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
摘要:切實加強弱勢群體社會權益保障機制的建設,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本質所決定的。針對弱勢群體的現狀以及其產生的原因,尋求幫助解決弱勢群體的有效方法,在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減少社會弱勢群體產生的矛盾,為轉型中的中國提供良好的國內環境。
關鍵詞:弱勢群體;保障機制;社會轉型
中圖分類號:D63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11-0297-01
當前,我國正處過度轉型期,弱勢群體的問題日益突出。而弱勢群體的權益保障機制不夠完善,阻礙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嚴重阻礙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為成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弱勢群體社會保障問題。不斷完善社會保障機制,真正解決改革發展過程中弱勢群體社會保障問題。
一、弱勢群體的界定
弱勢群體是因為自身能力或者社會因素的影響,在社會生活中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并且面臨生存和生活的困境,需要國家予以保護和救助的人群。弱勢群體主要分為兩類:生理性弱勢群體和社會性弱勢群體。生理性弱勢群體一般指年齡、疾病等,社會性弱勢群體指下崗、失業等。
二、弱勢群體的現狀
(一)經濟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經濟收入較低的主要有這幾個群體:失業者、農民工、以務農為主的農民、孤寡老人等。他們共同的特點是經濟收入普遍較低而且沒有保障,生活水平低下。
(二)社會地位低,政治影響力低
由于社會弱勢群體在民主權利,人格尊嚴以及各種勞資糾紛中一般都處于不利境地。所以導致失業者在求職時可能會被簽訂不合理的合同;農民工被拖欠工資也變得司空見慣;農民由于各種原因急需用錢就可能低價出售農副產品;而“體制外”的人遇到經濟糾紛或民事糾紛時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無法有效的維護自身的權益。
(三)競爭力低下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競爭是生存的手段。它遵循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競爭的勝負直接關系到每個人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一部分人在競爭中成為弱勢群體。競爭可能會使極小部分弱勢群體一躍成為強勢群體,但是更多的還是導致弱勢群體依舊在弱勢群體中掙扎,甚至導致弱勢群體的情況更加糟糕。
(四)心理脆弱敏感,內心充斥不滿情緒
經濟的發展和貧富差距的加大使得弱勢群體產生困惑和不滿。對社會和政府抱有一種復雜的心態,既想要政府通過改革來改變自身的現狀,但是又會擔心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發展結果。這就導致一些人在其利益無法得到滿足時,因一時沖動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弱勢群體的成因
(一)社會轉型造成社會結構的斷裂
有學者提出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這種社會與三個重要的社會背景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逐漸由生存進入發展和享受階段,社會資源由分散逐漸集中于少數富人手中,并且全球化的趨勢下,資源整合分配,形成不同的利益階層,逐漸分化出了所謂的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
(二)從“計劃”到“市場”的陣痛
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社會經歷了一場大的轉型。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導致在市場經濟體制之下出現了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就會出現一部分弱者在競爭中失敗成為弱勢群體。這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必然后果。也是在轉型過程中較為負面的影響。
(三)社會急劇轉型與社會制度滯后的矛盾
制度原因是弱勢群體產生的首要原因,制度的安排與變遷落后于社會發展、權力分配的不平衡、權利救濟制度的缺失等都是導致弱勢群體進一步被弱化的根源所在。社會轉型對于一部分社會成員來講只是形成了他們成為弱勢群體的可能性。
四、弱勢群體社會保障措施的完善
(一)完善事業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以及農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完善失業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以及農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經濟尚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弱勢群體的經濟來源沒有保障,一旦失業就會面臨生存的問題。再有就是農村弱勢群體醫療保障制度十分有待完善,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如果身體健康成為家庭生活的障礙,那么整個家庭就會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政府可以健全社會救助制度,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對弱勢群體進行物質和服務方面的救助,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弱勢群體的社會問題,還可以提高整個社會的和諧氛圍。
(二)健全保障弱勢群體的法律制度
我國弱勢群體的權益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國法律制度在弱勢群體保障方面的不完善。所以應該在現有立法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并有效保障執法的有效性,是的法律制度層層有效的落實,使弱勢群體切實感受到國家對其的重視。尊重和保護最基本的人權,強調弱勢群體的權利具有平等的保障性。
(三)加大社會團體對弱勢群體的保障和支持
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團體的發展能夠有效彌補國家對弱勢群體保障上的缺陷。通過社會上非營利組織團體對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進行物質和精神上的幫扶,能夠緩解社會弱勢群團體問題的矛盾,提高社會和諧氛圍。同時還可以增加弱勢群體就業率,使得弱勢群體在服務社會的同時提升自我存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石磊.對我國轉型期弱勢群體利益表達現狀的成因分析[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2009(05).
[2]王保帥.轉型期中國社會弱勢群體問題之成因分析[J].社會觀察,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