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濤?オ?
摘要:21實際的網絡的普及與發展中,網絡作為一把“雙刃劍”,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的影響也日益的增大。網絡是現實的反映,雖然這種反映有正確和扭曲之分,但網絡的基礎仍是現實社會。網癮這種現象既是個體的心理不健康表現,也是社會的一些畸態發展狀況。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成癮;對策
目前,我國網癮現象尤其是青少年網癮問題尤為突出。我國網民中30 歲以下比例為82. 6 % ,學生所占比例超過了總網民的1/ 3 ,達到了35. 1 %。青少年(特別是在校學生) 是網絡成癮的易患高發人群,上網成癮比例高達10 %~15 %。網絡成癮可分為網絡特性、個體本身因素和外部客觀因素。網絡成癮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導致他們走上犯罪道路。
一、擺在大學生面前的網絡弊端
1、網絡成癮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
醫學界有個專業術語叫作“互聯網成癮綜合征”(IAD)。《百度百科》解釋:它是一種現代的新形式心理疾病。患者因為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將網絡世界當作現實生活,脫離時代,與他人沒有共同語言,從而出現孤獨不安、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自我評價降低等癥狀,嚴重的甚至有自殺意念和行為。據某班調查,該班3名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學生,全都跟過度上網有關。再者,過度上網,眼睛長時間盯著電腦屏幕,勢必影響視力。有的學生一到周末,通宵達旦奮戰在網絡里,顧不上吃飯睡覺,有的一天只吃一頓盒飯,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失眠、厭食甚至營養不良、神經衰弱等情況。網癮還可能引起部分具有潛在疾病如心臟病、腦血管病、癲癇等患者急性發病,造成嚴重后果。
2、網絡成癮影響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網絡全球化,互聯網將全世界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沒有地域、沒有國界的全球性媒體,不同的文化形態、思想觀念在網絡上或交融或沖突。在校大學生通過網絡接觸到的很多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思想上難免受西方意識形態影響;網絡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由于技術的原因,現在沒有也很難做到對網上信息進行嚴格審查和逐一核實,人們都在一個絕對自由的環境下接收和傳播信息,無用的、錯誤的、落后的信息充斥網絡,淫穢、色情、暴力、丑惡內容也在網上廣為傳播。這些對在校大學生思想無疑會產生消極影響。就連網絡游戲也是利弊并存。也許有人說,不就是玩玩嘛,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其實不然。近年來,在校大學生熱衷“偷菜”、“魔獸”這些網絡娛樂休閑游戲。偷菜,美其名為“QQ農場”,是一款風靡網絡以種植農作物為主的社交游戲。 男生女生都愛進農場玩偷菜。偷得多,加分多,升級快,許多人以偷菜為樂、以偷菜為榮,這完全顛覆了“勞動光榮,偷竊可恥”的傳統觀念,其潛移默化的負面作用不可小看。
3、網絡成癮妨礙大學生正常求學。
網絡既給學生學習帶來了方便,又讓學生養成了依賴它的習慣, 四川大學在“大學里,平時老師布置論文是怎樣完成的?”的調查中,16%的同學表示“完全是原創的,自己思考,獨立完成”;67%的同學認為“大部分自己完成,部分參考圖書和網上資料”;有13%的同學認為“由幾篇論文拼湊而成”,4%的同學認為直接使用書本和網絡論文。網絡的方便性很容易使學生養成偷懶的壞毛病,既不利于刻苦學習、勤學苦練優良學風的形成,又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目前,在校大學生因迷戀網絡游戲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曠課、逃學的現象日益普遍。據某專科班調查,該班56 名學生,平均每天上網2小時以內的有11 人,約占20 %,平均每天上網4小時以上的有30 人,約占 54%,上網成癮,很難控制自己的有6人,約占12%。因為上網玩游戲,有的上課遲到、早退、打瞌睡,有的不愿做作業,有的甚至曠課,共22 人,約占40%。有的班級到課率不夠高,課堂紀律不太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夜間過度上網。
二、大學生網絡成癮的表現
在問卷調查的在校學生中有近三成存在網絡成癮現象,并且有該類現象的大學生正在逐漸增加。通過調查發現,約有70%的學生會因網絡斷線而心情變壞或不安;有44%的學生上網時間會比預估時間長;上網時間愈來愈久的占26%;還有26%的學生會因為心情不好,就立即上網;25%的學生一遇到問題就會想上網;33%的學生會在一回宿舍后,就情不自禁地拿出電腦;12%的學生會在深夜還使用電腦。像以上所說的一些表現,都是網絡成癮的表現。可見,網絡成癮已成為比較普遍的現象,多數大學生上網已成為一種不自覺的難已中斷的或是逃避現實世界的一種行為。網絡成癮是大學生沉迷網絡的一種病態表現,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三、防范措施及對策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當前網絡廣泛普及的大環境中,不能一味強調網絡的負面作用。所以,在應對網癮上,除了常規的加強干預外,還應該轉變教育管理的理念,研究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網絡的教育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加強入學教育,預防為主。影響網絡成癮的最核心因素是非適應性認知,新的大學生活使新生突然獲得了極大的自主權,為避免學生因不適應新的大學生活而產生消極情緒逐漸過于依賴網絡,需要進一步研究加強入學教育的方法,加強校風、學風教育,尤其對大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手段進行培訓,使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2、強化德育建設,以人為本。在國際社會網絡化、信息化的大趨勢下,學校需要正視網絡的發展與普及趨勢,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了解和熟悉網絡語言、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等網絡文化的各種形態為前提,把握大的學生思想動態,關注和參與到他們的網絡生活中,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和思想引導,使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學生的虛擬生活之中,使網絡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專業課學習入手,利用網絡改進師生教與學的模式。開設相應課程或講座,使學生了解網絡在專業課學習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例如,指導學生如何充分利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帶領學生熟悉各專業方向的知名網站,開闊視野;通過注冊賬號,體會網上請教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帶來的成就感;進一步豐富專業課教學內容,鍛煉學生搜集信息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4、強化大學生就業觀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下,教導大學生未雨綢繆,通過努力學習提升就業砝碼,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將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律性,從而增強大學生對網癮的免疫力。
5、因勢利導,營造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的新模式。在網絡廣泛普及的大環境下,研究以疏導引流為指導思想的健康網絡教育體系。一方面,深入挖掘網絡教育的內涵,不斷豐富網絡教育的內容,加大校園網建設的力度,使其能夠集趣味性和知識性為一體;另一方面,積極組織以探索、交流、益智為目標的網絡活動,發揮網絡信息文化的優勢,引導學生通過網絡來提升自身的信息搜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作者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