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曉

摘要:溫州市域鐵路s2線一期工程至北向南途徑的樂清市、洞頭區、龍灣區、瑞安市,涉及甌江口產業集聚區、浙南沿海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區等產業功能區,是溫州大都市區沿海區域南北走向骨干快速聯系通道,是構建溫州市域鐵路網“十”字骨架系統的南北主要干線。加快s2沿線開發建設,有利于加速城市東拓步伐、帶動城市功能提升、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提升土地利用價值。
關鍵詞:溫州市域鐵路;s2線一期工程;沿線服務業;規劃
一、S2沿線開發建設現狀
1.沿線區域建設現狀。市域鐵路s2線穿越樂清市、洞頭區、龍灣區、瑞安市4個行政區,所經大部分路段為城鎮的邊緣地帶,現狀沿線大部分為空地或較為零散的村鎮用地,未形成城鎮空間布局,尤其是項目途徑樂清南段、溫州南段、瑞安北段區域,城市空間出現碎片化發展狀態。s2線貫穿16個鎮(街道),涉及常住人口合計145萬人(戶籍人口93.6萬人)。沿線除規劃4個樞紐站外,其余站點周邊普遍無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商業設施、居住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看站點周邊區域建設幾乎空白。
2.沿線產業發展現狀。S2線涉及的“四個行政區”,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合計1989.6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46%;s2線沿線東側區域,是全市主要傳統產業集聚區,也是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區,全線涉及6個重大產業平臺,即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區2個國家級平臺,瑞安經濟開發區、樂清經濟開發區2個省級工業園區,全線涉及甌江口產業集聚區、浙南沿海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區。但是,沿線區域缺少大型商業商務設施項目和居住區,常住人口與工業園區“相脫離”,產城融合面臨難題。
3.沿線土地利用現狀。從用地現狀來看,沿線有較多的未建設用地(主要集中在樂清、瑞安段),據統計,沿線站點周邊約1公里范圍內的空地約有600多公頃的未建設用地。但總體而言,這些未建設用地部分為基本農田,受限于土地流轉指標限制,可用于開發建設的用地資源相對有限。因此,提高沿線的土地利用效率是有效推動站點建設的關鍵,如進行站點上蓋物業和地下空間開發等。此外,土地利用要堅持可持續利用原則,適當留有余地,重視土地開發時序。
二、S2沿線開發建設意義
1.加速城市東拓步伐。市域鐵路S2線沿東部區域南北走向,串聯樂清市、洞頭區、龍灣區、瑞安市,共計16個城鎮,是當前全市城市東拓主陣地,也是未來產業發展戰場。市域鐵路s2線憑借大流量、長放射的優勢,強化東部組團之間聯系,形成東部城市發展集聚軸。通過與全市域鐵路聯網,加速中心城區功能東移,成為城市空間東拓主骨架。
2.帶動城市功能提升。市域鐵路S2線穿越東部區域城鎮化水平較低,城鎮碎片化特征較為明顯,整體網絡格局尚未形成。市域軌道交通憑借快速、高效、準點優勢,引導人口交通出行、生活居住、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有效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城市生活環境、完善城市就業居住功能,加速東部平原地區城市功能提升。
3.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市域鐵路s2線穿越了全市主要制造業集聚區,該區域長期以來工業發展一枝獨大,服務業發展緩慢,產業轉型升級滯后。由于軌道交通帶來人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的大規模集聚,能極大滿足現代服務業空間集聚條件,從而有效彌補區域產業發展薄弱環節。為此,市域鐵路s2線將助推沿線區域產業結構優化。
4.提升土地利用價值。市域鐵路s2線穿越東部區域土地利用粗放特征較為明顯,沿線區域未建設用地較大,總體上土地開發呈現碎片化特征。由于軌道交通對周邊土地可達性大幅改善,依托站點土地高強度開發,能夠有效刺激周邊土地開發,帶動城市用地集約化發展,從而有效提升周邊區域土地開發價值。
三、S2沿線服務業發展總體思路
按照溫州大都市區一體化發展的思路,堅持TOD發展理念,遵循“人跟線走”的要求,發揮軌道交通建設對現代服務業的帶動效應,以發展培育“站點經濟”、城市綜合體、服務業集群為重點,形成珠鏈式開發格局,打造城市東拓主動脈、都市經濟發展軸、產城融合新干線,推動全市服務業快速發展,為全市建設東南沿海服務業重要中心提供支撐。
1.城市東拓主動脈。整合周邊交通基礎設施,聯動城市軌道交通s1線建設,構筑大都市發展“十”字發展構架,推進大都市跨江面海發展,帶動中心城區城市空間東拓,城市市功能東移,助推全市建設東部增長級,打造大都市城市東拓主動脈。
2.都市經濟發展軸。依托軌道交通建設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緊緊圍繞東部城鎮化發展和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金融、商務、科技等生產性服務業和商貿、房地產、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形成東部都市經濟發展軸。
3.產城融合新干線。依托S2線建設,加快沿線城鎮化進程,引導區域城鎮的分工協作,聯動發展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瑞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樂清經濟技術開發區,推進產業集聚區與城市建設區融合發展,構筑產城融合新干線。
四、站點服務業發展類型
根據軌道交通站點功能定位,結合軌道交通沿線服務業發展業態,將本次沿線20個站點劃分為5種服務業發展類型。
1.綜合開發型。該類型站點周邊用地構成應以交通用地為主導,應注重綜合換乘的需求,通過交通功能帶動地區發展,在站點周邊也需布置一定量的服務設施,發展商業金融、商務、辦公、文體設施、娛樂休閑設施和餐飲零售設施。該類新站點用地調整可采用交通樞紐型用地調整思路。
2.都市居住型:該類型站點周邊通常為城市建設空白區,軌道交通建設帶來人口集聚,為此站點附近重點布置中、高密度住宅和社區服務設施,適量商業零售及商辦混合功能的開發,主要滿足所在區域城市東拓發展需求。該類型用地調整可采用社區型站點用地調整思路。
3.新市鎮服務型:該類型站點主要分布城鎮郊區,周邊分布少量生活居住,為此站點附近重點布置教育、文化、體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輔助一定比例生活居住,主要填補周邊城鎮生活服務需求。該類型用地調整可采用社區型站點用地調整思路。
4.園區配套型:該類型站點緊鄰制造業集聚區,依托軌道交通帶來要素集聚功能,重點布置金融服務、科技服務、流通服務、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滿足周邊制造業集聚區在生產服務業發展需求。該類型用地調整可采用公共中心型站點用地調整思路,對有條件站點建議提高商業辦公用地比例。
5.休閑主題型:該類型站點周邊具有一定休閑旅游資源,區位優勢特殊,為此重點布置一批文化休閑娛樂設施,打造特色鮮明休閑主題站點。該類型用地調整可采用公共中心型站點用地調整思路,對有條件站點建議提高商業零售、公共空間用地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