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黃晴+彭俊??
摘要:近年來,擔保公司事件、小額貸款公司理財問題、校園借貸事件、投資公司詐騙事件、中小企業主跑路事件等頻繁發生,已經折射出影子金融體系的嚴重問題,影子銀行的風險已經漸漸進入大眾視野。本文主要通過對影子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和法律風險的剖析,針對這兩大風險提出可行性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影子銀行;風險;法律監管
一、引言
為了規避銀行資金流動的風險,確保銀行業的穩健運行,我國銀行業的經營模式不斷完善,不良貸款率處于可控范圍之內并呈現下降趨勢。表明我國銀行業在防御信用風險方面的能力在不斷加強,信用風險也是對于銀行業來說面臨的最為復雜貫穿銀行所有業務的最主要的風險,但是我國針對其他風險尤其是法律方面的防范力度是遠遠不夠的,隨著次貸危機的發生,影子銀行開始進去公眾的視野,小企業、低收入人群則普遍通過“影子銀行”獲得資金,在銀行的高門檻下, “影子銀行”便填補空缺,不斷發展。而影子銀行的不斷擴大,對傳統銀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潛在威脅。那么,在危機四伏的當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應對現存的風險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我國影子銀行的定義和表現形式
當前意義上的“影子銀行”是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董事保羅·麥卡利(Paul McCulley)在2007年8月美聯儲年度會議上提出,用以概括“那些有銀行之實但卻無銀行之名的種類繁雜的各類銀行以外的機構”。①目前我國對“影子銀行”尚沒有準確的定義,有的學者認為影子銀行是游離于傳統商業銀行監管體系之外,與傳統銀行聯系密切,受到較少監管或不受監管,具有信用中介功能并提供金融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②筆者也比較贊同這個觀點,既將囊括范圍確定是在傳統商業銀行之外,又準確的將其作用和性質表現出來。
圖表參考:智研咨詢集團《2016-2022年中國影子銀行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根據此定義可以看出,影子銀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三類,一是民間借貸,一般是公民之間或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以親友關系或個人聲望等作為擔保直接借貸的非正規信貸行為,其利率較高。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產生了新的形勢,如人人貸,拍拍貸等。二是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信用業務,如典當行、擔保公司、小額款公司等的信用業務。三是銀行的表外業務,指銀行繞開貸款規模的限制,與信托公司、銀行、證券公司、企業等開展合作的業務,如銀銀合作、銀信合作。銀監會則強調,銀監會所監管的六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商業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不屬于影子銀行。但筆者認為,由于銀行的表外業務所受的監管和傳統銀行大不一樣,應當屬于影子銀行的范圍之內。
三、我國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現狀及風險
2016年10月28日,據俄羅斯衛星網消息,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發布消息稱,2016年上半年中國影子銀行交易量增長19%,高達58萬億人民幣(折合8.568萬億美元)。根據穆迪2016年中國影子銀行季度監測報告看出,中國影子銀行活動持續加速,P2P網絡貸款增長迅速,信托公司貸款增長趨緩,理財產品加速發行,總體上國內影子銀行呈現出強勁的增長趨勢。發展的越快,關注的熱度越高,呈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影子銀行的迅速發展讓大眾的視野聚焦在影子銀行帶來的風險。
