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亮
摘要:高空拋物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空設施的增多以及而不斷增加,后果也越來越嚴重,雖然侵權責任法對其歸責原則作出了規定,為司法提供了明確的指向,但是,在司法實踐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通過對高空拋物歸責原則的剖析,進一步提出自己的改善建議。
關鍵詞:高空拋物;侵權行為;歸責原則
一、高空拋物侵權行為概述
1.高空拋物侵權行為的概念
高空拋物侵權行為,指的是行為人從高空中拋擲物品,造成地面上其他人的人身或財產安全遭受損害的違法行為。我國《侵權責任法》將高空拋物這種物件損害的行為定為特殊侵權案件。高空拋物侵權行為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侵權人可以明確確定;第二類是不能確定侵權責任人的情況。一般來說,區分所有的建筑物內的高空拋物行為最具代表性。第一類侵權行為的發生很容易找到責任人,按照過錯原則可以直接確定侵權人的責任,這種情況是一般侵權行為。而第二種情況下,侵權行為的責任人不確定,難以準確找到加害人。因此,本文內容是關于第二類的高空拋物侵權行為,即侵權行為責任人不明確的情形。
2.高空拋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在我國,通常認為,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主要有四個:實施加害行為、造成損害后果、損害與行為間存在因果關系以及行為人存在過錯。
二、高空拋物侵權的歸責與加害人確定
1.歸責原則
(1)公平責任原則
公平責任,是在當事人對損害結果的發生均無過錯的情況下,出于公平的考慮,為了補償受害人的人身、財產損失,法院根據當事人的實際財產情況,判令責任人適當補償受害人的責任制度。在本文所指的高空拋物侵權行為中,侵權責任人不能確定,不能適用《侵權責任法》規定的過錯責任制度。所以,出于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又不至于追究所有住戶的責任,適用公平原則,讓全體用戶給予受害人適當補償是合適的。這樣,受害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住戶亦不被確定為責任人,更加有利于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2)特殊情況下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若是可能加害人能夠證實自己不是侵權人,可以不予補償。這樣的法律規定是特殊情況下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侵權責任構成四要件之一是實施加害行為,即侵權責任的認定須要有責任人的加害行為,如果可能責任人能夠證明其不可能實施加害行為,如損害發生時,可能責任人不在家或可能責任人樓層較低,不可能實施加害被害人的行為等。這種情況下,可能責任人不可能實施加害行為,此時應適用過錯責任制度——因可能加害人不可能實施加害行為,可能加害人無過錯,故可不給予受害人賠償。
2.責任主體的確定
(1)受害人自擔責任
我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誰主張,誰舉證”,即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于自己的主張需要自己舉證。對于原告來說,只有拿出證據證實被告的行為與損害結果的發生之間存在關系,才能證明被告有賠償的責任。而在本文所指的高空拋物侵權案件中,受害人一般無法證實被告于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因此,由受害人自己承擔損害結果,這不僅符合侵權責任的過錯責任制度,也符合訴訟法的程序制度。
(2)建筑物住戶共擔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132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這是典型公平原則的適用,在當事人都無過錯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有學者就認為,在本文所指的高空拋物侵權中,就由受害人和可能責任人即住戶分擔民事責任。因小區的公共部分視為全體住戶共同共有,在公共領域發生的侵權行為理應由全體住戶承擔責任。
(3)物業管理人承擔責任理論
另有學者認為,應該由物業管理人對于高空拋物侵權行為承擔責任,因物業管理人作為管理人員有管理小區安全的義務。所以,在發生損害的時候,物業管理人如果無法為查明具體加害人提供線索的話,就會致使受害人以及其他無辜的住戶承擔不必要的損失,物業管理人就應對此損失承擔相應的補償責任。
三、高空拋物侵權行為民事責任制度的完善
1.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受害人權利保障并不一定能通過法律的方式得到實現,在一些以外的事故中,許多受害人的權利得不到保障,得不到法律的救濟。在高空拋物侵權中,受害人通過訴訟的方式尋求保障經常會碰到障礙,無法找到相應的責任人。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彌補這一漏洞,解決一些法律無法救濟的損害,從而充分彌補受害人的肉體、精神、經濟上的損失。
2.實施責任強制保險制度
公平責任原則的關鍵在于均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分散當事人所承擔的風險。這樣一種分散當事人風險的方法與保險的方式類似。保險中分散風險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投保人購買保險的方式,為此后可能發生風險的一種分散責任的方式。強制責任險就是由法律規定的,強制投保人購買的保險。在本文所指的高空拋物侵權案件中,受害人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救濟,取得賠償,以彌補受害人遭受到的肉體、精神、經濟上的損失,責任強制保險制度可以有效地解決這類事故。
3.立法建議
(1)嚴格區分高空拋物侵權行為與建筑物侵權行為
與建筑物倒塌、懸掛物脫落、墜落等不同,高空拋物侵權行為的發生帶有人的主觀因素,可以說是因人的參與造成侵權行為的發生?!肚謾嘭熑畏ā芬幎ㄔ谖锛聯p的法律條文,但在高空拋物侵權責任認定中與物品墜落混淆在一起,這從法理上講是不對的。二者在主觀因素、歸責原則方面有很大差異。是以,應該在立法中嚴格區分高空拋物侵權行為和建筑物墜落侵權行為。
(2)保護無辜人的合法利益
在本文所指的高空拋物案件中,法律規定可能加害人對于受害人予以補償,這種適用公平原則的原因在于無法確定具體的加害人,是以由全部的可能加害人承擔一種補償責任。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住戶是無辜的,沒有過錯責任,甚至沒有實施加害行為。所以對于大部分住戶來說,他們也是受害者。對于他們的權利也需要救濟,即在找到具體的責任人時,應當允許已經給予受害人補償的無辜住戶追償的權利。
四、結語
高空拋物的責任認定不僅要合乎道德的要求,相關的立法制度也需要完善。建立健全關于高空拋物損害的社會保障制度或實施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對于解決高空拋物侵權問題也是重要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