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在宇+李天銳
個人悲劇之外,“貪腐搭檔”更對一個地區或部門的政治生態帶來嚴重影響。本應齊心協力、互相監督的班子成員,或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或分贓不均、內斗不止。他們集體淪陷的背后,暴露出不少問題。
隨著反腐敗深入推進,越來越多“貪腐搭檔”落馬。從昔日同僚到今日獄友,人生際遇發生反轉。
安徽省原副省長陳樹隆落馬一個多月以后,曾與他在安徽蕪湖搭班子任市長的楊敬農也落馬。蕪湖由此成為又一個市委書記、市長雙雙落馬的城市。此前,已有濟南的王敏、楊魯豫,南京的楊衛澤、季建業,呼和浩特的韓志然、湯愛軍,大慶的蓋如垠、韓學鍵,鞍山的谷春立、王陽,烏蘭察布的王學豐、陶淑菊等多對曾經的書記、市長搭檔雙雙出了問題。
有意思的是,這些搭檔關系非常微妙,有的沆瀣一氣,有的窩里斗,有的看別人落馬后還洋洋自得。
“窩里斗”兩敗俱傷
“窩里斗”的“貪腐搭檔”,往往各自劃分勢力范圍,形成不同的小圈子
南京市原市委書記楊衛澤與市長季建業,就是窩里斗的典型。楊衛澤曾被人戲稱為“搭檔殺手”,他在江蘇省交通廳任廳長時搭檔的副廳長張俊元、在主政蘇州時所共事的副市長姜人杰、在無錫任市委書記時共事的市長毛小平,均因違紀行為而被處理或已獲刑。這么多搭檔落馬,楊衛澤并未反思自己在班子團結以及履行主體責任方面的問題,反而樂于被別人吹噓為“出淤泥而不染”。
主政南京后,楊衛澤與同樣個性強勢的季建業又一次大打內戰,兩人的矛盾幾乎公開化。據媒體報道,2013年9月,季建業趁楊衛澤出國訪問期間,帶領多家南京媒體采訪自己一手主導的“雨污分流”工程,要求做正面報道。10月2日楊衛澤回國后大為不滿,短信通知南京市委宣傳部和南京市廣播電視臺負責人,要求媒體批評“雨污分流”工程。在季建業落馬前夕,楊衛澤又對“雨污分流”工程進行公開批評。
明爭暗斗多年,見季建業落馬后,楊衛澤不禁沾沾自喜。季建業被調查消息傳出的當天,楊衛澤在會議上的講話以“秋高氣爽、天高云淡、令人心曠神怡”開頭,隨后提到,要“多點道法自然的傳統,少點人定勝天的霸氣”。“人定勝天”是季建業常用的說法,楊衛澤此時大加批評,意味不言自明。
與此同時,另一方的反擊也在展開。季建業的岳父,江蘇省原常務副省長高德正對楊衛澤進行了實名舉報。
同樣的窩里斗,還有三門峽市原市委書記楊樹平與原市長趙海燕,彼此展開舉報,以至于在兩人落馬前當地就流傳一個說法——書記與市長,必有一個會被查。一個班子內的同事,此刻儼然成為你死我活的斗爭關系。
一起搭班子本應和衷共濟,但發展到窩里斗的地步,實則危害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這些窩里斗的“貪腐搭檔”,往往各自劃分勢力范圍,形成不同的小圈子,下面的官員被迫站隊,就連那些行賄的的商人也分成不同的陣營。
靠不住的“死黨”
在官場中,所謂的“死黨”,沒有一個靠得住。任何攻守同盟,在組織調查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與“窩里斗”截然相反的,就是默不作聲,對搭檔的貪腐行為聽之任之甚至加以掩蓋。而這樣做的目的,往往是唯恐事情鬧大,影響自己撈錢。
湖南省委原常委、宣傳部原部長張文雄與衡陽市委原書記李億龍曾是老搭檔,在懷化時期,兩人就一起搭班子,分別任書記、市長。李億龍調任衡陽市委書記后,對于前任書記張文雄的問題,就選擇了遮掩。有衡陽官員私下說了不利于張文雄的話,還被李億龍叫去辦公室,聲色俱厲地訓斥一番。
其實,張文雄與李億龍并無深交,彼此甚至懷有心結。有熟悉當地情況的人士分析,李億龍出手遮掩張文雄的問題,絕非“戰友之情”,而是唯恐張文雄倒臺后在當地引起波瀾,阻了自己升官發財之道。
當然,這種表面上相安無事、私下各自貪腐實則是一種脆弱的假象。李億龍落馬后,一反當初替張文雄遮掩的態度,將張文雄所有違紀違法線索和盤托出。
一名官場人士說,在官場中,所謂的“死黨”,沒有一個靠得住。任何攻守同盟,在組織調查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把監督異化為栽贓陷害
