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芝?オ?
摘要:一直以來,大學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增強其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實施改革與創新,對大學生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對大學生管理工作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大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策略,希望能為高校管理者提供一些意見,改變管理現狀,增強管理實效。
關鍵詞:大學生;管理;創新策略
大學生管理,即通過對學生在校活動的組織、協調與控制,完成大學生培養目標,實現大學生綜合發展。現階段,大學生管理工作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管理模式陳舊、忽視心理輔導、管理隊伍建設不足等,對大學生全面發展產生一定阻礙。新時期,大學生思想觀念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特征,因此大學生管理工作應及時創新,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一、大學生管理工作簡介
高校的大學生管理工作就是指學生工作。主要包括學生學業成績的考核,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論教育,未來職業發展的規劃指導,學生心理發展的疏導以及日常的行政事務。本文所敘述的大學生的管理工作,包括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業指導服務及勤工助學同學的安排工作。另外,還對學生的思想感情進行疏導,設立心理問題救助機構,解決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通過建立校園環境維護機制,讓學生自覺地遵守學校的秩序,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的校園環境。
大學生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教育性,大學生工作的特點具有教育性,因為學校的一切事務都是為了開展學生教育工作而安排的,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為國家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第二,開放性,大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相對比較自由,在完成學校安排的各項學習任務之外,學生可以自主地安排自己的業余時間。大學學習生涯已經初步邁入到社會實踐領域,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逐步適應學校之外的社會生活;
第三,持續性,大學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貫穿了學生從入學到初步步入社會的整個過程,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四,實踐性,大學生的管理工作需要將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生可以在社會實踐中更加深入的體會所學知識,通過實踐掌握檢驗真理的手段。同時,實踐也可以為學生積攢經驗,為步入社會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現狀
(一)管理模式落后
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許多高校仍然沿用以往落后的管理理念,重事務管理,輕素質發展,將大學生完全視作被管理者,一味地要求學生服從管理,采用“灌輸”“訓導”的方式實施管理,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產生約束。另外,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產生忽略,沒有體現管理工作的差異性與針對性,導致管理效果欠佳[1]。
(二)忽視心理輔導
現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增大,再加上社會環境復雜,大學生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大學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但就目前來講,許多高校將大學生管理工作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與道德教育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一定的忽視。同時,大學生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較差,一旦產生心理問題,就會對其正常生活與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管理隊伍建設不足
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主要由輔導員來負責,通常一個輔導員要管理數百名學生,再加上高校大學生數量不斷上升,為大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導致管理實效較差。另外,許多輔導員為本科畢業生,對心理學與管理學專業認知不夠深入,在管理工作中,缺乏實踐經驗,管理水平不高,導致學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可操作性。
三、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策略
(一)創新大學生管理理念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關注弱勢學生群體,尤其是貧困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給予全面照顧,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使其盡快適應校園環境,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另外,樹立民主管理理念,鼓勵學生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增強自主管理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尊重學生的管理意見,充分發掘學生的發展潛能,使其與學校真正融入到一起,充分發揮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與自我服務的功能,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2]。
(二)關注大學生的心理輔導
一方面,建立學生心理咨詢處。對大學生心理問題展開全面分析,并根據其心理健康特點建立學生心理咨詢處,配備專門的心理指導教師。對前來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測試,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制定心理干預方案,為大學生提供針對性心理輔導,緩解其心理壓力。
另一方面,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高校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應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向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并掌握自我疏導的方法。
(三)強化大學生管理隊伍建設
第一,加強對輔導員等管理人員的職業培訓,包括崗前培訓、業務培訓等,提升其管理水平,強化業務能力。
第二,鼓勵管理人員開展思想政治課題研究,通過不斷進修提升管理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管理隊伍在學生管理、心理輔導及就業指導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保證學生管理實效[3]。
(四)為大學生提供發展平臺
加強與社會機構的合作,充分運用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平臺,為今后踏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活動,通過具體的實踐,提升自身人際交往能力與應對能力,提升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鼓勵大學生舉辦社團文化活動,通過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與自我參與,規范自身行為,對其他學生產生積極影響,進而形成健康積極的校園風氣。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靠一個學位是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的,因此,必須創新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作為大學生管理工作者,應在管理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更新管理理念,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加強就業指導,創設良好的校園風氣,建立學生管理服務體系,進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莊錫清,余旋.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2:237-238.
[2]吳龍水.多角度下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1:212-213.
[3]郝志楠.淺析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意義[J].現代交際,2015,01:153-154.
(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云南 昆明 65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