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兆勝++李俊林++潘耀亮
摘要:2014年,首例云南非法捕撈水產品案在昆明宣判,這標志著刑法第340條不再是一條孤寂的立法,開始有了具體量刑的門檻。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越發重視,環境資源保護也不斷提升日程,非法捕撈水產品,會對環境資源造成破壞,不利于生態平衡,因此,對于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的認定及處理,對于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認定方法
中圖分類號:D92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11-0270-01
作者簡介:梁兆勝(1991-),男,漢族,山東聊城人,大連海洋大學,法律碩士(法學),研究方向:漁業法。
近年來,由于人們對于水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增加,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驅使下非法捕撈水產品,這種犯罪行為時有發生,不僅會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還導致一些生物資源瀕臨絕種,嚴重制約了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對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進行認定,讓民眾認識到非法捕撈水產品的不利影響及判刑特點,能夠起到有效的犯罪打擊效果。
一、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概述
所謂非法捕撈水產品罪,主要是指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期、禁漁區,或者使用禁用工具、禁用方法捕撈水產品,或者是擅自捕撈國家禁止捕撈的珍惜水生資源,情節嚴重的行為。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最早出現于我國1979年的刑法典中,有專條對此罪責進行規定,當時對于此種罪名的歸類是屬于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更多的是認為非法捕撈水產品是破壞了社會經濟秩序。1997年,修改刑法典時仍舊保留了這一條罪名,但將其歸類到了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的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在當時,立法者已然認識到了非法捕撈水產品這一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侵害。
對于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首先應明確其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制定的水產資源保護制度,也就是犯罪人破壞了國家保護生態環境的正常秩序,破壞了國家的水產資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未經允許在禁漁期、禁漁區進行水產品捕撈作業;使用禁用工具、禁用方法捕撈水產品;未經批準,擅自捕撈國家禁止捕撈的珍貴水生資源[1]。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是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具有責任能力的,均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在主觀方面應是出于故意,過失行為不能構成本罪,并且犯罪人實施此種犯罪,應當是以盈利或獲取非法利益為目的。
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的認定
(一)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
犯罪行為人在禁漁期、禁漁區內違法捕撈水產品,或者不在禁漁期、禁漁區內膽使用禁用工具、禁用方法捕撈水產品,或者未經批準,擅自捕撈國家禁止捕撈的珍貴水產品。對于滿足以上情形的,且情節嚴重的,應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
(二)情節嚴重認定
在實際中,非法捕撈水產品的,大多數都屬于行政違法行為,對于這些違法行為,一般都是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漁政監督機構給予違法行為相應的行政處罰,并不涉及刑事責任[2]。對于極少數的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的,應當根據國家規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行為人進行刑事處罰。情節嚴重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組織或者聚眾進行非法捕撈的;二是非法捕撈大量水產品的;三是擅自捕撈國家禁止捕撈的珍貴水產品且數量較大的;四是使用危害水產資源嚴重的如毒魚、炸魚等捕撈方法,對水產品造成重大破壞的。
三、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處理應注意的事項
嚴格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對于情節較輕的,如捕撈數量不大的、使用禁用工具時未造成重大嚴重后果的等,屬于一般違法行為,對此類違法行為,一般是對行為人作出行政處罰。只有對于情節嚴重的,對水資源造成重大破壞的,才對行為人實施刑事處罰。
區分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與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一般雖然采用禁用工具或禁用方法進行捕撈水產品的,應判定為非法捕撈水產品罪,但如果行為人在捕撈水產品時投放了大量毒藥或者炸藥,對公共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并造成他人重傷或死亡,導致公共安全受到嚴重危害和損失的,應當對行為人按照投毒罪或者爆炸罪進行處理[3]。
對于在非法捕撈水產品過程中妨礙漁政人員執行公務的,可以按照以下原則處理:如行為人以威脅、暴力等方法妨礙執行公務,則漁政人員可以按照妨害公務罪從中處罰。如果是以其他方式阻礙執行公務,則按照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論處。如果既用暴力、威脅等方式阻礙執行公務,且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則應當是非法捕撈水產品最和妨害公務罪共同論處[4]。
四、結語
當前,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維持生態平衡,已經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非法捕撈水產品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性較大,尤其是情節嚴重的行為,更需要及時處理。因此,應當酌情定量處理此種罪行,力求降低此種罪行的違法次數,從而進一步做好生態資源保護工作。
[參考文獻]
[1]周榮玲.如何認定非法捕撈水產品罪中的“情節嚴重”[N].江蘇法制報,2016-06-30(00C).
[2]謝雄偉,李福順.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司法認定的法教義學研究[J].法治社會,2016(03):19-27.
[3]鄭友.7起非法捕撈集中宣判電捕魚數罪并罰判3年2個月[N].重慶商報,2015-06-03(A09).
[4]陶.上海首例“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案宣判[J].漁業致富指南,20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