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丁
摘要:在農作物種植中,病蟲害生態調控技術通過抗病蟲品種的推廣、優化作物布局及加強水肥管理的健康栽培基礎,結合農田生態工程、作物間套作、生草覆蓋等多樣性生物調控與保護自然天敵等技術,從源頭與滋生環境中控制病蟲害,提高農作物抗病蟲與抗害能力。
關鍵詞:農作物病蟲害;生態調控;預防措施
引言
在我國農業發展中,農作物蟲害是重要災害之一,其種類比較多、影響大,易爆發成災,在我國國民經濟與農業發展中,其覆蓋范圍與嚴重性影響比較大。化學農藥防治作為傳統防治方法,已經帶來了植物防效降低、農藥殘留超標、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1],現代農業,更應通過生態調控防治農作物病蟲害。
1、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問題
1.1缺乏病蟲害防治意識
當前,我國很多地區農作物病蟲害控制工作中,“注重應急防治、化學防治為主”的現象普遍存在,農民還沒有完全接納化學防治、農業、物理、生物及生態等方面的綜合防治措施,對先進防治技術有的農民更是一無所知。在化學防治過程中,藥劑選擇不當、用量不準、不及時、方法錯誤等問題也比較常見,從而引起費工、費藥、重污染、生物抗藥性強,嚴重危害農作物等后果[2]。
1.2農藥管理不夠規范
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農藥是非常關鍵的,其確保了農作物的豐收,但同時又是有毒的,如果管理使用不當,就會危害農作物,甚至污染環境,威脅到人畜生命健康[3]。當前,農藥經營市場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1) 農藥無證經營。一些農藥經營戶缺乏法治意識,農藥執法認識不正確、辦證意識低,經營規模不大,無證游擊經營。
(2)政府禁用、限用等農藥品種的銷售與使用比較常見。(4)農藥經營人員素質不高,農藥使用、病蟲害發生的知識掌握不充分,無法科學合理的銷售[4]。
1.3缺乏先進的防治手段
(1)農民病蟲害防治水平低,多以化學農藥防治為主,農業、物理及生物等綜合防治措施應用不多。
(2)方法不科學。在防治時間、農藥選用、配置濃度及使用等方面以主管經驗判斷為主,難以做到準確與及時。
(3)農民不清楚病蟲害發生規律,無法從病蟲害發生的關鍵環節解決問題,采用簡單防治方法,使得防治質量難以提高,效果不盡如人意[5]。
(4)缺乏先進的施藥器械。有些農民為了省錢,多采用工農-16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6],從結構型號、技術性能及制造工藝等方面,該噴霧器都比較落后,“跑、冒、滴、漏”現象嚴重,使得霧滴大,霧化質量不高,難以實現預期防治目標。
1.4病蟲害危害日益復雜嚴重
受種植結構調整、品種抗病抗病蟲差異、耕作制度及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重大病蟲害危害發生機率高,特別是在高發期內,病蟲害種類增加、范圍廣、程度重、時間長及頻率快[7]。
2、生態防控措施分析
2.1改善耕作環境
(1)改善生物生存環境,確保農田環境利于農作物生長[8]。在農業耕作過程中,土壤的破壞最為嚴重,坡地開荒、植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同時抬高河床、阻塞河道。化肥過量施用,造成土壤板結,有機質降低,影響農作物品質。另外,空氣質量、水體質量等因素也威脅著農作物的生長。應采取保護性耕作[9]、修復土壤[10]、植樹造林等手段,通過長期有計劃的實施,逐漸改善農作物耕種環境,避免土壤的破壞。
(2)改善農田生物類型,借助人為調控,引進或保護害蟲天敵,以此增加天敵種類與數量,降低病蟲害蟲源,阻礙病蟲害生長[11,12]。
2.2加強田間防控管理
(1)開墾荒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田生態系統,促使蟲害種類與數量發生變化。
(2)輪作。輪作方式的正確與否對農作物生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促使食性不寬的蟲害難以生存。
(3)犁耕。土壤犁耕對地下、或依賴農作物秸稈過冬的蟲害殺傷力比較強。
(4)調整作物播種與種植期。錯開農作物生育期與病蟲害高發期,降低危害。
(5)清理雜草,保持田園整潔。一般,雜草是蟲害越冬場所或寄主,為了確保蟲害隔年出現危害,因此清潔田園與雜草是十分必要的。
(6)排灌水。采用此措施,能夠有效惡化蟲害生存環境,特別是水濕性蟲害,其效果更是突出。
(7)施肥。合理施肥,促進農作物健康生長,提高其抗蟲害能力,同時施肥還能夠提高作物病蟲恢復能力,但如果施肥不當,就會削弱其抗蟲能力。
3、結論
綜上所述,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要積極優化栽培、改善作物布局及農作物品種,掌握其動態影響,堅持防控、不加重原則預防病蟲害。
參考文獻
[1]肖曉華.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策略與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 2008(10):92-94.
[2] 王泉章,丁志寬.農作物病蟲化學防治中的誤區及其技術規范[J]. 植物醫生, 2003, 16(4):36-37.
[3]夏雨. 完善法規制度建設,創新農藥管理措施——山東省農藥市場與使用管理經驗探討[J]. 農藥科學與管理, 2016, 37(5):1-5.
[4]吳志華. 農藥經營管理[J]. 湖南農業, 2016(4):37-37.
[5]周林.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6,15:62-63.
[6]孟新.如何正確使用背負手搖式噴霧器[J].山東農機化,2010(8):24-24.
[7]高太平, 李勝利.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河南農業, 2010(4):26-26.
[8]朱有勇. 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作物病蟲害的效應原理與方法[M].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12.
[9]謝瑞芝, 李少昆, 李小君,等. 中國保護性耕作研究分析—保護性耕作與作物生產[J].中國農業科學,2007,40(9):1914-1924.
[10]丁自立, 李書謙, 周旭,等. 植物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機制與應用研究[J]. 湖北農業科學, 2014, 53(23):5617-5623.
[11]Zhu Y, Chen H, Fan J,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sease control in rice[J].Nature,2000,406(6797):718.
[12]高東, 何霞紅, 朱有勇. 農業生物多樣性持續控制有害生物的機理研究進展[J].植物生態學報, 2010,34(9):110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