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英
摘要:白魔芋是金陽縣的優勢農產品,隨著白魔芋產業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合作社發展大壯大對做大做強金陽白魔芋產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梳理了金陽縣白魔芋合作社的發展現狀,成效和困難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合作社發展緩慢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白魔芋專業合作社 現狀問題 對策
金陽縣是“四川省白魔芋之鄉”,“全國魔芋產業發展十佳基地縣”,“國家地方品種標志保護縣”,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金陽縣白魔芋地方特色產業,到2016年全縣白魔芋種植面積已達到4萬余畝,其中魔芋良繁基地建設0.5萬畝,常規種植3.5萬畝,已建成了馬依足、放馬坪、對坪、派來、蘆稿、紅聯等6個良種繁育基地,實現商品芋總產量3萬噸,種芋1000噸,加工芋角2500噸,芋農收入1.2億元,人均收入600元以上,計劃到2020年全縣爭取達到魔芋種植面積11萬畝,其種植區域覆蓋全縣5個片區,20余個鄉鎮,白魔芋已經成為全縣芋區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支柱產業。金陽縣種植白魔芋雖然具有自然、氣候、土地資源、國家政策扶持的優勢,但長期以來許多產區廣種薄收、供銷不平衡、產業后續服務不足等原因致使品牌效益難以凸顯,發展壯大白魔芋專業合作社,對做大做強金陽白魔芋產業,促進芋農增收,如期實現金陽脫貧奔康具有重要意義。
1、白魔芋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近年來,金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突破口,提出了“群眾依托能人、能人依托企業、企業依托市場、市場依靠政府”的發展思路。在這一發展思路中,農民專業合作社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通過成立合作社引領將增加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有效提升產品質量,增加產品效益,使農民利益最大化。通過幾年來的發展,金陽縣魔芋合作社從2014年1家發展到2016年9家,分部在7個鄉鎮、9個行政村,入社社員達4500余戶,目前金陽魔芋專業合作社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1.1基地建設型:這是金陽白魔芋專業合作社的主要類型,其中包括桃坪鄉利民、梁坪村紅力、馬依足鄉江山等三家,主要以白魔芋基地種植為主。2014年來在它們的帶動下共有300余戶農戶參與了魔芋規范化種植,三年來合計進行魔芋良繁基地建設4200畝,實現商品芋產量3000噸,生產種芋800芋噸,實現人均增收1600元。
1.2市場發展型:金陽縣永信白魔芋專業合作社及天地精華合作社兩家,主要以外地企業及科研院所聯合,開展魔芋產品的精深研發和銷售。其中永信白魔芋專業合作社在發展初期便在縣政府、縣魔芋辦支持下與國家魔芋協會、西南大學聯系,在我縣放馬坪鄉石爾且村進行白魔芋高產示范園建設800畝,在該基地帶動下,石爾且村98%的農戶已經自愿從事魔芋種植,是該村成為金陽名符其實的魔芋生產第一村。天地精華魔芋合作社還利用自身優勢將金陽魔芋產品通過網絡銷售等渠道推向內地市場,讓更多的人認識金陽白魔芋,讓金陽白魔芋走向全國。
1.3村辦企業型:蘆稿鎮油房村永勝合作社、派來鎮炭山村同心合作社就是村辦合作社的典型。該類型合作社由村兩委牽頭成立的村集體經濟實體,屬村集體所有,合作社收入由村集體分配,村委班子帶頭因地制宜興辦合作社不但可以有效帶動農戶發展,亦可解決我縣許多村長期以來村集體經濟處于空白的局面。
2.金陽白魔芋專業合作社存在問題
金陽白魔芋農民專業合作社近年來有了較快發展,但距全縣農村經濟發展和專業合作社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2.1合作社農戶的認識和觀念有待于改變
由于對合作社的性質、發展定位,發展前景和運營模式缺乏深入的了解,導致相當多的農民乃至有的基層干部對合作社的性質認識不足,合作意識差,沒有把合作社作為一個實體企業來經營管理,使合作社作用僅停留在協會的服務層面上。
2.2合作社內部管理不夠規范,決策不夠民主。
白魔芋專業合作社成員文化程度低、專業知識缺乏、對市場了解不足的現象,雖然白魔芋專業合作社都進行了工商注冊登記,但理事會、監事會流于形式,導致白魔芋專業合作社的日常運作和管理的隨意性大,對一些重大事項和活動沒有通過成員大會討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合作社正常運營和平穩發展。
