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秋
摘要:楊樹生產的關鍵在于對苗木質量的把握。尤其現階段城鎮化進程中對綠色生產的倡導,更要求做好苗木管理以使造林質量得以提高。但楊樹整個生長過程中,若忽視日常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極易使苗木質量受到影響,不利于優質高產目標的實現。因此如何做好楊樹病蟲害防治與管理成為當前楊樹種植中需考慮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楊樹 病蟲害 防治 措施
1.楊樹病害
1.1楊樹爛皮病
1.1.1發病癥狀:爛皮病產生的原因多由于樹苗存在病原真菌,其會對整個林木進行感染,通常除楊樹外,其他樹種如槐樹或榆樹等也易感染此病癥,往往被稱為出疹子或腐爛病。其在發病中主要表現為兩種形態,其中一種為枯梢型病癥,無論大樹、幼苗或苗木一旦出現爛皮病,枝條處表現為枯死癥狀,通常由初期暗灰色逐漸擴展,持續一周后使枝條逐漸枯死。另外一種為干腐型癥狀,多集中在分叉或主干等方面。病癥初期主要以腫脹、水漬病斑的形式存在,在失水后往往存在下陷可能。病癥后期多表現出黑色小突起,加上氣候條件的配合會使病斑以極快的速度進行擴展,嚴重情況下皮層將呈現剝離與腐爛等情況,病癥持續一周左右,樹梢處可枯死。對其在防治過程中要求做好壯苗與大苗的培育,若需利用苗圃栽培應注重苗木具備較好的排灌條件且具備一定的土壤條件,且在起苗或運苗中避免對根莖產生傷害。
1.1.2防治措施:可利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進行噴施,確保苗木病菌得以及時消除,若苗木病菌極為嚴重且存在病蟲可直接采取銷毀措施。
1.2楊樹潰瘍病
1.2.1發病癥狀:潰瘍病多在樹皮內存在,且帶有一定的感染性。通常楊樹生長中很難發現此病癥,直至寄主生長呈衰弱態勢下才表現出一定的病癥。從病癥特征看,一般在18℃~25℃溫度下,楊樹莖部有皮孔、死芽或傷口的存在,形成的壞死病斑表現出黑褐色且以不規則形狀存在,一旦病癥持續一周且在枝條或樹干中都有所存在,樹苗很可能發生枯梢甚至死亡的現象。對此病癥,晚秋或早春應尤為注意,樹皮可能有水泡狀病斑或水漬狀病斑。假使發現苗木上部出現枯死情況,可判斷此時病斑內部存在大范圍壞死情況,且樹干被病斑包圍。即使潰瘍病不嚴重,在病癥發生第二年也可看到大量散生小黑點在樹皮中出現。
1.2.2防治措施:對于起苗或栽植等都應避免對樹干造成創傷。當完成栽植過程應做好澆水工作,使其成活率得以提高。栽植前還需做好苗木檢疫工作,及時對病枝干進行清除。若需引入藥物防治方法,在實際防治過程中應做到春秋防治結合,可將3度Be石硫合劑或50%退菌特100倍液進行噴施,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楊樹蟲害
2.1地老虎蟲害防治
2.1.1發病癥狀:楊樹地老虎蟲害多表現在小地老虎方面,一般在幼苗葉面或葉徑中可發現群集的幼蟲。而一般在3齡以上幼蟲方面,多在夜間對幼苗進行侵害,直接將其拖入土中進行取食,破壞幼苗的健康生長。
2.1.2防治措施:(1)對幼蟲采取誘殺的方式,如將敵百蟲適量拌入雜草中并在苗圃中放置,能夠對幼蟲進行誘殺,(2)是利用藥劑形式。防治中用于楊樹地老虎蟲害防治的藥劑除敵百蟲外,也可選擇75%辛硫酸乳油1000倍液,既可直接在幼苗周邊噴灑,也可在幼苗上進行噴灑,或直接將藥劑灌入土中,對幼蟲消滅具有良好的效果。
2.2螻蛄蟲害的防治
2.2.1發病癥狀:楊樹螻蛄蟲害多表現在東方螻蛄方面,其屬于雜食性害蟲,對許多樹木幼苗或一般農作物都有一定的危害。通常在土壤中活動的若蟲、成蟲極易直接咬斷幼苗或取食種子,使苗木根部以亂麻狀的形態存在。
2.2.2防治措施:若危害程度較低,可引入毒餌法,將拌和后的毒餌在苗床中進行1.5~2.5公斤的噴撒。若危害性較大便需直接采取藥劑噴灑方式,可通過辛硫磷顆粒劑的使用,將其摻入少量細土,在此基礎上向地面進行播撒。另外,楊樹管理中對于害蟲的殺滅也可直接引入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其防治效果也較為明顯。
2.3蠐螬蟲害的防治
2.3.1該類型蟲害多以腐食性種類為主,通常在楊樹中造成為害的多體現在如大黑鰓金龜等,為害性極為嚴重。其能夠在幼苗下對根系或根莖進行咬食,若苗木出現傷口很可能有病菌侵入其中,引起病害現象。通常蠐螬蟲害出現后,苗木的特征主要表現在輕拔便可使苗木拔出,且苗木根部以整齊切口的形式存在。
2.3.2防治措施:在苗木生長期發現有蠐螬為害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25%異丙磷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在苗床上開溝或打洞灌溉根際毒殺蠐螬。利用蠐螬不耐水淹的特點,可在每年11月前后冬灌或5月上中旬適時澆灌大水,并保持一定時間,水久淹后,蠐螬數量會下降。還可以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減少蠐螬的發生數量。
(作者單位:164700黑龍江省拜泉縣興華鄉政府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