟悉和熟練掌握與時俱進的會計核算知識與技巧才能適應和符合新的工作要求,在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上才能進行正確處理。
(二)優化企業資產結構,降低用工費用
建筑企業的施工成本比較高,尤其是人工費用更是達到了工程款的40%左右。建筑企業所聘用的勞務人員通常來自于建筑勞務公司,其勞務費用的收取流程是:當勞務人員在完成建筑施工的相關作業后,勞務公司會給建筑施工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同時收取勞務費用。勞務公司原來須繳納的營業稅是3%,但新稅制實施之后營業稅取消,但須繳納的增值稅卻提高到了11%。而且他們不具有任何一項能夠抵扣的進項稅,在這種情況下勞務公司都會把這一增加的稅負金額轉嫁給建筑施工單位,也就是說新稅制的實施讓建筑單位的用工費用較之前更高。為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建議建筑企業應該積極優化和調整其資產結構,于固定資產方面多進行投資,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采購和使用先進的設備進行作業,盡可能提高其機械化作業水平,以此來降低用工費用。
(三)盡量開具專用發票,建立新的定價機制
營改增稅制的實施給建筑企業所帶來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在不違反相關法律政策的基礎上,企業應該想辦法盡可能的降低其成本,保持甚至提高其營業收入。首先,企業在采購方面須盡可能尋找正規生產廠家并在原價格的基礎上讓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減少其采購成本;其次,建立并完善“價稅分離”的定價機制,也就是對目前所采用的工程造價計價規則進行適當調整,讓企業的定價和計價以及結算方式都隨著新稅制要求而改變,讓稅負能夠合理轉移到工程造價上,降低企業稅負。
(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改變管理模式
根據營改增稅制的新規定和相關標準,建筑企業需要在施工預算、招標投標等一系列環節上做出調整和改變,這并不僅僅是財務一個部門的事情,還需要預算和采購等部門配合才能實現。首先,采購部門應盡量選擇能夠提供專業發票的供應商;其次,在投標活動方面則應該制定和完善新的合同管理制度,將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歸屬等事項責任單位進行明確規定,以免無法抵扣事項的發生;第三,采用“項目就地預繳、機構集中匯繳”這一管理模式,實現經營鏈的簡明化,稅務管理應提高權限并進行集中管理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