2.3政策性資金扶持力度不夠,組織運作困難。
合作社資金周轉困難,政策性資金扶持力度不夠,造成合作社發展乏力,資金瓶頸嚴重制約了全縣白魔芋專業合作社的平穩運營,甚至一些合作社還存在空殼現象,沒有開展具體業務。
2.4合作社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成員素質不高。
合作社是新型農業經濟組織,需要有“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受尊敬、愛奉獻”的專業管理人才,我縣合作社管理骨干相當缺乏,加之部分社員合作意識差,毀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合作社經營困難。
2.5合作社科技支撐乏力,品牌建設滯后。
大部分合作社基本上以初級農產品生產為主,對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的少,缺乏對無公害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地方名牌認證認定的認識和行動,產品宣傳、包裝重視程度不夠,進而造成合作社效益低、發展緩慢,資金不足的惡性循環模式之中。
3、白魔芋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3.1 加大宣傳教育引導,在認識上求突破。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加大對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規、合作社政策扶持、經營管理、利益分配、社員權利義務等進行宣傳發動,提高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科學認識水平,增強合作意識。同時大力宣傳一批內部運作規范、標準生產好、品牌運作好、示范帶動好的合作社典型和一批優秀合作社帶頭人的先進事跡,努力形成全社會關注合作社、了解合作社、支持合作社的良好氛圍。
3.2加強合作人才培訓,在提高素質上求突破。
全面加強合作社人才培訓,增強合作社核心競爭能力,將合作社成員培訓納入全縣農民培訓項目計劃,重點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經營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和技術骨干進行培訓。切實提高理事長的綜合素質,增強專業管理能力、技術服務能力、市場把握能力、市場風險預測能力、產品營銷能力。全面建立合作社輔導員制度,實施“專家進社”服務行動,鼓勵科研人員、農技推廣人員等到合作社任職、兼職或擔任技術顧問,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3.3科學構建發展模式,在創辦方向上求突破。
鼓勵多主體、多類型、多層次興辦白魔芋專業合作社,在組建主體上,鼓勵種養大戶、農技推廣部門、供銷合作社、龍頭企業、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等發揮各自優勢,牽頭興辦或加盟白魔芋專業合作社;在組建類型上,根據農民需求和組建條件,重點發展與社員利益聯結較為緊密、統一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跨區域、集團式發展。鼓勵和支持白魔芋專業合作社拓寬服務領域,增加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開展生產基地和農產品認定認證申報,組織農產品銷售,開拓省內外市場。鼓勵農民通過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立專業合作社,或鼓勵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作價出資,實現增資擴股,以壯大發展規模。
3.4強化規范運作引導,在提質增效上求突破。
合作社建設重在規范,要重點抓好“運行職責、規章制度、生產經營、民主管理、出資管理、產權歸屬、財務管理、利益關系、農超對接、檔案管理”十大問題規范。種植環節做到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標準、統一農資配送;經營環節做好經營業務、市場對象、市場策略、生產策略、財務管理等方面規范,促進合作社提質增效。
3.5發揮后勤保障、服務作用,在互助協作上求突破。
村兩委會要依托組織優勢,發揮資源調配、關系協調等功能,為合作社提供發展條件。健全運作機制,重點建立完善組織管理、利益分配、積累發展、監督約束“四個機制”。出臺土地流轉配套政策,鼓勵農戶土地流向白魔芋專業合作社,對土地后流轉的貧困人群,優先進行勞動技能培訓,安排就地務工,對規模流轉土地,且經營效益好的主體,按土地流轉規模大小,予以政策性獎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