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濤
摘 要:綜合應用先進的種植和管理技術有助于林木成活率的提升,鑒于此,本文從林木、牧草、棗糧復合林業生態經營模式三個角度出發,對具體的栽培種植技術及應用實踐展開了探討,希望對我國相關領域的全面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林業;栽培種植技術;應用實踐
一、 林木栽培種植管理技術及應用實踐
(一)準備工作
種植林木前,應全面調查土壤環境,同時結合樹木成長特點及需求有針對性的展開分析。在以上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必須對專項管理技術措施進行制定,從規劃種植基地入手,提升造林工作的針對性,在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的基礎上,實現搭配種植各類品種樹木的目的[1]。實際種植以前,還必須充分檢查林木的健康條件,嚴禁種植受病蟲害侵襲的樹苗,要想保證樹苗的健康生長,就必須科學的整改種植地。
(二) 林木栽培種植管理
在對苗木進行種植的過程中,應保證其擁有約為4cm直徑的樹干和完整的根系,同時,枯萎以及被害蟲啃食的現象不存在于樹葉表面。對種植點應進行均勻的設計,確保苗木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接受到充足的光合作用。嚴禁不合理的操作破壞苗木的根系和枝葉。
栽植中,首先應構建40cm的溝槽,溝槽中的坑應擁有50cm3,應用腐熟糞肥10kg和磷酸二銨0.25kg進行施肥處理,將其同回填土進行均勻攪拌,種植中,必須保證苗木形成了30~40cm的根幅[2]。將6號生根粉溶液噴灑在苗木根系部位以后才可以進行定植,定值后需即刻進行首輪培育水的澆灑,灌溉應沿著溝槽進行,2天后再進行扶直和夯實處理。第二輪澆水工作應在首輪澆水以后10~15天內進行,夏季植物生長的過程中,還必須進行第三輪澆水,值得注意的是,涂白處理應在首輪澆水以后進行。
通常,幼苗在生長的過程中,每年的除草工作最少應保持3次,將凍水淋澆在苗木上,可以提升樹苗抵御低溫環境的能力,同時,還應將返青水淋澆到春季植物上,同時將0.25kg的速效氮肥尿素施加到每一株植被上,為其健康生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 牧草栽培種植管理技術及應用實踐
在對牧草進行種植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同樹木種植進行結合,從而推動畜牧業的發展。而牧草種植的過程中,其不僅沒有對土壤的較高要求,同時可以被種植在樹林的空隙處。在收割牧草時,可以在秋季進行,而對收割后的土地進行有效處理是管理人員的工作重點。同時,還必須徹底清洗雜草、旋耕土壤,為下次牧草種植創造便利的條件。
春季是最佳牧草播種的季節,牧草擁有生長周期短的特點,因此在對牧草進行種植的過程中,要想提升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可以將一定的肥料施加到培育前的土壤中。
清理維護是牧草管理的關鍵措施之一,管理人員應對雜草生長的狀況進行定期的觀察,通過有效清除,避免牧草生長過程中所需的養分減少。在沒有足夠自然降水的背景下,灌溉應以人工的方式為主,在對牧草種子進行播種的過程中,應保證2cm的深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為牧草的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 棗糧復合林業生態經營模式栽培種植技術及應用實踐
(一) 定植
開溝、澆灌等準備工作應在上凍前進行。定植工作應在次年4月下旬開始,2m×8m為株行距,每667m2可以種植41株植被。為促進苗木的健康生長,成活以后的植被必須立即實施除草工作。
(二) 基肥
栽植過程中使用的底肥應以有機肥為主,棗樹在接下來每年的生長過程中,都應當施加基肥,具體施肥時間為落葉后至次年發芽前。此時可以綜合應用無機肥和有機肥作為基肥。
施肥方法如下:在距離樹干0.5m處的位置挖溝,0.5m和0.4m為深度和寬度,將2500kg腐熟豬糞應用在每667m2的溝內,同時還應將0.25kg的磷酸二銨和尿素施加到每一株植被上,在溝內一起進行深埋;而次年施肥時,應在距離樹干0.8~1m處的位置挖溝,0.5~1m和0.4m為深度和寬度,將2000kg腐熟豬糞應用在每667m2的溝內,同時還應將0.5kg的磷酸二銨和尿素施加到每一株植被上。
(三) 冬季修剪
定干時,應保證擁有1.2~1.5m的干高;在對主枝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將短截的方式應用于發育強壯的棗頭上。在對中心主枝進行確定以后,短截應在80~90cm處進行[3]。接下來植被在一年的生長過程中,應在恰當的位置對4~6個骨干枝進行培養,同時將1~2個側枝預留在每個骨干枝上,這樣以來,樹形在生長的過程中,將逐漸生成自然圓頭形和自然疏散分層形。
(四) 病蟲害防治
桃小食心蟲、棗飛象、棗樹銹病以及棗炭疽病等都是棗樹生長過程中的常見病蟲害。在對病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可以對1:2:200倍液的波爾多液進行應用,將其在噴灑在植被上,次數為2次,分別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在對黃刺蛾等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應對2500倍液的溴氰菊酯進行應用,藥物噴灑的時間為6月底~8月月底;在對病害進行防治的股從中,可以對5°Be石硫合劑進行應用,藥劑噴灑應在棗樹芽萌動前進行。
在對以上栽培種植技術進行綜合應用的背景下,棗糧復合林業生態經營模式將得到有效完善。
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人們的思想意識不斷提升,對日常居住環境的綠化水平以及生態環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林業栽培種植的重要性突顯出來。而要想提升林木的成活率,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科學的使用栽培種植技術,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林業栽培種植的效果,為林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昌玉.創新種植技術發展珍稀樹種提高林業品相[J].農業與技術,2016,36(7):145-146.
[2] 侯遠瑞,蔣炎炎,龐世龍等.桉樹人工林下雞骨草種植技術及效益評價[J].廣西林業科學,2016,40(4):330-332.
[3] 趙景奇.探析果樹栽培管理措施和種植技術要點[J].農業與技術,2015,35(15):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