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明 付英雪
摘要:吉林省處于中國的東北部,是中、朝、俄三國交通和貿易的樞紐,全方位的參與次區域經濟合作。國際物流是多國貿易的基礎,打造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發展好物流平臺,可以促使進出口貨物快速運輸,促進各國經濟發展。根據現存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利用創新型思維,使東北亞物流中心發展的更好,從而提升吉林省經濟實力。
關鍵詞: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次區域經濟;貿易;發展
一、東北亞“金三角”地區物流現狀
(一)吉林省物流現狀
貨物運輸方式多種多樣,傳統的貨物運輸方式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上運輸以及航空運輸。吉林省不斷加強現代化物流系統基礎設施建設,有局用交換機、長途自動交換機和本地電話機,這都為物流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吉林省還創建了許多物流網站,加大了信息的流通。
(二)朝鮮物流現狀
朝鮮物流產業發展較為緩慢,大部分的貨物運輸時一般用火車,但糟糕的電力供應和老化的機車使得火車緩慢且不可靠,由于經濟狀況屬于發展中國家較為落后的情況,所以近幾年才發展了一些物流運輸企業,慢慢的也在步入正軌。朝鮮與東北亞其它地區貿易,使得其經濟得到發展,并計劃開通從圖們開往朝鮮的鐵路運輸列車專線,通過鐵路運輸增加物流產業的運輸量。
(三)俄羅斯物流現狀
俄羅斯方面,俄羅斯總理普京對俄羅斯遠東和貝爾加地區確立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意在加強與東北亞各國在物流方面的合作。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俄羅斯將制定全新的物流運輸大通道,另外,貨柜運輸逐漸成為俄羅斯的物流主力發展,加大貨物運輸量。
二、吉林省物流現存問題
(一)物流企業規模小,第三方物流發展速度慢
吉林省的物流還處于初級階段,技術上相對較為薄弱物流成本相對較高,在一貫的“重生產、輕物流”的觀念影響下,許多物流企業還是傳統的物流運輸觀念,沒有認識到現代物流是利用信息化、現代化管理手段,對運輸、倉儲、配送、加工等進行綜合協調的現代流通及供應鏈管理方式。不愿意將物流業務完全委托給專業性較強的物流公司,從而使物流費用較高,流通費用占生產成本的比例居高不下。
(二)政府管制及法律實施力度不強
目前,琿春市圖們江區域還無法形成統一的、整體的、系統的、共享的國際物流市場,已經嚴重制約和影響著國際物流產業的發展。區域物流管理體制上由于人為的分割問題,存在許多的不合理現象,過度分散導致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協調能力較弱,限制了該地區國際物流的發展。此外,法律法規陳舊,有些不適合現代物流的法律法規沒有及時清理。
(三)人才技術和信息化水平較低
圍繞吉林省要打造物流基地,缺少熟悉國際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結算和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國際物流信息開發及維護等多方面的專業人才。同時,目前吉林省物流企業物流設施的技術裝備也比較落后,經營管理中計算機應用程度比較低,還基本停留在單一的運輸、倉儲、搬運的水平上,根本沒有實現供應鏈一體化、無紙化、配送自動化、信息化管理等,對貨物組配方案,最優庫存控制,運輸的最佳途徑,現代物流工作流程等還沒有科學合理規劃計劃,與發達城市國際物流業的差距較大。
三、打造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采取的對策
(一)改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臺,使信息具有透明化
建設基本的物流信息平臺,并且設立多個層級,多種分類方式進行管理。第一設立物流監督管理部門、業務部門和一些行業協會相關鏈接,發布相關的交換信息、物流跟蹤信息及相關信息的查詢服務。第二資源進行整合,將分散于中小企業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資源共享,進行在線交易。第三對已有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為以后政府在物流方面的規劃提供決策支持。
(二)完善政策法規
吉林省的法律部門和行政部門進行協調工作,清理現在已有的政策法規,按照現代物流業的特點和規律,盡早出臺地方性物流管理法規和扶持政策,并由中國政府牽頭,協調經委、交通、工商和稅務等中國政府職能部門組織落實,在土地指標、產業調控、要素資源、技術改造、商品檢驗、交通管理、財政稅收和重點企業培養等方面為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提供支持,建立規范的物流產業政策支持體系。
(三)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提升
引進外界優秀物流人才作導師,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留住人才,高福利政策聘請具有國際視野懂得如何經營和管理的高級物流人才,并創造條件讓他們充分發揮作用。要求高等院校開設“現代物流管理”專業,校外導師進行實踐培養,加大物流人才培養力度,推進物流技術研究開發工作。鼓勵區域內高校與中國國內高水平物流院校聯合辦學,加快提高其教學質量和培訓能力。
(四)倉儲物流一體化
采用聯動的方式,施行“1+2模式”即將長春綜合保稅區與兩個物流園區結合起來發展,外來貨物如不急于運輸,可以將其運送至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進行保稅物流,加工結轉貨物只要報關進入中心即可享受退稅,避免像過去那樣須將貨物運輸到邊境“一日游”再運回國內。在保稅區運出后可以在加工貿易物流園區或轉口貿易物流園區進行加工和儲存,降低費用的同時又能享受到特殊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