有些搭檔把監督異化為不擇手段地栽贓陷害,領導之間各懷心事,下屬無心工作。
搭檔之間互相監督值得提倡,但有人把監督異化為不擇手段地栽贓陷害,以至于各種“竊聽門”“發帖門”“錄音門”層出不窮。
廣東梅州市原市委書記朱澤君曾卷入“發帖門”中。他起先是“發帖門”的打擊對象,后來又成為“發帖門”的始作俑者。朱澤君曾被人網上發帖舉報,他認為是時任梅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李純德搞鬼,便以牙還牙。此后不久,網上出現了針對李純德的舉報信。此后,朱澤君又制造出“錄音門”。為拿到李純德的把柄,朱澤君授意當地一名處級官員宴請李純德,請托私事,故意談及送錢細節,并全程偷錄對話。
最終,李純德和朱澤君都雙雙落馬。
廣東佛山市高明區原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梁瑞強因工作分工、人事調整等原因與時任區委書記馬亮照產生矛盾。梁瑞強指使高明區個體商人梁某某搜集有關馬亮照的負面消息和情況,由高明區教育局辦公室干部林某某根據梁某某提供的內容,寫出多封誣告陷害馬亮照的舉報信寄往紀委、組織部等部門。同時,梁瑞強等人還在網絡論壇上發帖稱馬亮照的宿舍一次就被洗劫500多萬元財物,違規使用專用賬戶資金等,一時掀起軒然大波。
經過調查,梁瑞強因犯誣告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八個月,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四年。
無論一個地區或是一個部門,搭檔之間栽贓陷害,早已超出了正常監督的范圍。領導之間各懷心事,下屬無心工作,整日觀風向,揣摩領導意圖,各自分工的工作也因為互相掣肘無法推進。
如何能讓“廉能搭檔”
批量涌現
要將搭檔變成“廉能搭檔”,并批量涌現,需各級官員加強黨性修養,真正轉變權力觀、群眾觀。
“貪腐搭檔”的出現,無疑是對政治生態的嚴重破壞。一個地區或部門的數名主要領導接連落馬,凸顯出系統性腐敗、塌方式腐敗的問題,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形象。本應齊心協力拼事業的班子成員,卻成為貪腐同路人,對下屬產生了惡劣的示范效應。一個地方的政治風氣,往往也會在這種或狼狽為奸或互相撕扯中一天天沉淪。
“貪腐搭檔”作為一種現象,衍生出了不少問題:如何形成良好的搭檔關系,如何加強互相監督,怎樣從制度上對搭檔們既合作謀發展又互相“咬耳扯袖”作出規范,就成為緊迫而現實的挑戰。
通過以上案例不難發現,不管“貪腐搭檔”之間配合是否默契,斗爭是否激烈,他們最終被查,根源還是自身出了問題。被人舉報或檢舉,至多只是“導火索”。
自身正是前提。要與搭檔一起推動工作,發揮智慧合力,黨政官員們還得在很多方面下功夫。
搭檔之中,最典型的就是發揮“班長”作用,既寬容民主,讓搭檔大膽工作,又堅持原則,敢于監督。當搭檔出了問題,能否不庇護、不護短,也是考驗“一把手”的時機。
一直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發揮黨政(軍政)“一把手”、黨委班子作用。在組織的搭檔選配上也很花功夫。干部忠誠謙和、彼此性格互補,是確保選配科學的做法之一。
黨委班子成員作用如何發揮?黨政“一把手”如何配合?十八大后出臺的各項規定和措施,已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在制度機制層面為搭檔之間形成和諧、干凈的工作關系撐腰,促使其進化為“廉能搭檔”。
不過,毋庸諱言,“貪腐搭檔”對反腐敗的挑戰不容小覷。要將搭檔變成“廉能搭檔”,并批量涌現,仍需各方為肅清腐敗惡劣影響,重塑政治生態、改善社會風氣作出艱苦努力。各級官員亦需加強黨性修養,真正轉變權力觀、群眾觀。
(李云貴薦自《廉政瞭望》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