根據我們的調查可以看出大眾關注的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宏觀經濟環境風險、流動性風險、兌付風險、系統性風險、法律風險等。目前信用風險和以及其他風險目前已經有許多較為可行性的措施,本文主要針對影子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和法律風險進行探索,特別是對目前還很不完善的法律風險進行研究并提出解決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條規定:“商業銀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為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付盈虧,自我約束。”③一些“影子銀行”業務,特別是理財產品和信托計劃中的“資金池”業務,大多數具體“短債長用”的特點,短期資金連續滾動,來對接長期項目投資,存在十分明顯的期限錯配問題,資金條萬一斷裂,就會對信托公司和銀行造成很大的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無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資產價值不發生損失的條件下及時滿足客戶的流動性需求,從而使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④流動性風險包括資產流動性風險和負債流動性風險。資產流動性風險是指資產到期不能如期足額收回,不能滿足到期負債的償還和新的合理貸款及其他融資需要,從而給銀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對信用風險的防范措施也會抑制這一風險的發生,在此不多加以闡述。
負債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過去籌集的資金特別是存款資金由于內外因素的變化而發生不規則波動,受到沖擊并引發相關損失的可能性。長期以來人們儲蓄存款的固有意識使得流動性風險被忽略,但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增長不在拘泥于單一的理財方式,信托、小額貸款、擔保民間金融的出現,滿足了大眾的這一需求,影響了存款的穩定性。據統計,我國一年期存款利率變化為:1996年為10.98%,1997年為8.64%,1998年為7.92%,1999年為5.65%后又一直呈下降趨勢,2015年3月為2.5%,2015年5月為2.25%,2015年6月為2%,2015年8月為1.75%,2016年為1.5%。很顯然,我國的存款利率一直呈下降趨勢,這就導致公眾為了利益最大化和日前各種理財方式的頻出而減少了銀行儲蓄。小企業和低收入人群是一較龐大的群體,而影子銀行正是針對這一群體提供服務,影子銀行的膨脹化導致銀行投資需求和融資需求無法滿足,加之銀行降息,負利率時代的來臨,使得銀行吸金能力下降,這些現狀都有利于影子銀行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影子銀行的法律風險主要體現在監管法律的匱乏、監管力量分散、對違法行為打擊力度不大等方面。中國這些年來對金融犯罪的立法已經有了很大的完善,但是對非法集資和民間借貸以及小額貸款公司均沒有高位階的全國性法律,僅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人民銀行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等此類規定是不夠的,立法的滯后性是影子銀行大大增加的主要因素。
據我們調查,桂林市某區人民法院受理的民間借貸案件迅速增長,2014年民間借貸案件約占全院案件的10.1%,2015年約占14.4%,2016年11月份之前則已經高達22.2%。同時,我們還走訪了一個老律所,據調查得知:1998年至2000年底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和集資詐騙案件數量為4件;2001年至2010年底案件數量為8件;2011年至2016年下旬案件數量增至為15件。可見,無論是法院還是律所,民間借貸案件都在的迅速增加,這足以表面影子銀行法律風險在不斷加大。再加上近日“裸條”事件等校園借貸事件的頻繁發生,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對借貸寶等網絡借貸平臺的管理十分的松散,在東窗事發之后這些第三平臺只會發表聲明推卸責任,而我國對網絡借貸、地下錢莊的監管少之又少,加強影子銀行法律監管迫在眉睫。
四、我國影子銀行的風險防范措施
(一)建立影子銀行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和信息披露機制
相比事后的危機處理,事前的防范顯得尤為重要,影子銀行未來的流動性風險的預測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其進行監測分析是進行有效監管的首要條件,有效的風險監測要求監管當局對影子銀行體系的信用規模、發展速度、信貸資產質量等進行全面的掌控,時刻關注影子銀行的資金流動動態,發揮自身優勢公布現時的信息狀況,增加公眾對影子銀行的了解,及時發現違規行為并進行處理。
進行有效的風險監測同時和信息的掌控息息相關,影子銀行有著信息不透明的特點,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影子銀行監管的重點,對預防風險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有很大的作用。從國務院2013年第107號文可以看出,我國的監管方法是根據不同種類的影子銀行,由同此最密切的監管部門進行針對性監管,但我國的信息收集工作的進度并不完善,信息披露的范圍十分局限,各個監管部門之間總有灰色地帶監管不到位,因此監管部門應該明確各自監管的種類,擴大監管范圍,加強監管部門之間的溝通,不能有漏網之魚。加強對影子銀行的保護,使金融體系存款流向透明化,存款人明確存款去向的權利,以減少民間借貸糾紛和集資詐騙的出現。
