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飛

摘要:黑龍江省大慶市位于黑龍江省的西部,具體位于松遼盆地中央坳陷區北部。大慶地區地處北溫帶,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蒙古內陸冷空氣和海洋暖流季風氣候的影響。農作物生長期時降水量一般在350ml至480ml之間,平均后占全年降水量的85%以上。大慶的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冬長嚴寒。在這樣的環境下對栽培馬鈴薯是十分有利的,此文以三個部分來敘述馬鈴薯的栽培技術,分別是種植馬鈴薯的前期準備工作、種植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栽培后期的管理情況。
關鍵詞:馬鈴薯培養、高產栽培技術、黑龍江省大慶市
馬鈴薯的產量近年來退化的十分嚴重,由于近年來的氣候變暖,降水遲緩,再加上種植技術落后,一直延續著前輩傳承下來的技術進行馬鈴薯的種植。產品的質量低劣,嚴重的影響了農民們的收入,因此如何提高馬鈴薯的產量效益增加農民們的收入是我們日后工作的重點問題。
一、栽培馬鈴薯前期的準備
(一)品種的選擇
一個農作物的種子的選擇主要是根據當地生態環境的特點以及市場經濟所需要的用途來決定的。在品種的選擇上要采用經過審核后高產、抗病性強、優質的品種。大慶地區的年平均氣溫4.2℃,年均無霜期143天;年降水量427.5mm,年蒸發量1635mm,年干燥度為1.2,年日照時數為2726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491.4kJ/平方厘米。應選擇標準脫毒種署。
(二)種子的處理
首先要催芽,在種植前的10-15天,將馬鈴薯置于無光黑暗處,溫度控制在15攝氏度左右。之后逐漸的將馬鈴薯散落在散射光下,每兩天翻動一次,使其均勻被陽光照射。避免直射,淋雨等惡劣環境,保證其優質的發育環境。
其次,將馬鈴薯切塊。切塊時最好用濃度為70%的酒精輔助消毒,每塊確保有2個健康的芽眼。
最后利用化學微量元素混合馬鈴薯的種子,待其創傷處痊愈后就可以種植了。為了更高效地利用種子,可以將其包衣處理掉,降低種子的發病率。
(三)選擇合適的地點
大慶地區的氣溫特點是季寒冷溫度低經常有雪,春秋季風多。大慶市的水源來自嫩江、松花江和天然降水。年日照時數為2726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491.4kJ/平方厘米,馬鈴薯生長期的日照時數為1300至1350小時。因為馬鈴薯是不可連續種植的農作物,在日照充足的情況下選擇5年內沒有播種過馬鈴薯的地塊進行種植。
二、栽培操作種植
(一)播種
地塊肥力的高低,有早熟品種和相對晚熟的品種。結合土壤肥力的密度進行播種。大致情況如表所示:
(二)施肥
馬鈴薯作物需要大量的施肥來保證其健康的生長,因此就要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施肥。為了充分的發揮化肥的利用率,要盡可能的施加有機化肥。每公頃以15噸來作為底肥,一次性的施加。
(三)灌溉
由于全球氣溫變幻異常,如果遇到了天氣干旱的時期就要想辦法澆水,保證的土壤濕潤,使馬鈴薯按照計劃出苗。在馬鈴薯的盛長時期必須確保充足的水分供給。在馬鈴薯初階段結出果實的時期,此時要控制水分的供給,要澆適當的水分,確保其分出支芽。
三、栽培后期的管理
(一)防止病蟲害
在夏季馬鈴薯緊密生長的時期,要特別注意病蟲害的管理。比較常見的侵蝕馬鈴薯的害蟲有螞蟻、螻蟻、蚜蟲、斑潛蠅等,在管理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殺蟲劑來控制害蟲的侵蝕,或者是將農藥摻入土壤中,給馬鈴薯鋪蓋在根部。
(二)培土和調株
若想獲得高產的馬鈴薯,在其生長發育階段要按照合理的元素比例施肥。其次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土壤的溫度并且消滅雜草的效果。
(三)收獲
一般來講在九月份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收獲了。如果是人工收獲,收割時就要保護好,將其蓋好,防止馬鈴薯過分的見光,曬成青色。如果是機器收割要處理好莖葉,注意挖掘的深度。在存放時,不要日曬,不要淋雨,注意凍害等。
結語:
馬鈴薯是黑龍江大慶地區的重要農作物,既是糧食又是蔬菜。通過對馬鈴薯品種的選擇、種子的處理、地點的選擇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在播種時要注意氣溫的選擇,適量的施肥,合理的灌溉。
參考文獻:
[1]宋永恒.北方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的探討[D].農林科研,2013(01)
[2]馬玉山.冬季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探析[J].農業與技術,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