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新《刑事訴訟法》增加了庭前會議制度,這對保障庭審公正、提高訴訟效率所作的具體規定,但還不夠完善,在司法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筆者對開庭前啟動的形式、會議的效力、會議的范圍等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庭前會議;價值與功能;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11-0128-02
作者簡介:姚海紅(1982-),女,漢族,河南新鄉人,北方工業大學,法律碩士在讀。
一、刑事庭前會議的定義
據中國《刑事訴訟法》第182條第二款和有關的司法解釋,刑事庭前會議制度是在對于疑難案件,盡量減少審理期限過長,法官根據職權或者控辯各方的申請,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到庭,對法庭審理遇到的有關問題進行提前準備的程序。
二、庭前會議制度的意義和作用
(一)庭前會議制度的意義
“任何值得被稱之為法律制度的制度,必須關注某些超越特定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相對性的基本價值?!雹倜绹牟┑呛DJ為,在法律眾多意義里,效率和公正最為重要,在保證公正的基礎上,提高訴訟效率,尤其是審判效率。鮮明地指出了法律制度其基礎價值意義所在。中國的庭前會議制度更應實施集中、快速審理、公開、公正的目標,以實現公正和效率的意義。
1.為了保證審判程序的有效進行,提高審判的訴訟效率。這是庭前會議最直接的目標,庭前會議必須考慮審判效率。提高效率是設置庭前會議制度主要因素,在法官與公訴人等其他有關各方都參加下,對案件有分歧的程序與實體問題進行集中調查和研究,明示爭議焦點,縮短審理期限,減去不必要的開庭,防止由于回避申請和證據的問題等出現開不了庭的情況,從而提高辦案效率。
2.提高刑事審判的質量,實現公正。公正價值是刑事訴訟程序的首要目標,庭前會議制度的建構是對公正價值的追求。公正包含有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1)從實體方面說,庭前會議主要是對于解決證人證言、回避事項以及除去非法證據等一些程序性的問題,以及爭論雙方的意見和證據,方便法官與公訴參加人有時間解決在庭審過程中案件實體分歧部分進行法庭調查與法庭辯論,對案件盡可能的實現實體公正。(2)庭前會議制度應在透明、公開、公正的機制下把法官與訴訟參加人等有關各方的庭前溝通程序成為制度,拒接彼此接觸產生的復雜因素,避免出現實體不公正,體現程序公正的意義,庭前會議制度的建構都能滿足這兩方面的要求。既體現了對程序性問題的重視,也利于對實體公正的實現。
(二)庭前會議制度的作用
1.有利于平衡雙方的控辯地位,審判關系中,有三方關系:控辯雙方進行對峙,意見不一,而審判機關作為裁判進行審理。由于控辯雙方有根本利益的沖突,為了能夠使審判活動正常進行,庭前制度做為協調控辯雙方的關系平臺,使控辯雙方相互了解,控辯雙方之間應當是“知己知彼”的,不是發生在突然襲擊中。辯護人可以了解查看對方全部證據與案卷,也出示自己的證據或審判相關的建議,審判員熟悉案件爭議的焦點后,對審判下一步活動做出充分的準備。這使得庭前會議具有獨特性和無可替代性,從而成為準備程序的關鍵部分。不僅一審程序可以運用庭前程序制度,二審和再審程序也同樣可以適用庭前程序制度。只有這樣,庭前會議制度的審判效率、公正的理念才能夠體現出來。
2.預防庭前預斷,實現公正審判。實現公正審判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要防止庭前法官的預判。目前在中國,一方面為了預防庭前預判,在提起公訴時通過控制移送案卷的范圍,從而限制法官在庭前熟悉了解案件的部分內容和范圍,以達到防止法官的庭前預斷的目的;另外一方面法官們若僅在開庭庭審中理出頭緒,總結出爭論焦點并對雙方證據做出判斷,還要預防判錯案,這對于法官來說無疑是挺大的壓力。所以實踐中庭前了解、熟悉甚至閱卷變成了一種法官們的“無奈”選擇。所以庭前會議制度的運用,可以對法官在庭前熟悉并了解案件的爭議與重點起到很大作用和保障。也為案件審理的客觀、公平、公正起到基礎性作用。
3.規范使用公訴權,預防公訴權不當使用。孟德斯鳩曾說過:“一切擁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恒古不變的一種事實。有權力的人使用權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彼允褂霉V權的行為應該受到必要的監督。根據庭前會議制度的規定,辯護人可以取得與案件有關的對被告人有利或不利的一些證據與事實,并擁有知曉和了解的權利,可以對不滿足起訴要求的案宗,(如公訴機關不具有足夠證據并提供緣由)可以要求在此階段使案件終結,從而進不了審判程序,達到保障人權的目的。因此,通過制度的合理安排,對檢察院行使公訴權提出了規范性要求,有效發揮權力制約的功能,對其濫用公訴權有預防的作用。
4.保護當事人權益。通過庭前會議制度,可以使控辯雙方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更充分、詳細的了解和熟悉并質疑對方提供的觀點和證據,從而可以更充足、更有針對的準備自己的辯護建議。雖然庭前會議制度還不盡完美,還有待改善的地方,但在保護當事人權益以及實現程序正當化方面還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庭前會議制度的完善
(一)確定適用的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3條第一款其中第四條規定的情形是一個概括性的條款,該規定的意思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所以從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國的庭前會議制度并不是適用于所有案件,也并非所有的案件都必須提前召開庭前會議。