同時,還可以借鑒歐美經驗,將特定業務作為信息披露的中心。有的學者認為監管過嚴會抑制金融創新,我們認為,監管力度不大是導致影子銀行的風險加大的重要因素,近年金融事件頻發顯示出我國在影子銀行監管方面的各種漏洞,目前我國的金融信息不完善,不能對影子銀行進行有效的監管,加大信息披露的范圍有利于規范影子銀行體系的運作,不會抑制其發展進程,而是讓其有序地發展下去。
(二)政策和法律監管相結合,完善監管立法
2016年11月4日,銀監會等六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在校園借貸這一方面,政策是及時提出的,政策可以在問題凸顯的時候下達文件通知,那么沒有法律依據怎么辦呢?反觀我國的金融立法,雖然在不斷完善,但仍然只有若干意見和規定,沒有高位階的全國性法律,因此在影子銀行的相關業務領域方面要加強法律法規的監管就要從立法著手,為影子銀行市場交易、監管等提供法律依據,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行政部門才能進行有效地監管,影子銀行的交易主體才能在糾紛產生時通過合法的途徑去解決。
不能因為立法的滯后性而縱容違法行為,我國應當加快金融立法的步伐,首先,應當完善法律體系的層次和門類,強化協調性和可操作性,消除現行法律的盲區和“灰色地帶”。如,要明確影子銀行的法律地位、主體性質、服務范圍、交易方式。⑤其次,明確民間融資的合法性問題,針對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進行規范,嚴厲打擊高利貸等非法行為。我們認為,對新興的網絡借貸進行法律規制,建立起問責制度,在出現糾紛時,作為平臺的第三方不能推卸責任,而應承擔連帶責任,這是一種出于金融借貸行為安全的保障。最后,增加對模糊的規定的解釋,明確此罪與彼罪的區別,劃分民間借貸和非法集資的界限,防止有的人假借民間借貸之名義逃脫刑事責任,這才能彰顯司法的公平正義。
(三)嚴格影子銀行體系的準入門檻
我國要從根本上保障公眾的權利,減少影子銀行體系內的突發事件,保障公眾的合法權益,減少糾紛,就應當對影子銀行體系的投資主體進行審查,監管機構應該設立嚴格的影子銀行投資者市場準入制度。對投資主體要從資產規模、投資能力、專業知識、風險識別能力與承受能力等方面加以認定。這并不是抑制金融創新,而是對金融創新的肯定,同時也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和公開,有利于協助相關的監管部門應該定期公布影子銀行的數據,反之,這既讓更多的民眾能夠了解影子銀行的規模及運行的情況,又有利于信息披露制度的具體落實。
(四)加強法制教育宣傳
公眾的專業知識匱乏和法律知識缺失以及投機心理是民間借貸等借貸糾紛頻發的重要原因,除去公眾對影子銀行信息的不充分了解,他們的法制意識十分淡薄,就拿校園借貸事件來看,不諳世事的大學生,稍不留神就踏入高息重費、暴力催收的漩渦,進一步陷入賣淫等違法的深淵。為此,加大金融法規和政策的力度是勢在必行的,相關部門要積極宣傳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公益廣告、報紙、電視、網絡等方式曝光犯罪的手段,向公眾解釋非法金融活動的真面目,提高公眾自我承擔風險和防范風險意識。
五、結語
影子銀行的飛速發展,表明我國的金融市場在不斷創新,目前我國影子銀行存在的監管漏洞和法律缺失應當引起監管當局和立法者的重視,在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時,要加強監管力度,壓力打擊金融犯罪行為,健全法律法規,完善行業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公眾自我防范意識。建立起動態的預防機制是金融市場穩定發展的前提,我國的法律和政策在自我完善的同時也應當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針對我國影子銀行現狀進行監管創新,建立適應我國現狀的影子銀行監管體系,有效地規避風險,減少金融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①李揚:《影子銀行體系發展與金融創新》,《中國金融》2011年第12期,第31頁。
②彭江萊:《我國影子銀行體系監管的法律思考》,《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3年第7期,第110頁。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一版),中國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5頁。
④韓宗英主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8頁。
⑤李鴻杰、黃晨:《影子銀行防范類型及打防對策》,《湖北警官學院報》2014年第7期,第145頁。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
(作者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法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