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玉婷
摘 要: 傾聽,是學生獲取信息和提煉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徑和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是一個重要的語文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堂上只有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保證活動有效進行。因此,語文老師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很重要。
關鍵詞: 小學生 課堂傾聽 傾聽習慣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盡管學生都在聽課,但存在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傾聽、過耳不過心、選擇性忽略等問題,因此,教師要加以悉心地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提高課堂傾聽質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當前小學生課堂傾聽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小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傾聽習慣尚未養成,出現一些問題,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缺乏良好的傾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進行提問,而學生對于其他同學的回答,往往不會認真傾聽,經常出現一名學生在回答,周圍其他學生在討論、事不關己等情況。另外,在教學中學生不能很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傾聽,在教師講解過程中會出現小聲討論、走神等情況,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地關注到,學生會不自覺地走進學習的誤區等。
其二,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據統計,小學生注意力最多能集中18分鐘,這18分鐘恰好是教師教學的黃金時期,過了這個階段,教師就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吸引學生的注意,進一步推進教學的開展。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不能長時間地關注一件事物,從而導致聽課效率低,如果教師始終滔滔不絕地進行講解,學生往往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課程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
其三,由于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對事物的認知、感悟等不同,學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選擇性失聰,忽視教師講解的一些內容。由于性格特點、對課程的喜愛偏向程度等不同,一些學生選擇性地傾聽一部分內容,而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會“選擇性失聰”,自動關閉語音接收開口,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不是學生能控制的,而是一種不自覺的心理狀態。
其四,課堂氣氛沉悶,教師教學形式不新穎,教學內容缺少吸引力。如何培養孩子們傾聽的好習慣呢?作為一線教師,我也著急過、煩躁過,靜下心來后,提醒自己不能焦灼,一定要追本溯源,尋找對策。孩子不會說、不會聽,就好像小時候不會走路一樣,需要家長指引。我們今天也在指引學生,孩子們從幼兒園的活蹦亂跳到小學一年級的規規矩矩,這期間的變化,像是翻過一座“山”。
二、提高小學生課堂傾聽效率的策略思考
1.教師以身作則。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地做出傾聽行動。在課堂中,當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專注地看著學生,放下手中的教案,停止走動等,全身心地投入教學。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聽不懂的問題的時候,要低下身子傾聽學生,并且以學生能聽到的聲音對學生進行指導。最后,當教師與學生進行提問交流的時候,要有意識地與學生互動,針對學生的觀點,無論是否贊同都要認真地傾聽,并且給予一定的指導等。教師的以身作則,能夠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等。
2.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傾聽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制定明確的傾聽規則,對學生提出一定的傾聽要求。傾聽要求包括:在他人回答問題時,要認真傾聽,不接話、不插嘴、不討論;當教師講解的時候,要認真地傾聽,集中注意力,不走神、不接話等;當遇到需要互動的問題時,要與學生積極地互動,認真地思考。在傾聽中,要養成專心、耐心、虛心的習慣。所謂的專心就是認真地聽他人說的每一句話,關注他們的思路觀點等;耐心是能夠等他人講解結束,而不隨意插話或是以其他形式打斷他人;虛心就是要接受不同的觀點,在自身的觀點與他人的觀點出現分歧的時候,仍然要認真傾聽,而不隨意打斷或是強調自己的觀點等。
3.豐富課程內容。
針對學生的選擇性失聰等問題,教師要提高教學水平,增強課堂的吸引力。盡管在教學內容方面,學生的喜好興趣等都是學生的不自覺行為,教師難以控制,但教師要主動將自己的課程設計得新穎獨特。小學生更適合接受直觀的內容,感性思維較發達,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使直觀形式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
4.為學生創建舒適的傾聽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適合傾聽的課堂環境,包括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創造和諧、互動、尊重的課堂環境。只有當學生處于被尊重的狀態時,才能勇敢地表達自己,在自己得到尊重的同時學會尊重他人,與班級學生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并且鼓勵學生互相尊重,在某位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提示其他學生保持安靜等。在組織學生傾聽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具體情況,把握學生的節奏。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每18分鐘就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教師在對學生提出要求的過程中還要尊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等,關注學生的成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當教師發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進行策略性思考,適當停下教學,采取做小游戲等形式,改進教學組織形式等。
5.明確要求,引導學生理解傾聽。
只有耐心地聽別人講話,把別人的話聽清、聽準,才能做出準確的應答。能否傾聽是學業好壞的分水嶺:能夠傾聽教師的講課和同伴的發言,學習成績就高;否則就低。如果沒有聽清他人的話或沒有聽完他人的話就打斷他人講話肆意發表自己的言論,是交流、談話中最沒禮貌的表現。開學的第一節課我就對孩子講明這些,要求他們在課堂上既要注意傾聽老師講課,又要注意傾聽同學的發言。我常常告訴孩子們:聽別人發言的時候,你就是小老師,能正確判斷同學說的是對還是錯,或者有什么不足,這樣你就會有進步。我還讓學生在本子上寫了一個“聰”字,引導學生觀察這個“聰”字是由“耳朵”、“眼睛”、“口”和“心”四部分組成的。我問學生:“你們想做聰明的孩子嗎?”學生都說想。我說:“聰字告訴我們只有上課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嘴巴說,用心思考的人才是聰明的人。”我引導學生知道“善于傾聽的學生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學生”,從而養成善聽的好習慣。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明確并不是發言才是參與,聽同學發言同樣也是參與,使學生逐漸養成善于聽別人發言的習慣。同時,在聽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別人的發言,邊聽邊想,吸取他人之長,充實自己。
整體而言,小學階段課堂傾聽能力需要培養,如此才能達到理想的傾聽效果,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特點及本學科教學特點,關注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最終推動教學的開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伶俐.“慧耳”是怎么煉成的——淺談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J].江蘇教育,2007(24).
[2]高天明,熊焰.英國小學課堂生態交往·監控·傾聽[J].課程·教材·教法,2007(09).
[3]張金福.傾聽——師生溝通的有效方式[J].當代教育科學,2007(16).
[4]周小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口語訓練方法談[J].考試周刊,2007(11).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2016年度甘肅省張掖市教育科研課題“十三五”立項課題《農村小學生課堂傾聽現狀及策略研究》(立項號ZYLX〔2016〕31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