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敏++譚意承
摘要:保險詐騙罪著手的判斷,學界有“法定行為開始說”、“具體分析認定說”、“索賠說”三種觀點。其中“索賠說”揭露了“著手”的本質,對于各種類型的保險詐騙行為,都能提供一般性指導,是最為科學的主張。
關鍵詞:保險詐騙罪;著手;索賠說
中圖分類號:D924.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11-0228-01
作者簡介:馮嘉敏(1993-),湘潭大學法學院;譚意承(1996-),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保險詐騙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保險標的、隱瞞事故真相等方法,騙取數額較大保險金的行為。學界對保險詐騙罪“著手”的認定標準問題,存有較大爭議。
一、保險詐騙罪“著手”的爭議觀點
保險詐騙罪“著手”的判斷標準,刑法學界有“法定行為開始說”、“具體分析認定說”、“索賠說”三種觀點。
(一)法定行為開始說
“法定行為開始說”認為,著手就是開始實施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一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行為人開始實施虛構保險標的、編造虛假事故原因等手段行為的,即為著手。
(二)具體分析認定說
“具體分析認定說”認為,應以行為人在非法占有目的的支配下開始實施向保險人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行為為準,同時結合刑法條文對罪狀的描述,具體認定每種保險詐騙行為的著手。針對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情形,“具體分析認定說”將其進一步細分為不同情形區分判斷,虛構保險對象投保、事后投保的,投保時為著手;重復保險的,向保險公司提出超額賠償請求時為著手;超額保險、隱瞞保險危險的,索賠時為著手。其他四種情形,均以索賠時為著手。
(三)索賠說
“索賠說”認為,實行行為只能是具有侵害法益的緊迫的危險性行為,行為人到保險公司索賠或者提出支付保險金請求時,方為保險詐騙罪的著手。
二、對爭議觀點的評析
(一)法定行為開始說
“法定行為開始說”雖嚴格遵循了罪刑法定的原則,但對保險詐騙罪著手的認定過于提前,會出現行為與罪名不符的情況。例如,被保險人故意造成自己傷殘,企圖騙取數額特別巨大的保險金。根據該說,行為人開始實施自殘行為,即為保險詐騙罪的著手,這一行為難以體現對保險秩序或保險人的財產的侵害,卻構成保險詐騙罪。
(二)具體分析認定說
“具體分析認定說”依據手段行為的不同,對保險詐騙罪“著手”的標準分別進行了確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著手”認定的操作性和準確性。但是,正因為標準過于具體化,使得“著手”的認定更加復雜,反而降低了其適用效能。其次,在行為人使用新型欺詐手段或同時使用多種欺詐手段騙取保險金的場合,該說無法提供準確指導。例如,行為人虛構保險對象重復投保的,是以“投保時”為著手,還是以“行為人向保險公司提出超額賠償請求時”為著手?
(三)索賠說
筆者贊成“索賠說”。“索賠說”揭露了“著手”的本質,避免著手認定的提前,使得行為與罪名相適應;對于各種類型的保險詐騙行為,都能提供一般性、原則性指導,使“著手”的認定更為簡單,充分彌補了“法定行為開始說”、“具體分析認定說”的不足。
三、保險詐騙罪“著手”之我見
根據刑法規定,保險詐騙罪是復合行為,虛構保險標的、編造保險事故等虛構理賠原因的行為是手段行為,索賠或者提出支付保險金請求的行為是目的行為。
(一)“索賠說”揭露了“著手”的本質
犯罪的本質是法益侵害,行為侵害法益的危險達到緊迫程度時方為著手。保險詐騙罪保護的法益為保險秩序或保險人的財產,這就決定了保險詐騙罪的目的行為是主要行為,“著手”的判定應以保險秩序或保險人的財產是否有遭受侵害的緊迫危險為標準。
具體而言,行為人虛構保險標的、編造虛假的原因、夸大損失的程度、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僅違背了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尚未達到刑事譴責的程度;行為人故意造成財產損失、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即使可能達到刑事譴責的程度,但也不屬于保險詐騙罪保護的范圍,應當根據具體情況成立故意毀壞財物罪、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等。以上五種情形,只有在行為人向保險公司提出賠償請求時,才對保險秩序或保險人的財產造成了緊迫現實危險,構成保險詐騙罪的“著手”。
(二)“索賠說”簡化了“著手”的認定
“索賠說”背后體現的法律原理是:實行行為是對法益侵害有緊迫危險的行為,只要行為對法益侵害的危險達到緊迫程度,就應當認定為“著手”。“索賠說”以提出支付保險金請求的目的行為為“著手”的判斷基礎,以法益侵害的危險程度為判斷標準,對于各種類型的保險詐騙行為都能提供一般性、原則性指導,簡化了“著手”的判斷步驟。
依據“索賠說”的理論,在具體認定保險詐騙罪的“著手”時,只需看行為人是否實施了目的行為——索賠或者提出支付保險金請求。在行為人使用新型欺詐手段騙取保險金的場合,可僅依據行為人索賠行為的有無確定犯罪形態,行為人向保險人提出賠償請求后被抓獲的,為保險詐騙罪未遂,行為人未能提出賠償請求的,為保險詐騙罪預備。
綜上,筆者認為,保險詐騙罪“著手”的判定應從目的行為入手,行為人向保險人索賠或者提出支付保險金請求時,保險秩序或保險人的財產即有被侵害的緊迫現實危險,因此,索賠行為即為“著手”,標志著實行行為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