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輝

摘要: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雖然遼闊的國土面積與豐富的物種讓我國占據了很多的優勢,但是,這些物質上的資源儲備一旦除以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后,就會制轉變為劣勢。我國的國土資源當前就是這樣的一種現狀,主要的表現是農業發展的前景一直不是很好,我國的國土資局當前工作的重點就應依據農業當前的環境基礎狀況制定出更為科學合理的管理手段與條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
關鍵詞:農業發展現狀;環境保護;體系構建;創新工程
我國國土資源管理上的部門對我國當前的國土資源管理上的現狀進行了認真的分析以后,針對問題上的表現進行了措施上的提出,這些措施上的內容主要是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解決與處理上的一些決定。這些條例政策的出臺,讓我國的農業上的環境得到了較為科學的管理。與此同時,這寫內容的出臺,也讓我國的農業上的發展得到了相應的保障,讓我國的農業上的保護管理體系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
1農業環保機構職能體系的創新建設
農業環保機構職能體系的創新建設,主要包括管理責任的新含義、建設內容的新觀念、發展生產的新要求三大方面。
1.1堅持統一管理與部門分工負責的新含義
作為面對整個國土的環境保護,應該歸口環境保護部門統一管理,協調關系,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包括制訂保護環境的規劃、加強環境的立法和執法、組織學術交流、推廣保護環境的新技術、開展環境污染治理等的宏觀管理,直接對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在環境保護部門統一宏觀管理的前提下,應調動和發揮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部門的積極性。中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應該由農業部門來做,在國家環境保護法規定的范圍內,結合農業生產發展對環境影響的特點,積極制訂本部門的環境保護規劃,開展立法和執法,組織技術推廣,利用本部門人、財、物、技的優勢,加大部門內的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以減少對大環境的負影響。
1.2強調農業基地建設與生產、生態、生活相協調的新觀念
國家為了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產品產量,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這對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從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單純的建基地,可能會出現顧此失彼,不利于可持續發展和提高農產品質量。因此,今后國家建各類農業生產基地,如果能與發展生產、保護生態、提高生活質量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統籌規劃,科學實施,將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1.3追求農產品總量增加與農業商品生產的新要求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追求農產品總量增加,對解決溫飽是非常必要的。近20年的農村改革,使農產品由溫飽到商品的跨越,特別是十五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農業生產由產品生產向商品生產邁進,那么,市場農業對商品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價廉物美,又要安全質優。要實現農業商品化生產,必須從基地選擇、品種選用、技術推廣等全過程實行生產與生態協調,高產與無公害技術結合的全面管理,而要實現這一科學管理,只有農業部門才能做得到。
2農業環??萍及l展體系的創新建設
我國農業環保科技發展的體系在創建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農業環境上的建設,其次是使用高科技手段對農業環境進行管理,最后是農業環境上的管理, 主要的管理原理構造詳見下圖。(圖一)
圖1農業環保體系建設圖
2.1規范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的整體協調性
生態環境在建設過程中首先要進行保障的是整體協調性上的處理,要求工作管理人員需要對農業資源上的建設與使用進行整體性的規劃,實現資源生態上的協調性發展,在土地資源管理條例運行過程中可以得到相互補充與運用的處理。
在對農業生產活動進行規范與處理時,管理人員需要根據生態環境的基礎情況,對重點內容進行分布。在管理過程中要使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將生態資源進行最大化的利用,防止這些不可再生的生態資源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浪費的情況。與此同時,農業生產工作人員也應該利用多年的探索以及農業管理經驗,對生產活動的發展方向以及趨勢進行掌握。
2.2提高農業環保監測的科學性
農業環保監測技術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這種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主要對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生態環境以及農產品生產出售過程中的毒物質殘留進行檢測。這項技術應用的面積非常廣,不僅可以對農田環境的質量進行監督,也可以對農產品生產基地以及農田污染等方面進行污染指數上的測評。
3結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知道,我國農業環保上的工作重點應該放置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污染物檢測量上,只有在源頭上將農業污染上的問題進行處理,才能保障農業環境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凈化。環境監督人員也要利用當前高薪技術上的支持,對農業環境保護工作進行制度上的管理與革新。讓這項工作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可以取得更多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梁曉麗. 關于農業環境保護的一些思考——以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為例[J]. 江西農業. 2016(13)
[2] 周眉生. 農業環境資源保護的技術經濟學對策探討[J]. 山西農經. 2016(13)
[3] 王永潔,趙亞峰,劉希鳳. 拓寬渠道 加大保護——談寧夏農業環境保護投融資[J]. 共產黨人. 2007(10)
[4] 汪榮勇,高立兵,高立. 我國農業環境保護現狀分析及應對措施探討[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