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秋萍
摘要:本文闡述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重大意義,分析了龍川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現狀及存在問題,并提出了農業供給側改革下龍川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建議。
關鍵詞:農業供給側改革;龍川;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現狀及問題;建議
2016年9月,農業部印發的《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有利于推動農業和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和產業脫貧的重要渠道,是推進全域化旅游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文件指出:“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由此可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相聯。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次為三農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農業供給側改革下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重大意義
1.農業供給側改革下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和產業脫貧的重要渠道
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可以滿足城鄉居民休閑旅游的需求,可以把農家屋變成城鄉居民休閑娛樂的農莊或者民宿,可以把田野變成城鄉居民愿意去的生態景區,從而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還可以延長農業產業鏈,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增加農民就業,持續保障農民收入。
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對貧困地區來講,更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貧困地區一般生態較好,原生態農產品較多,甚至還有頗具歷史文化的古鎮古村落,在這些地方,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形成產業支撐,一定可以使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2.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
當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仍存在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比如在產品種類、生態體驗、文化內涵、服務、衛生、安全等方面還難以滿足城鄉居民中高端的休閑娛樂需求。有的經營主體功能單一,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要進行結構優化并延長產業鏈,讓游客愿意來,而且還要盡量延長游客休閑娛樂的時間。一方面要把觀光、生態體驗、餐飲和康養度假統一起來,著力打造生態優美、體驗活動多樣、衛生安全、有文化品味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增加中高端供給,另一方面改進公共服務,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發展。
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有機地把農業生產、觀光體驗度假、農副產品加工統一起來,實現了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拓展了農村的發展空間。
3.要充分認識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帶動農民和返鄉大學生創業創新的重要平臺
創業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環保無污染、投資小、就業崗位多、市場需求旺、總體收益高,農民、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均可參與,是創業者能夠大顯身手的舞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很多家庭都買了車,也有休閑娛樂生態體驗的需求,如果周邊鄉鎮能夠提供比較有價值的休閑旅游產品,是最好的選擇。眾多城鄉居民的需求為農村創新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創業者獲取創意信息、推廣宣傳、籌資等提供了新的渠道;現代基礎設施的出現并不斷完善也將助創業創新者一臂之力。
二、龍川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基礎條件
龍川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充足。全縣面積3081.31平方公里,轄24個鎮、315個村,總人口97.88萬人。龍川縣有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的良好基礎條件。龍川建縣歷史悠久,至今有2230年的歷史,是南越王趙佗的“興王之地”,是廣東最早立縣的四個古邑之一,2009年12月,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認定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客家文化資源有縣南部古鎮佗城,它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素有秦朝古鎮、漢唐名城的美譽,現有學宮、考棚、越王廟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多處;另全縣還有六個待開發的古村落。紅色資源方面,2011年4月,龍川被中央黨史研究室確認為“中央蘇區縣”。龍川作為“中央蘇區縣”的紅色革命歷史厚重,“毛澤東同志走過的路”——上坪仰天堂革命舊址、回龍大塘肚五興龍蘇維埃政府舊址、佗城四甲龍川縣蘇維埃政府紀念館等。生態自然資源豐富,生態良好。全縣有林地面積23.2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2.4%。有毛竹基地30萬畝,茶葉基地20萬畝,水果基地18.9萬畝,此外,還有油茶、甘蔗、木薯等基地。其中有幾個發展比較好的農業生態觀光休閑基地。如綠譽,它是集油茶、水果、景觀綠化名貴樹種植,水產養殖基地于一體的現代農業觀光、采摘和鄉村休閑度假體驗區;七峰山生態旅游區集中草藥種植加工、旅游觀光、養生于一體的鄉村休閑度假區;麗都農莊是以原生態農產品種植、養殖園和田園體驗式休閑旅游為主體內容的農家樂;赤光綠油是集休閑農業觀光體驗及農副產品加工銷售的基地。山水景觀資源豐富,有東江、韓江;北部有風光秀麗的青山湖(楓樹壩水庫);佗城澗洞的三疊泉瀑布;中部有省級森林公園一霍山,其洞幽峰奇、千姿百態,以獨特的丹霞地貌聞名遐邇,素有“朝在羅浮暮在霍”的美譽。龍川豐富的歷史文化、優美生態、山水景觀及紅色資源成為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良好基礎條件。
三、龍川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龍川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有良好的基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如還存在結構不合理、經營水平較低、投資和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
1.沒有充分利用豐富的生態農業和旅游資源
客家文化資源方面還有待開發。古鎮佗城還有待進一步開發,6個古村落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幾乎處于完全沒開發狀態。山水景觀資源方面,佗城澗洞九龍潭瀑布,這個項目幾年前已經提出開發,但目前看,并沒有實質性進展。溫泉旅游資源沒有充分利用或開發,佗城塔西溫泉早在唐宋就已經久負盛名,但項目一直久拖不決,在網上也查不到什么資料,還是以前簡易溫泉的少許資料。
2.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不夠豐富
供給側改革下龍川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的有效供給不足。比如,豐稔蓮塘有片荷花池,從一些新媒體介紹的情況看,似乎很不錯,可到現場一看,面積太小,現場感受并不好,幾乎沒有其它配套設施。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農業觀光點,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可見龍川這方面的產品多么貧乏。一些種植基地沒有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優勢,沒有能夠結合農作物開花摘果季節,開展形式多樣的鄉村旅游活動和農事節慶活動。
