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王寧
摘要:采用花生大壟雙行密植栽培模式可以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光熱資源,增加了種植密度,增強花生的抗逆性,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更大限度的增加農民的收入。
關鍵詞:花生;大壟雙行;密植;高產
花生又名落花生、雙子葉植物,葉脈為網狀脈,種子有花生果皮包被。歷史上曾叫長生果、地豆、落花參、落地松、成壽果、番豆、無花果、地果、唐人豆。花生長于滋養補益,有助于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長生果”,并且和黃豆一樣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而如今作為做藥的經濟作物,也被農民廣泛的種植,本文就花生高產栽培就行簡要探究,以供讀者產考。
一、選用優良品種 搞好播前準備
選用優良品種是奪取花生高產的關鍵措施,俗語說“好種出好苗,好苗奪高產”。通過多次試驗,適宜我區種植的花生品種有魯花一號及海花一號,這2個品種增產潛力大,抗逆能力強,花多針多,生育期在130d左右,是當地花生種植的理想品種。播種前先果選,后粒選,其次用溫水浸種和25%多菌靈拌種。同時進行土壤處理,用呋喃丹1.5kg與麥麩8kg拌成毒餌施入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蟲。不僅可以一播全苗,而且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有了良種,還要講究適期足墑播種。就沿沙河流域來講,春播花生面積較少,大部分都是在5月底、6月初種植夏花生,當時正值氣候干燥、日照充足、干旱少雨季節,空氣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少,因此要搞好造墑,保證足墑下種,為花生整個生育過程的生長打下良好基礎。
二、適期早播 合理密植
適期早播、合理密植是高產攻關的決定性因素。在適宜播種期內,播期愈早,生育期愈長,籽粒愈飽滿,產量就愈高。因此,在麥收后,要搶時搶墑播種,不要拖延播種期,一般6月5~10日播種結束。在做到適期早播的同時,還要掌握合理密植這一關鍵技術環節,一般種植22.5萬株/hm2左右。
種子播前處理
三 、整地改土 深耕細作
花生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作物,根系發達,要求土層深厚,上松下實,因此要在冬前或早春適當深耕深刨。對于粘質土壤,可以加適量細沙,改善結果土層的通透性。對沙層過厚的地,結果深翻,在犁底下壓10~15厘米厚的粘土,創造蓄水保肥的土層。
四、起壟施肥 培養地力
由于花生生長前期根瘤數量少,固氮能力弱,中后期果針已入土,不宜施肥,因此,花生施足基肥很重要。一般在播種前結合耕翻整地,一次性施足基肥,以滿足全生育期對肥料的需求。有條件地區盡量多施農家肥,中產田每畝底施腐熟的農家肥2000~3000公斤,45%復合肥30~40公斤,硼肥1公斤;高產田每畝底施農家肥3000~4000公斤,45%復合肥40~50公斤,硼肥1~1.5公斤。另外,花生不提倡施用種肥,特別是硼肥作基肥時,嚴禁施入播種溝內,避免燒種燒苗。
五、加強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
花生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缺,達到苗全、齊、勻、壯,促進花芽分化,花針期要確保植株生長穩健,及時查防害蟲,花針下扎前,進行中耕培土2~3次或中耕不培土,用手壓分枝,使分枝早接觸地面,有利于花針早入土,提高有效果數,增加百果重量。培土時施二銨225kg/hm2,草木灰450?kg/hm2。
2、合理追肥
除了追施二銨和草木灰外,還要追施一定量的鈣肥。鈣是花生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花生施用鈣肥不僅能提高光合強度,加速光合物的積累運轉與分配,而且能促進莢果充實飽滿,提高花生單產。據調查,施用450kg/hm2石灰比不施石灰的可增產莢果690kg/hm2,百果重增加21g。結莢期應促進營養生長,適時轉移到生殖生長上來,穩住植株長勢,如有旺長趨勢,可及時噴B9或縮節胺1?000倍液,控棵促果。
3、科學管水
花生具有“喜澇天,不喜澇地”和“地干不扎針,地濕不鼓粒”的特點。要做到旱灌澇排,滿足花生生長的需求,保證花生正常發育,獲得花生高產。飽果期噴施磷酸二氫鉀2.25kg/hm2,可噴2次,既能保持花生青秀不衰,又能增加籽粒的飽滿度,從而提高花生產量。
4、病蟲鼠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花生枯萎病、葉斑病、銹病、蠐螬等,并要防治老鼠,根據當地病蟲鼠情測報及時做好病蟲鼠防治工作。其主要蟲害為蠐螬,幼蟲在花生全生育期都能進行為害。在我地為害花生的主要種類是暗黑鰓金龜子,1年1代,基本上是1月下旬前后產卵孵化幼蟲,3齡幼蟲越冬。因此,要抓住6月下旬至7月上旬關鍵時期噴藥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用50%辛硫磷3.75kg/hm2拌土450kg拌勻后撒在田中,結合中耕培土,掩埋土中,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5、適時收獲
花生要達到豐產豐收,適時收獲很重要。如果收獲過早,籽粒干癟,百果重量減少;如果收獲過遲,籽粒在適宜土壤中會破殼發芽,不能達到豐產豐收效果,所以一般根據花生生育期的天數,觀察植株成熟的特征,在莢果停止生長時,就及時收獲,夏花生一般在10月5日左右收獲。
參考文獻:
[1]桑榮生,周忠新.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措施[J].麗水農業科技,2007(3):37.
[2]王圣力.夏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7(18):121.
[3]謝聯,孫波,呂寶航,等.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2007(8):30-31.
[4]崔鳳高,李華軍,王松娟.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2006(8):39.
[5]蘇興智,于松溪,劉強,等.大花生優質高產無公害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6(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