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要:隨著社會信任危機和道德缺失現象的層出不窮,各行業對其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要求愈發嚴格。就會計行業而言,提升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水平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德商為切入點指出對會計人才進行德商教育對提升其職業道德水平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德商教育的方法與建議。
關鍵詞:德商;會計職業道德;德商教育
近年來,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改變。從最初單一要求會計人才具備較好的執業能力發展到現在必須兼備良好的道德修養,這種執業要求的轉變對會計人才職業道德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將德商教育應用于會計領域正是為了創新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滿足提升職業道德水平的需求。
一、德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德商的概念
德商(Moral Quotient,縮寫為MQ)理念源起于上世紀90年代,是繼智商、情商后被人類所認可的又一智慧商數。道格·萊尼克與弗雷德·基爾(2005)在《德商:提高業績,加強領導》一書中對德商做出了定義,即“一種精神和智力上的能力,這種能力決定了人類如何將諸如正直、責任感、同情心和寬恕等人類普遍適用的一些原則應用于個人的價值觀、目標和行動之中”。2011年,布魯斯·溫斯坦在其出版的《德商:比情商和智商都重要》一書中將德商闡釋為五種原則,即不造成傷害,讓事情變得美好,尊重他人,公平和友愛。由此可以看出,德商作為人類的一種特殊的智慧形式,對人的事業與人生發展都起到重要的導引作用。鑒于目前學術界對德商的界定并未達成統一共識,故筆者認為德商是一種基于人類道德認知基礎,反映人類道德修養水平并指導人類社會行為的能力。人的德商水平能反映出其對社會普遍道德現象的感悟與理解能力,是其內心對社會公認道德的一種認同程度。所以,德商教育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造就符合社會公認德行品質人才的方式。
(二)德商、智商與情商
人類對德商的認知時間雖晚于智商和情商,但對其重視程度卻高于智商與情商。智商作為一種邏輯型的理性思維主宰著人的智力水平,情商作為一種聯想型的情感思維主宰著人的情緒變化,而德商則作為一種內化型的自律思維約束著人的社會行為。如果說智商決定了一個人能否生存于世,那么情商就決定了這個人在世生存時所能發展的空間,而德商則決定其被社會德性尺度所認可的程度。若智商和情商是推動人駛向成功的快車,那么德商就是這輛快車的方向盤。從智商到情商再到德商的認知過程,充分體現了人類從追求最基本的生存目標,輾轉到謀求高層次的生活目標,直到探求深層次的社會目標。這種訴求變化的過程正是人類認知與發展水平更進一步的體現,也是人類文明更加進步的展現。
(三)德商教育的重要性
德商主要通過人的道德品質和德行修養來體現,它將引導人塑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因而德商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思想教育,這種教育能夠使人養成良好的自律意識,具備社會責任感與社會正義感,最大限度地符合社會公認德性的要求。因此,對人才進行德商教育是時下的必行之舉。德商教育的重要性可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德商教育使人收獲“內在利益”。所謂的“內在利益”就是指內化于心、外踐于行的諸如誠實、勇敢、正義等品格。這種“內在利益”在本質上應歸屬于一種對善的美好追求,而這種對善的孜孜以求正符合了我國傳統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樸素思想。由人對善的追求而不斷收獲“內在利益”,從而積累德性以提升自身的德商水平,最終使人成為秉持正確價值觀和獨立自我意識的完善的人。另一方面,德商教育使人在“德”與“利”之間做出正確選擇。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德在人先,利居人后”的樸素傳統觀念,但現今社會物欲橫流,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利益誘惑,如果沒有堅定的德性自律作為約束,人很容易就會向利益傾斜。一旦出現這種背德擇利的行為,人生的前行方向就會偏離正確的航線。因此,必須通過德商教育使人時刻以德性為自律,使自身無論處于何種道德沖突中都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二、會計職業道德內涵與危機成因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
會計的職業道德是指會計從業者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會計的職業道德一般通過愛崗敬業,客觀公正,誠實守信,堅持原則等方面得以表現。會計職業道德不僅是評價會計工作者是否合格的準繩,更是其職業素質的本質性體現。面對時下社會上的“誠信會計”危機,企業從保證其合法權益與經濟利益的目的出發而對會計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提出要求是必然之舉,而社會各界也應當對會計職業道德給予足夠的關注與重視。
(二)會計職業道德危機及其成因
