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斌
旋耕機是與拖拉機配套完成耕、耙作業的耕耘機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強、耕后地表平坦等特點,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正確使用和保養旋耕機,對保持其良好的技術狀態,確保耕作質量尤為重要,現筆者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將旋耕機正確操作方法與調整總結如下。
一、旋耕機的正確操作
1、正確選擇旋耕機刀軸轉速和拖拉機轉速。為保證旋耕機在作業中碎土符合農藝要求,旱耕作業前進速度選用2~3km/h,水耕或耙地作業則可選用3~5km/h。對旋耕機刀軸轉速而言,一般旱耕或耕作比阻較大的土壤時選用低速擋,其轉速為200r/min左右,在水耕、耙地和耕作比阻較小的土壤時選用高速擋,其轉速一般為270r/min左右。
2、旋耕機作業操作。由于拖拉機的液壓懸掛裝置和動力輸出軸的結構有兩種形式,旋耕機升降操作也不同。一種是拖拉機液壓懸掛機構和動力輸出軸是分別傳動(如泰山-50、東風-50、上海-50等拖拉機),不管動力輸出軸是否轉動,旋耕機的升降可不受動力輸出軸影響。而另一種拖拉機的液壓懸掛機構和動力輸出軸是聯動的(如豐收-27拖拉機),采用這種機型,只有當動力輸出軸轉動時才能提升旋耕機。這種拖拉機在田間作業時,如遇到刀滾陷在泥里,刀軸轉不動,因負荷大而使拖拉機熄火,旋耕機就升不起來,這時應將動力輸出軸上的萬向節拆下,讓動力輸出軸空轉提升旋耕機,刀軸才能脫擋旋轉。
對具有分置式液壓懸掛機構的拖拉機(如東方紅-75/802等拖拉機)配套使用時,應將拖拉機液壓懸掛操縱手柄置于浮動位置。每次下降或提升旋耕機后,手柄應迅速放到浮動或提升位置,不要在壓降和中立位置上停留。下降旋耕機時,不可使用壓降位置,以免損壞機具。在耕深調節時也應先試耕一段,當旋耕機入土達到作業要求后,停止前進,固定油缸定位卡箍擋塊位置,作為最大耕深限制位置,此后再操作升降手柄,就不會損壞旋耕機。
懸掛機構是半分置式的具有位調節裝置的拖拉機,可以不設限深裝置,穩定耕深由位調節操縱手柄來控制,這與只具有力調節裝置的分置式懸掛機構的拖拉機相比,當用浮動位置工作時,旋耕機在自重的作用下,耕深將隨土壤堅實或松軟程度不同而變化,故在作業時,最好安裝限深裝置來穩定耕深。旱地作業時可采用限深輪或滑橇式限深裝置,水田作業可采用滑橇限深裝置。目前,因國產拖拉機多為半分置式,具有力、位調節操縱手柄懸掛機構,旋耕機均未設置限深裝置。
二、旋耕機的調整
1、軸承間隙的調整。其調整有兩種方法:一是增減墊片。凡內圈位置固定,外圈可調的軸承,可用增減軸承蓋處墊片的方法來調整軸向間隙。采用這種方法調整軸承間隙主要有:1m旋耕機第一軸、1.25~1.75m側邊傳動旋耕機第一軸和第二軸上的圓錐軸承,中間傳動旋耕機圓柱齒輪軸及刀軸花鍵軸處的圓錐軸承。檢查調整后的軸承間隙,若沒有測量儀器和專用工具,可憑經驗用手轉動軸,應無明顯的軸向竄動并轉動靈活,如過緊,轉動困難,則應增墊片,遇松則應抽去墊片。二是調節螺母。凡是外圈固定,內圈可調的軸承,可采用此法來調整軸向間隙。采用此法調整主要有:1m旋耕機中間齒輪箱第二軸,1.25~1.75m側邊傳動旋耕機中間齒輪箱第三軸上圓錐軸承,中間齒輪傳動旋耕機齒輪箱的錐齒輪軸(第一軸)圓錐齒輪。調節方法為(以1m旋耕機為例):先擰緊大錐齒輪端部圓螺母,鎖好止推墊片,然后擰緊另一端圓螺母,用手使軸承轉動,直到它不能憑慣性力再轉動,而后用木榔頭敲擊軸,使軸承內外圈緊靠,再復查軸承預緊情況,調好后用鎖片鎖緊圓螺母。
2、鏈條的調整。鏈條調整應注意鏈條松邊過松而發生爬鏈現象,過緊則會加重磨損。在進行調節時,注意頂向張緊滑軌的力應在5~10kg內,能壓動松邊鏈條為宜,若用勁壓不動,則表示鏈條太緊。
三、常見故障排除
1、旋耕機工作時跳動由土壤堅硬或刀片安裝不正確造成的。排除方法:降低機組前進速度和犁刀轉速,并正確安裝刀片。
2、旋耕后的地面起伏不平原因是機組前進速度與刀軸轉速配合不當。排除方法:適當調整二者之間的速度。
3、旋耕機工作時有金屬敲擊聲原因主要有:傳動鏈條過松后與傳動箱體相碰擦;犁刀軸兩邊刀片、左支臂或傳動箱體變形后相互碰擊;刀片固定螺釘松脫。排除方法:調整傳動鏈條張緊度,矯正或更換嚴重變形零件,擰緊松脫螺釘。
4、犁刀變速箱有雜音由安裝時有異物落人,或軸承、齒輪牙齒損壞引起的。排除方法:設法取出異物或更換軸承或齒輪。
5、旋耕機負荷過大 由耕深過度,土壤粘重、過硬造成的。排除方法:減少耕深,降低機組前進速度和犁刀的轉速。
6、旋耕機犁刀軸轉不動原因主要有:齒輪或軸承咬死;左支臂或傳動箱體變形、犁刀軸彎曲變形;傳動鏈條折斷或犁刀軸纏草堵泥嚴重。排除方法:矯正、修復或更換嚴重變形、損壞的零件,清除纏草的積泥。
7、旋耕機間斷拋出大土塊原因主要有:刀片彎曲變形,刀片折斷、丟失或嚴重磨損。排除方法:矯正或更換刀片。
(作者單位:151100 黑龍江省肇東市農機安全監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