1.庭前會議制度一般不適用于簡易程序案件的審理。當然,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具體到具體案例。為了節約訴訟成本以及提高訴訟效率,在審理一般簡易程序案件之前,不必要啟用庭前會議制度。但由于目前擴大了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原來不能運用簡易程序的案件現在也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筆者認為,對于這種情形審判機關在綜合考量后,可以召開庭前會議。
2.庭前會議制度也不適用于沒有辯護人參與的案件。譬如依據新《刑事訴訟法》當中新的規定,庭前會議的參與者包括公訴人、當事人、辯護人以及訴訟代理人,所以如果案件中沒有辯護人參與,一般不應該啟用庭前會議制度。畢竟在庭前會議過程中需要辯護雙方向對方提供證據及向對方陳述自己辯護的理由,但如果沒有知法懂法的辯護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參與,從而造成被告人可能由于缺少足夠的法律知識,不能充分理解證據展示及其他處理事項的法律后果。
因此,審判機關決定是否召開庭前會議的自由裁量權,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讓控辯審三方相互配合協作,從而更大體現庭前會議制度的價值和作用。
(二)庭前會議的啟動方法
在《刑事訴訟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中沒有對庭前會議的啟動方法作出具體規定。當前庭前會議的啟動方式也包括司法機關依照其職權啟動和依照檢察機關建議或當事人申請啟動。
筆者認為應以法官以職權啟動為主,其他相關各方以申請啟動為輔:檢察機關盡管擁有建議權和當事人申請權,但法院卻擁有是否最終啟動的決定權。而檢察機關在庭前會議里,作為公訴人除了起到法律監督的作用,還是重要的參與者,無論對庭前會議程序還是會議的進行都要承擔必要的職責。當然,如果辯護雙方沒有申請而且也沒有檢察機關的建議,但法院也可以有權召開庭前會議(如果認為很有必要的情況下)。
(三)庭前會議的啟動主體和庭前會議的參與人員
1.啟動主體。根據新《刑事訴訟法》第182條第2款以及相關司法解釋,雖然庭前會議的啟動主體為審判人員,但沒有具體規定只有庭審法官才能擔任該審判人員。所以有的人會覺得一旦庭審法官擔當庭前會議的審判人員容易導致庭前預判。雖然這種觀點有它合理的成分。但即使是不同的法官主持會議,也許也會有庭前預判出現的機會,畢竟一般他們作為同一法院的同事。而且目前的錯案追究制度使得庭前會議的主持法官和庭審法官造成聯系,所以由庭審法官主持會議并聽取控辯雙方不同的意見,對案件的順利進行是必要的。
2.參與人員。目前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沒有明確規定庭前會議的參與主體人員是否必須是被告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于“可以”限定的是前面的參與者,還是后面的會議內容,并不明確。
筆者認為:被告人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如被羈押等)可以允許被告人不去參加庭前會議;當然,在另外一些情形下(如涉及刑訊逼供等),則應當讓被告人出席庭前會議??傊?,是否允許被告人出席庭前會議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四)庭前會議的法律效力
目前中國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中都沒有具體提及、明確規定庭前會議所解決的程序性問題的法律效力,而且《刑事訴訟法》只是規定審判機關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召開庭前會議了解情況、聽取意見,但卻對于所了解到的情況和聽取的意見怎樣處理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而且庭前會議產生的結果沒有強制性,以及對雙方當事人也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所以辯護雙方之前在庭前會議中所取得的共識以及非法證據等問題在庭審中又被彼此雙方推翻。這樣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又反而不利于訴訟效率的提高。易使參與人依照有利形勢改變對證據等問題的意見。
因此,應區分庭前會議處理的是何種性質的事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1)對于在庭前會議中當庭做出并澄清的有關具體事實、證據、是否愿意公開審理等應具有法律效力,也可以約束控辯雙方。(2)而對于在庭前會議中國根據有關證據、證言等所做出的有關決定可以不具有法律效力,當然,若控訴雙方在庭審中都沒有提出質疑的除外。
[注釋]
①E·博登海默(Edgar Bodenheimer)著,鄧正來譯.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作者致中文版前言).
[參考文獻]
[1]袁兆春,殷憲龍.刑事庭前會議制度有關問題初探[J].齊魯學刊,2015(2):12.
[2]閔春雷,賈志強.刑事庭前會議制度探析[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3):7.
[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156.
[4]胡露.刑事庭前會議制度探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34.
[5]方琳瑜,孫浩然.論我國刑事庭前會議制度[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