當前我國會計的職業道德已出現危機,而這些危機集中表現為部分會計從業者為了一時之利、一己之私而做出違背職業道德和執業精神的錯誤行徑。這些行為主要表現為篡改、偽造財務數據躲避審計、稅務檢查,泄露企業財務機密換取個人私利,漠視或協助上層管理者隱匿財務資金等等。對于會計行業的這些職業道德危機,究其內在根由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第一,會計從業者的自律意識薄弱。會計從業者的自律意識缺位問題已是老生常談,鑒于“金錢至上”理念的回流,會計的價值觀與利益觀都發生了變化。當會計從業者每天面對的都是掘利逐益的畫面時,許多人便放松、甚至是放棄了自律意識。由于會計從業者不能通過自律行為進行有效約束,致使自身的職業道德持續走向脫軌,最終滑向“禁區”深淵。第二,會計從業者缺少正規的職業道德教育。目前,我國的會計教育仍以傳授知識與技能為主,盡管高校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已經開展了相當長的時間,但對已就業的會計人才其職業道德的后續教育與培養上卻有所放松。此外,目前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方式也難以滿足實際工作要求,故此會計的職業道德教育發展還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第三,會計從業者缺少對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視。由于會計職業道德在本質上只是一種道德約束而非法律約束,因此并不具有實質意義上的強制性。而且目前的會計從業者中文化程度與業務素質不高的人依然不在少數,這類人群非常容易無視會計職業道德約束,部分人甚至認為即便違背了職業道德但只要不踩到法律“底線”也無可厚非。
此外,從外部分析原因,會計職業道德危機的出現也是由于缺乏對會計人員完備的監管。由于目前我國的企業會計基礎工作依然薄弱,組織結構也并不健全,所以會計監督的實施仍然較為困難。而且現存的監管體系中,部分監管部門不能依法依則辦事,甚至摻雜個人因素進行人為干預,降低了監督的嚴肅性,導致監督弱化,為會計從業者違背職業道德提供了可乘之機。與此同時,現有的會計職業道德評價體系還存在缺乏可行性的問題。對會計從業者進行職業道德測評時,要求綜合服務對象測評與自我測評兩方面的結果,而這種測評方式存在著難以取得客觀公正評判結果的弊端,因此可行性不高。
三、德商教育與會計職業道德
(一)德商教育對提升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
對會計從業者進行必要的德商教育對提升其會計職業道德是非常有幫助的,一方面,德商教育有助于糾正會計從業者道德認知知行脫節的問題。德商教育的本質就是要使人置身于德性約束之中,但這種約束并非嚴苛的限制,而是通過潛移默化地滲透自然內化成人的自律意識。客觀而言,目前的會計從業者中并不缺少職業道德認知較高的人才,但是這部分從業者卻存在著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脫節的問題,而這種問題恰恰會導致和缺少職業道德一樣的結果。因此,對會計從業者,特別是存在這類問題的從業者進行必要的德商教育有助于促進其德性的知行合一。另一方面,德商教育有助于會計從業者選擇正確的價值觀念。人作為社會性動物,其生活于世的意義主要是由其對價值觀的選擇來決定的。目前社會上充斥的各種價值觀念,非常容易使會計從業者產生迷茫。如果不能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僅會有職業道德缺位的問題更會引發人生道德危機。因此,對會計從業者進行德商教育,培養其價值選擇的能力,使其在道德困境與沖突中最終做出正確的選擇是非常必要的。
(二)提高會計從業者德商水平的方法
提高會計從業者的德商水平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從我國傳統文化中吸取精華,強化會計從業者對人性價值的認識。德商從本質上始于人類的智慧,而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蘊含了許多深刻的道理與博大的智慧,如果能從學習傳統文化的精髓入手,不僅可以使會計從業者重建其對高尚德行情操的理解,更能促進其對自我價值產生新認知。在重視物質與經濟利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傳統文化精髓中對道德與自我的追求,正是一種統一自我與社會的和諧追求。當會計從業者的自我與社會認知實現統一時,個人價值也會同社會價值相協調,從而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時刻遵守職業道德準則的要求。二是培養人文關懷,使會計從業者以追求人的真善美為目標,減少其對外在利益的過度重視。德商從本質上說屬于一種助人獲得真善美這類內在利益的能力,但是內在利益的獲得有時是以損耗、甚至時犧牲外部利益為代價的。因此,德商教育應當脫離冰冷的倫理道德說教,而是回歸人文、回歸生活。當德商教育貼近生活、融入生活,變成一種生活教育、乃至終身教育時,才能真正使會計從業者形成正確的利益追求理念,富于社會公德心與責任心,養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達到德商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結語
在誠信建設、道德教育倍受重視的當今社會,會計從業者應當將對有助于提升職業道德水準的德商教育與精進業務水平的技術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通過德商教育使自身的道德水準達到一定高度后,會計從業者在日常的工作中才能輕松地遵守職業道德準則,以高度的責任心和謹慎端正的態度,合理合法地開展會計工作。在為企業和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奮斗的同時,也為營造一個誠信至上、道德完善的社會經濟環境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