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前言:就當前形勢來看,大豆種植的情況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效益較低、收入偏低以及大豆的生產水平不高等問題,這一系列問題都在推動著農民對大豆的種植技術提出更高的種植方式,以此提高其產量和農民的收人。大豆窄行技術和大豆大壟高臺技術時大豆密植技術中最主要和最常見的兩種,因此,通過這兩種技術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大豆的產量。
1. 大豆密植技術的概念及優勢
1.1大豆密植技術的概念
大豆密植種植技術是在三壟栽培技術的優勢下發展起來的,它是在這一基礎上適當的減小種植的行距,并擴大了株距以及促進了群密度的增加,極好的利用現代化的種植空間,良好的改善植株群體的種植布局,使大豆的種植更加合理科學,大豆植株葉的面積指數不斷增大,從而使其光合利用率得到極大提高,增加了光合產物的積累,最終實現了我國大豆密植的種植產量與效率。這就是大豆密植技術的概念,主要來看就是利用并結合很多有利的條件使得大豆的產量得到極大的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人力與物力,當然也極大地縮短了種植時間。
1.2大豆密植技術的優勢
大都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一直以來都供應全國的需求,有時甚至是銷售海外。我們以黑龍江的大豆種植為例來探討密植技術的優勢。黑龍江的大豆種植是世界上也比較出名的,但是最近幾年來其種植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產量一直不能增加,而且大豆的品質也一直處于中等水平,與美國等國家的大豆品質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黑龍江省嘗試用大豆的密植技術,這是大豆密植技術的一次創新應用。密植技術對提高大豆種植的產量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具體來說,密植創新品種與傳統品種相比,具有早熟、高產、高油等特征,而且大豆桿的強度與韌性也比傳統的品質好,非常適宜密植種植,而且這種創新品種比較喜水,也具有較好的抗旱性,耐貧瘠能力很強,在成熟期可以迅速脫水,縮短成熟時間。密植創新品種還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可以用大型機械收獲,這樣能極大地提高收獲的效率。
2.大豆密植技術的分類
2.1大豆大壟高臺密植技術
所謂的大豆大壟高臺密植技術就是指將之前傳統的小壟變成大壟,平作變成壟作,這樣的變化不僅增加了土壤庫容,而且還有利于大豆種植地的防旱排澇,這種模式其實就是旱澇綜防的栽培模式。將大豆大壟高臺密植技術和密植創新品種結合在一起種植,將會從根本上對大豆種植技術進行一次變革,使其取得更好地收獲,不僅是大豆產量的提高,還有大豆品質的改變。
2.2大豆窄行密植技術
大豆窄行密植技術就是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勻,葉面積指數提高,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將原來的行距縮小,但是株距相對擴大,使植株群體根系分布均勻,增加吸肥能力和范圍,改善植株營養狀況。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分平作窄行密植、大壟窄行密植、小壟窄行密植、壟上三行窄溝密植、半矮稈品種窄行密植等綜合配套模式。大豆窄行密植技術與傳統的70厘米寬行距播法相比,窄行密植種植可以增產20%以上。而在生產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和地塊,采用窄行密植的種植技術的大豆,其畝產能穩定增產到200千克以上。這就很好的說明了為什么大豆窄行密植技術在我國現階段應用的較為普遍,并且深受農民的喜歡。
3.提高大豆密植高產高效的技術
3.1科學施肥
不論在采用哪種密植技術,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科學施肥,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步驟。因為是非的多少直接關系著大豆的產量和品質。一般情況下,農民在施肥時需要采用的方法是分層深施,將種肥深施與葉面施肥結合,合理控制施肥量,按照要求進行施肥,切忌過多施肥和亂施肥。
3.2科學合理種植
科學合理種植就是指不管是傳統的種植方式還是密植技術種植,都需要將大豆進行合理的種植,采用正確的方式種植,在播種時,使用通用機播種,進行4行的精量點播。而種植的密度通常要定為2.7—3.3 萬株/畝。當然,如果種植的土壤肥力較高,條件較好,養分、水分都均充足,就可以適當降低其播量;然而土壤肥力較低、養分、水分不充足的貧瘠土壤就要增加播量,這樣其成活率就會提高,而且還可以節省一部分種子,降低其種植成本。
3.3化學除草
因為大豆的種植基本都是大規模播種,所以對于雜草的鏟除也就一定的難度。首先就得排除人工除草,因此化學除草成為了大豆密植技術中的一個有效除草方式。農戶可以選擇一些除草的專用藥物,利用先進技術進行清除。
3.4適時收獲
種植、施肥、除草完了之后就該進行收獲了,這也是最最重要的一個步驟。農民要掌握好大豆的收獲時間,適時收獲。最合適的時間就是當大豆的葉片全部脫落,等其莖干草枯,籽粒歸圓,顏色純正,并且含水量一定要少于 18%,這個時間段就是收割的黃金時間,利用好該時間,對大豆進行收割。
結語:大豆密植技術已經在我國的大豆種植業中有比較重要的作用了,而且這個作用會越來越突出,并且隨著這些技術的不斷被創新,會有更多的新的種植技術被應用到大豆的種植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大豆的品質和產量,還可以節省更多的種植成本。
(作者單位:150500哈爾濱市呼蘭區種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