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思均
習總書記在全國健康會議上提出要“建設健康中國”,健康以食品為先,而食品安全是健康中國最基本的前提。我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生態大省,天藍水碧,土寒壤沃,為綠色農業提供了天然基礎,為安全食品提供了源頭,我省應該為健康中國做出應有的貢獻。然而,我國第一農業大省,卻不是富省、強省,這與我省農牧業產品加工落后有直接關系。因此,我省要由農業大省成為農業強省,實現“大糧倉”變“大廚房”,必須提升我省農牧業產品加工水平,創響綠色、安全品牌,打造安全綠色食品加工產業航母,這樣才能實現“健康中國,富裕龍江”的目標。
目前,我省農業轉型的最大瓶頸就是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和品牌。以糧食加工為例,據統計,今年我省糧食產量一千二百多億斤,全省糧油加工業入統企業1890戶。截至2016年10月末,全省糧食加工企業累計開工生產1669戶,累計消耗原糧326.2億斤,而我省年原糧加工能力為有1184.8億斤。其中水稻加工企業累計開工生產1379戶,累計消耗水稻181.4億斤。而我省水稻年產量大約在600億斤左右,加工率不足45%。此外,我省的糧食精深加工程度很低,以玉米為例,每年有65%以上只做簡單的收購、烘干、貿易外運,在華北以南各地區被加工生產為淀粉、高營養玉米胚芽油、酒精等醇類、醛類產品,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價值。而我省只有少數的深加工企業,僅僅是做簡單的工業轉化,處于初級加工、淺加工的起步徘徊狀態。我省禽畜加工和乳制品加工業存在同樣的問題,日處理鮮奶2.1萬噸,局全國第一,生豬、蛋禽生產也居全國前列,但在全國數萬億的銷售市場中,卻排名落后。廣受全國歡迎的龍江山珍產品在市場上也遭遇同樣的尷尬。
面對生產和市場的雙重擠壓,我省農業大省要“轉方式,調結構”,就必須 “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發揮龍江優勢,打造產業航母,把“大糧倉”變成“大廚房”。為此建議:
一、上升國家戰略,爭取政策支持在龍江建設國家級安全綠色食品產業園。
健康中國是國家發展的基礎,發展安全綠色的食品產業應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整合資源,在利用現有財政、稅收等優惠政策的基礎上,爭取國家加大對綠色安全食品產業的政策傾斜,爭取國家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借助政策優勢和資源優勢,吸引國內外知名食品生產企業進駐龍江,形成多個國家級食品產業園區。同時對產業園區進行系統規劃、合理分類,使生產更加集約、高效,使農畜產品在一個園區內就完成從初加工到精深加工的全過程。
二、轉變發展方式,以綠色安全食品產業打造我省農業發展新引擎。
黑龍江要把過去單純的追求加工能力,轉到安全綠色食品精深加工上來。新修訂的《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針對我省特點,做出了依法禁止種植轉基因糧食作物的規定。我省要抓住機遇,打造寒地黑土非轉基因食品戰略品牌;種植生產無公害綠色食品、無化肥有機食品;開發林下經濟生產的木耳、蘑菇、山野菜、礦泉水等綠色產品。要發展綠色畜牧業,加快“糧變肉”“草變乳”過腹增值,推廣“奶牛牧場+青貯種植”模式,生產綠色有機的肉制品和綠色奶源乳制品。要在黑龍江農業種植區、畜牧區和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堅持開展農畜產品質量可追溯活動,強化農畜產品生產全過程監管,維護農畜產品質量安全。
三、調整產業結構,以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創造經濟增長新亮點。
精深加工是糧食產業鏈條中最高層次、最增值環節。在日本,水稻能開發出300多種大米產品、30多種化妝品。應充分利用我省的糧食加工基礎,推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要培植壯大龍頭企業,以品牌戰略推進糧油和乳制品精深加工。積極扶持九三糧油、完達山乳業、飛鶴乳業等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優質品牌,鼓勵企業采取聯合、合作等方式整合同類名牌品牌資源,扶植壯大一批骨干企業,形成各類骨干企業群。 要加快科技創新,采用新工藝,引進新技術。建立經常性、長期性和規范性的產學研合作機制,開發主食工業化產品、嬰幼兒零食輔食乳制品和營養保健食品等新產品。通過生物技術、精細化工技術等高新技術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要強化政策扶持和行政服務,打造發展精深加工的良好氛圍。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各級財政、金融、稅務等部門對糧食科研和高新技術項目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投入。密切企業與科研院所的關系,幫助企業研究解決產品、工藝等方面難題。
四、拓展銷售渠道,以“互聯網+”探索安全綠色食品銷售新出路。
借助“互聯網+”轉變傳統經營模式,拓寬“大廚房”送餐渠道。推進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實現農畜產品大規模網上銷售。依托“生態黑龍江”電子商務平臺以及省直各部門、各市縣開辟的網上營銷渠道,組織農畜產品經營主體開設網上門店,利用網上營銷渠道銷售產品,形成農畜產品電商集群。建立健全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夯實網上營銷基礎。把農畜產品的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關鍵生產過程的視頻資料等內容錄入產品追溯信息中,讓消費者通過掃描產品二維碼即可看到這些信息,提高生產過程透明度。打通制約產品運輸的流通瓶頸,加快糧食主產區的物流節點和流出通道建設,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運轉效率。
五、加大宣傳力度,以安全綠色食品品牌占領中高端市場新高地。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社會消費理念和水平的根本轉變,追求自然、營養、健康、品牌、時尚的中高端消費群體不斷壯大。應以“綠色、健康、時尚”為宣傳點,打造龍江綠色品牌占領中高端市場。政府應作為宣傳推廣龍江產品的旗艦,對龍江健康安全的綠色農畜產品進行戰略性宣傳推廣,以政府的公信力作為龍江綠色產品質量的堅實保障。企業對產品的宣傳不應僅局限于電視廣告這一形式,應該針對中高端消費群體將廣告宣傳擴展到各大門戶網站、視頻網站、時尚健康雜志等,甚至可以選擇在影視作品中進行廣告植入。也可以在微信、各大網絡論壇進行軟文推廣,讓更多消費者對龍江綠色農畜產品有更深入的了解,營造“產自龍江即代表品質保障”的氛圍,讓更多產自龍江的綠色食品“質優價更優”“產的好,賣得更好”,使黑龍江由“大糧倉”變為遠近聞名的“生態大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