3.對已有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投資和宣傳力度不夠
如佗城塔西溫泉,多年來道路成為其發展最大的障礙;佗城澗洞九龍潭瀑布,也是因為投入不足,項目進展緩慢。“賞花經濟”作為發展鄉村旅游常見的項目,龍川沒有充分利用。如田心桃花、龍川新八景之一的油茶花海,由于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導引標志,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走,想賞花只能舍近求遠。鶴市羅樂的休閑農業——油菜花海,也剛起步,投入不足,宣傳不夠。
4.結構不合理
一是項目雷同,檔次較低。龍川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更多的是自發、分散的農莊餐飲、釣魚,規模小經營項目單一,同質化現象突出。大部分農莊缺乏自身的定位,缺乏特色,規模小,產業鏈條短,存在弱、小、散的問題。二是文化內涵不深。龍川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存在缺乏文化內涵的問題,沒有充分展示民俗、農耕、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沒有獨特的賣點和創意,如通衢知青部落,沒有挖掘出知青年代的文化內涵,而僅限于游客觀光需求,沒有與教育、文化、康養結合,知識性、趣味性、體驗性沒有能夠發揮出來。
5.經營水平較低
一是基礎設施落后。大多數農莊硬件基礎設施落后,交通、通訊條件以及導引、娛樂、餐飲、衛生、住宿、安全設施等,難以滿足游客需求。二是管理模式落后。龍川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從業人員以當地村民為主,整體文化素養較低,也沒有進行系統的培訓,管理模式落后,服務不規范,衛生、安全無保障,影響了整個行業形象。三是項目知名度不高。龍川休閑農業起步較晚,項目開發、產品包裝和市場推廣工作做的不夠并且認識不足,缺少市場認知品牌,影響力不大。
四、農業供給側改革下龍川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建議
目前,龍川休閑農業的供給不足和質量不高與快速增長的休閑旅游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休閑農業面臨加快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雙重任務。如何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這就需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休閑農業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1.政府統籌規劃
龍川縣要根據區位條件、自然環境、資源優勢和市場客源等因素,從整體出發,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對龍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進行統籌規劃。政府應全面啟動各鎮休閑農業資源普查與規劃設計,做到各鎮休閑農業管理有機構、發展有規劃。盡量做到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品,避免村村一面,打造出一個布局科學、品種多樣、特色鮮明、持續發展的龍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新氣象。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要因地制宜,找準各鎮的定位。要把農業資源開發與區域內旅游資源、景點結合起來,借助已有景點的客源,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發展。一是把農業資源開發與旅游景點、古鎮古村落開發、紅色資源、特色資源開發結合起來,推進休閑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區、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精心設計、規范發展、創新賣點、增加效益,在休閑農業項目建設上,要堅持在鄉村景觀化、業態多樣化、項目創意化、投資多元化上下功夫。二是鼓勵旅游公司開發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精品線路,加大宣傳力度,擴大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影響力。三是要堅持保護性開發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防止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3.培育品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品牌是特色、品質、形象、競爭力的核心體現,對休閑農業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縱觀龍川縣的休閑農業項目,綠油在培育品牌方面做得比較好,目前旗下有“綠油原生”高端山茶油和“花果樹”日化產品兩個備受贊譽和推崇的品牌,它們在行業上起了示范引領作用。總體上龍川的休閑農業項目缺少品牌。對一些規模較大,發展較好的休閑農業項目,政府應采取扶持等措施加以引導,促使它們加快發展并轉型升級,發揮它們作為龍頭企業的影響力,培育打造更多的休閑農業品牌。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進一步推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融合、農村資金、技術和信息等要素融合、農村產業和新型業態融合。二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打造農牧漁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種養結構,同時調整優化三產所占比例,著力提高二三產業比例,形成互動型、融合型發展模式。三是要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龍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打造一批休閑農業知名品牌,實現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空氣變人氣、勞動變運動、農產品變商品,推動農業由單一功能向生態、休閑、養生、旅游、文化等多功能拓展,增加農業全產業鏈條的附加值。
4.創建示范,引領農村經濟發展
目前龍川縣生態環境優、產業優勢強、發展勢頭好、管理規范、農民廣泛參與的休閑農業有赤光的綠油與豐稔的綠譽兩個企業,政府應引導其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將休閑農業與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有機統一起來,打造種養業有規模、加工業有品牌、休閑觀光體驗有特色的農莊。未來龍川要創建更多農業產業化、經營特色化、管理規范化、產品品牌化、服務標準化的示范休閑農莊,以點帶面,打造豐富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輻射帶動周邊產業延伸與融合,引領農村經濟發展,逐步實現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目標。
5.政府扶持,強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政府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要積極扶持和引導,對關乎“三農”的休閑農業產業發展提供經濟、行政等相關配套政策支持。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接待能力。在村鎮科學規劃的指導下,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加快農村道路建設,實現與周邊省道縣道鄉道等主干道的方便對接,在道路交叉口設置明顯的引導性交通標志等。二是搭建人才培訓平臺。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定期進行分類培訓,提升員工素質,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搭建宣傳推介平臺。鼓勵企業利用各種新媒體開展宣傳,培育休閑農業品牌,擴大影響力。四是加快村鎮電商的發展。隨著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龍川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揭牌,勢必會推動村鎮電子商務的發展。利用電商平臺,建設休閑農業“互聯網+”、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模式。通過電商平臺,推廣網上宣傳、訂購、農產品銷售,推動龍川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