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忠
摘要:隨著我國森林資源環境保護的逐漸完善,山區林業資源在通過一系列的保護過程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生存發展過程中是相互依托的關系,森林資源在生產建設和社會生產中都占有重要的作用,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因此,有效的做好植樹造林是能夠有利于森林資源的發展和再生,并可以為山區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提供培育和重組,高度重視山區植樹造林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筆者則簡述山區植樹造林中化學方法的具體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植樹造林;山區;化學方法;應用
前言: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然依據,如果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以自然環境和資源作為犧牲代價,那么人類社會就不會再有自然資源的支持,社會文明進步也就不能存在,在地球生態系統中,山區的林業資源對社會生產力的推動是不可比擬的,這也就突出了山區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1 山區植樹造林的重要價值
山區植樹造林主要是通過人工干預、物理和化學干預的基本方法,采用林地科技、工程施工、合理規劃、科學管理等手段,實現擴大森林面積,優化生態環境等目的,這項舉措有助于改善森林環境、增加森林資源、加速經濟的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從森林相關企業的角度來講,山區的植樹造林工作是企業最基本的工作內容,從造林技術上提高工作質量,這保障了森林相關企業的工作基礎, 培育和保護了森林企業的生態資源,森林企業的相關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得到總和提高。
2 化學方法在山區植樹造林中的具體應用辦法
2.1 采取的試驗手段
以下筆者則選取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為例說明化學方法在植樹造林中的應用,具體可通過以下實驗說明:
①將保水劑施加到指數坑內的土壤中,即在每個植樹坑中加入25克的保水劑,種植側柏。②在不加任何化學材料的植樹坑中,加入一定濃度的抗旱劑,即將抗旱劑溶液蘸樹苗根部,進行栽植。一個星期后,使用開始時濃度的一半來噴灑樹木的葉表面,每隔半個月噴灑一次,一次連噴兩回。③在不加任何化學材料的植樹坑中,混合一定的保水劑(25克),且用一定濃度的抗旱劑溶液來蘸根栽植,一個星期后,使用開始時濃度的一半來噴灑樹木的葉表面,每隔半個月噴灑一次,一次連噴兩回。④在不加入化學材料的植樹坑中直接種植柏樹。
2.2 試驗結果與分析
通過實驗應用的結果可以看出,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能夠起到對土壤的改良作用。在植樹造林的過程中樹苗坑內加入保水劑后,土壤的容量就小于不加保水劑的,在試驗后,保水劑的土壤容量提高,反映了法學應用中保水劑的吸水和稀釋水的作用,以此種方法來看就能有效的改善土壤中的水分和蒸汽。在加水后,土壤的水分明顯增加,功效上和含水量也同時減少。因此,加入化學制劑后能夠很好的保證土壤中的水分,在降雨過程中能夠完全的使土壤吸收水分,使得在干旱天氣也能夠保證土壤中水分不被流失掉,減少了水分的消耗,起到保水作用。
2.3 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在山區植樹造林中的應用分析
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使用于山區植樹造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樹苗的成活率,降低了補植、毀造現象的發生率。根據上述試驗的結果,在不使用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時,樹苗的成活率僅僅為39%,只使用化學抗旱劑的樹苗成活率為60%,只使用化學保水劑的樹苗成活率為69%,若兩種化學材料都使用的樹苗成活率高達89%,根據這種成活率的情況,相關的部分可以設置不同處理方式下的植樹造林成本。由此可見,在山區植樹造林中使用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植樹造林帶來的損失,而且效果很顯著,效益更加突出。
2.4 應用結果分析
通過化學實驗后的結果可以看出,在山區中應用化學抗旱劑和化學保水劑的效果非常明顯,這也更能體現出這兩種化學方法應用在山區植樹造林中所體現的價值。從一方面來說,化學抗旱劑的保持土壤水分和降低水分蒸發具有名校的作用,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活化樹苗根系的發育,強化光合作用,使得樹苗的抗旱能力和生長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樹苗的生長量,與傳統的植樹造林方式相比,成活率提高了20%。另一方面保水劑具有重復吸水、保水的功能,能夠促進樹苗根系的生長,在與土壤混合之后,還能夠改善土壤內部的物理性狀及根系周邊條件,從而有利于提高樹苗的成活率,與傳統植樹造林的方式相比,成活率提高了29%。
結束語
綜上所述,山區地處人口密集度較低的區域,從生活生產過程來看形式比較單一,有利于植樹造林中化學方法的應用和開展,同時,由于交通發展不發達,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都比較差,這也為化學方法的有利實施提供了依據。由于山區的地形復雜,面積較大,比較有利于植樹造林,如何利用人口稀少、生活強度不大的方法進行化學植樹造林實驗就成為我們不斷鉆研的話題。只有以森林資源和森林系統為導向,不斷進行科研探索,強化山區植樹造林的意識才能有效的保護森林資源,為子孫后代造福。
參考文獻:
[1]降水和氣溫因子與造林成活率關系的調查與分析[J]. 楊彬,蔡曉東,李洪偉,張虎林.吉林林業科技. 2011(04)
[2]淺析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J]. 喻瓊,楊一輝,涂樣勝,楊家林,黃義松.現代園藝. 2011(15)
[3]用不同造林工具造林成活率對比試驗[J].馬曉偉.農民致富之友. 2011(20)
[4]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性[J]. 李建波.現代農業研究. 2016(02)
(作者單位:訥河市學田鎮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