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燊凱
摘要:對于青少年法制教育,個人認為不是簡單學習有關法律條款或法律知識即可。法制學習是長期法治觀所構建的,如果在有關教育中過于簡單粗糙,會讓青少年對一些法律認識產生偏頗,無法理解其中精髓,也有可能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對于青少年法制教育應該站在個人社會化理論的角度上開展,從家庭、學校、社區等幾方面入手。
關鍵詞:個人社會;理論;青少年;法制教育
中圖分類號:C9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11-0295-01
一、初始社會結構
在初始社會中,社會化機構包括了家庭、學校、朋友、社區等。這也說明了在對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學校并非唯一教育場所,而是包括學校在內的多個主體。社會正在轉型階段,家庭、朋友群體、社區、網絡等功能也在發生改變。不同的社會化機構對法制教育所發揮的作用也不同。
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是反復、強化的,我們在社會化機構中只有讓多個元素相互統一、協調時才能取得更好效果。每個機構所發揮的作用均不同。例如,家庭,父母對于教育,只有忽視、重視兩種情況,或許只會一味迎合學校的升學率,對多數青少年缺少正確指導,給我們帶來極大壓力。而朋友之間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卻是不斷增加,但這種影響是雙面性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與好的朋友在一起,可以在他身上學到很多好東西,但和一些行為偏激的朋友在一起,這些偏激的思想、行為也可能會影響到我們自身。同時,伴隨信息化時代到來,大眾傳媒對于我們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網絡信息量繁雜,其所帶來的影響也是具有雙面性的。
二、個人社會理論視野下青少年法制教育分析
(一)發揮各社會機構的優勢
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中,不同的社會化機構有著不一樣的優勢。
第一,在法律的認知中,在學校能學習的內容會更多。因為學校有這方面的優勢,例如學校的優勢在于教育學生時,可以系統、規范的學習,覆蓋面大,有教師教導。這樣系統教育可以讓我們構建全面的知識體系,在知識學習、掌握上更加有效、快速。而且,我們的校園生活也是有一定規律,這可為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打下基礎。
第二,網絡的作用。網絡在我們的法律認知方面,其作用也是極為明顯的。網絡有著快速、普及的特點,這讓我們的法律認知水平可有極大提升。
第三,在有關法律的情感方面,家庭的作用會更加突出。家庭教育更容易產生感情上的共鳴,直接影響我們情緒、態度,甚至還可決定我們的行為。法制教育目標需要定位在情感上而非認知上,只有我們從內心里認同的法律、尊敬法律,才可更好在實踐中去遵守法律的道德也底線,讓我們的法律情感可得到培養。
第三,在法律的實踐方面。我認為最有作用的就是社區,社區在這方面優勢明顯。社區資源極為豐富,包括正式的司法機關,群眾自治組織,如業主委員會等。有的社區還有激勵教育的法制教育基地,如法律援助中心、警示教育法制教育基礎等等。所以很多社會組織完全可以組織青少年開展一些深入及廣泛的實踐活動,讓我們的法律意識得到更進一步的升華。
(二)構建多方社會化的法制教育平臺
據我所知,目前有很多學校、家庭已開展聯合合作。例如,有的學校會指定專人分管家庭教育工作,對家長介紹正確教育方法。有的學校還專門設立的家長輔導站,推動家長、學校教師一起研究教育有關規律。還有的學校會和家長書面聯系,定期舉行家長溝通交流會,讓學校及家長雙方能相互了解情況,對法制教育進行有規劃的計劃、討論,并采用有效的措施確保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方契合。
對于網絡方面,我認為更多的是靠我們自覺去了解有關信息。當前很多新聞媒體APP,如頭條、網易新聞、天天快報等,每天都會報道與法律有關的新聞,通過閱讀這些新聞去學習有關的法律知識。例如,之前我在新聞APP中看到這樣一條報告:菜農辛苦種的菜因為經常被偷,一氣之下放了很多農藥。有一偷菜人因為食用偷來的菜而導致農藥中毒,最后搶救無效死亡,最后菜農被判了過失殺人罪,有期徒刑三年。看到這則新聞后,我一開始很不能理解,明明就是偷菜人的行為不對,為何菜農還是會被判刑。好在新聞后面有詳細的解釋,讓我對“過失殺人罪”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而對于社區這方面,很多學校也會主動和社區聯系,一起擬定有關青少年法制教育計劃,學校與社區合作,在公告欄或是學校的黑板報,將一些典型案例羅列、分析,或是以討論會、辯論賽等方式,展開對我們的法制教育。
三、結語
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家庭、社會、學習。所以對于法制方面的教育,還需要從生活細節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構建起意識規范,養成守秩序、服從整體的基本習慣,并在這樣的背景下去理解法治精神,對法律產生敬畏。在生活實踐中,也要有一定的道德判斷標準,以此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自我引導,不受社會上不良思想侵蝕,有判斷標準,提升自我法律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華.青少年法制教育:困境與轉型[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03:1-7.
[2]薛敏興.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社會群體組織監管依托模式的選擇[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04:16-19.
[3]何潤華.論社會轉型背景下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制教育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05:113-114+151.
[4]張彥華.淺析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完善[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1,0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