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對公民健康權義務的標準》一文出自一位年輕學者,該文分析了健康的最低標準,制定標準時應當考量的法原理和國家對公民健康權給付義務的具體標準。該文從探究標準的獨特視角出發,采用對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表現出作者對于國家義務和公民基本權利等理論的深刻理解。然而,若加入實證分析的元素,文章無疑會更加引人入勝。
關鍵詞:國家義務;健康權;給付義務;標準
中圖分類號:D998.2;D9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11-0259-01
作者簡介:趙嵐音(1982-),女,漢族,法學博士,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
一、文章之寫作背景分析
濟南大學鄒艷暉博士顯然注意到健康權的重要性,也意識到研究國家對公民健康權的義務的重要性,其論文《國家對公民健康權給付義務的標準》應運而生。該文章發表于《蘭州學刊》(CSSCI),已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15年12期全文收錄,并被求是網、北大法律信息網、中國憲政網、中國法學網、中國智庫網等網站全文轉載。并獲得2016年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廣泛地關注,我想這與保護公民健康權任務的迫切性密切相關。研讀此文之后,我看到該作者圍繞健康權問題已展開一系列研究,其文章是基于對諸如《健康權的權利性質界定》、《國家對公民健康權的保護義務》、《論國家義務的分類――基于健康權的分析》、《論國家對公民健康權的義務》等文的研究之上展開論述,這也是其文章能夠得到業界廣泛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文章之選題意義和主要內容分析
(一)選題意義分析
筆者認為,公民健康權的義務主體除國家外還有社會組織和個人等,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健康權,在所有的義務主體中應承擔更多義務責任的主體顯然是國家。最近國人普遍關注的霧霾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無論是立法機關還是行政機關對于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都應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健康權是一種社會經濟權利,而在國家對公民健康權的諸多義務中,給付義務顯然比尊重義務和保護義務更為重要。為了更好地實現給付義務,確定合理的標準是重中之重,因此,在筆者看來,這篇文章能獲得關注的又一原因就是選題的重要性。
(二)主要內容闡述
在分析了該文章的選題意義之后,下面來大致梳理該文章的主要內容。該文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論述了健康的最低標準,認為應當借鑒國際社會為每個國家確定健康的最低標準來確定本國公民健康的最低標準。并指出,健康的最低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高。第二部分闡明了制定標準時應當充分考量平等原則、比例原則和法律保留原則等法原理。第三部分指明國家對公民健康權給付義務的具體標準是,國家是否投入足夠比例的國家衛生支出和國家是否為公民提供具有便利性、可獲得性、可接受性和高質量的健康保健服務。
三、文章優點與不足之我見
概括來講,本文于選題、方法取勝,但遺憾在缺少實證調研。
文章首先以選題的重要性和新穎性吸引了業內學者,又借鑒了大量世界衛生組織和西方發達國家的現有研究成果,同時在文章中對于“影響健康標準的決定因素”和“世界衛生支出的組成”等內容的表述都采用圖表的方式來展現,這使文章的論述簡明扼要、更利于接受。文章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世界衛生組織和西方發達國家的研究成果,對于國外資料的占有,亦為該文增色不少。但在筆者看來,若作者能夠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和實證調研的方法去傾聽不同主體(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聲音所得出的標準或可更具借鑒價值。例如,通過在立法機關調研,可了解立法機關在制定與公民健康權相關立法時所遇到的切實困難;通過調研行政機關,可掌握行政機關在執行與公民健康權相關法律時所遇到的棘手問題有哪些。具體來說,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案例中出現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對食品生產經營者及時進行處罰的情形,從表面上看,行政機關是消極地不作為,只要督促其積極作為即可,但若深入調研會發現是因為某些食品安全的標準制定較高致使食品生產經營者無法達到標準,故因法不責眾而沒辦法處罰。因此顯然,經過大量的實證調研和問卷調查之后,再去制定標準,這樣便會更有說服力。當然,若能加入對文中提及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實地調研成果就更加可喜了。不過,該文章字數現已過萬,若再加入前述內容,恐是文章篇幅所不能允許。但是,筆者對該文作者仍有期待,望能圍繞這一主題繼續實證調研,相信能得出令人信服的、更進一步的結論。
綜上所述,《國家對公民健康權給付義務的標準》一文以清新的文筆,從探究標準的獨特視角出發,采用對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表現出該文作者對于國家義務和公民基本權利等理論的深刻理解。然而,對于標準這一理論性和實踐性并存的問題的探討,作者更多地是側重于理論的分析,若能加入實證分析的元素,文章無疑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