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曄
摘要 在文化創意產業與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會展行業與文化產業、信息傳播領域不可避免地發生交互、融合。本文以實地調研為依據,從題材分布、文化創意手段和新媒體技術使用狀況等多個方面,對京津冀地區會展業與文化創意、新媒體產業融合狀況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期對區域會展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 京津冀;會展;文化創意產業;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363(2017)03—0007—02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北方會展業最發達的地區,整體會展水平較高。在文化創意產業與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會展行業與文化產業、信息傳播領域不可避免地發生交互、融合。在會展活動的策劃、運作、宣傳、展示的過程中,文化創意理念不斷滲透,新媒體技術和傳播形式也越來越多地得到應用,使現代會展更好更快地發展,并發生內涵和功能的轉變。
1京津冀地區會展題材與文化創意、新媒體產業融合狀況
京津冀地區會展業發展以北京市為龍頭,展覽題材、形式多借鑒北京的辦展模式,展覽題材覆蓋面較為廣泛,各種產業均有涉及。
在題材大類方面,京津冀地區的展覽在工業品、原材料、消費品和綜合類題材方面均有涉及,其中消費品題材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為綜合類題材,工業品(26%)和原材料類(19%)題材比例基本相當。但由于京、津、冀三地的產業布局、城市發展等方面存在差異,三地的展覽題材構成仍有差別。北京市的消費品類展覽比例(40%)明顯高于津(30%)、冀(30%)兩地,而天津市的工業品類展覽(27%)和河北省的原材料類展覽(23%)則明顯高于其他兩地,體現出一定的地域特色。不過,盡管津、冀兩地在某些題材比例方面高于北京市,但展覽分類數量和總體數量仍明顯少于北京市。
在文化創意和新媒體題材方面,京津冀地區的辦展總量和所占比例不高。與文化創意和新媒體部分相關的題材包括:服飾配飾、禮品玩具、音響樂器、奢侈品、婚慶婚博;與文化創意產業直接相關的題材包括:文化教育、文化藝術、動漫游戲;與新媒體直接相關的題材包括:信息通信、廣告媒體。
文化創意題材展會以河北省比例為最高(11.63%);而與之相關題材方面天津市的比例最高(17.78%);在新媒體題材方面北京(5.07%)和河北省(4.65%)的比例大體相近。其中新媒體題材的展會的數量和比例都較低,平均不足10%。
2京津冀地區會展業與文化創意、新媒體產業融合現狀
2.1樣本基本狀況
課題組在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月15日之間,對京津冀地區及少數周邊地區共計123家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12份,回收率為91.05%。
在112個有效樣本中,北京市企業占18.75%,天津市企業占61.25%,河北省企業占16.07%,其他地區占3.93%;會展企業占68.75%,其他行業企業占31.25%。其中,會展企業的業務包括會展項目策劃運營(63.64%)、招展招商(45.45%)、展覽展示設計與搭建(81.82%)、會展現場服務與管理(72.73%)、會展宣傳推廣(27.27%)5個方面;相關行業企業的業務包括物流運輸(22.87%)、傳媒出版(40%)、電子商務(20%)、禮儀服務(5.71%)、旅游服務(5.70%)、廣告(2.86%)及其他(5.69%)。
2.2會展及相關業務開展狀況
樣本業務開展的地理范圍分布較廣,覆蓋全國及國外部分地區,業務涉及題材也覆蓋了幾乎所有行業,包括農林牧漁(25%)、采礦(18.75%)、制造(56.25%)、房地產(50%)、建筑(6.25%)、租賃商務(25%)、批發零售(43.75%)、住宿餐飲(18.75%)、金融(25%)、交通運輸(12.5%)、電力熱力(12.5%)、科研技術(18.75%)、信息服務(6.25%)、衛生(18.75%)、文體娛樂(62.5%)、居民服務(6.4%)、居民服務(6.25%)、教育(25%)、公共管理(6.3%),以及其他行業(12.6%)。
2.3文化創意與新媒體使用情況
調查考察了樣本在最近一年內策劃/籌辦/參與的會展項目中使用文化創意手段和新媒體技術的情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會展項目的策劃和籌備環節使用的文化創意手段,包括:廣告(68.75%)、建筑與裝飾(31.25%)、藝術品及古董(18.75%)、動漫(6.25%)、影視(31.25%)、音樂(12.5%)、表演藝術(43.75%)、出版(18.75%)、資訊科技服務(25%),另有6.25%的樣本沒有使用文化創意手段。
2)會展項目的現場展覽展示環節使用的文化創意手段,包括:廣告(62.50%)、建筑與裝飾(37.50%)、藝術品及古董(18.75%)、動漫(6.25%)、影視(25%)、音樂(12.5%)、表演藝術(31.25%)、出版(12.5%)、資訊科技服務(13%),另有12.5%的樣本沒有使用文化創意手段。
3)會展項目的營銷和宣傳環節使用的新媒體技術,包括:會展網站(56.25%)、電子商務平臺(31.25%)、微博(37.5%)、微信公眾號/企業號(75%)、數字報刊(18.75%)、數字廣播電視(31.25%)、手機短信(25%)、觸摸媒體(31.25%),另有6.25%的樣本沒有使用新媒體技術。
4)會展項目的現場展示環節中所采用的新媒體技術,包括:會展網站(31.25%)、電子商務平臺(25%)、微博(25%)、微信公眾號/企業號(81%)、數字報刊(0%)、數字廣播電視(37.5%)、手機短信(25%)、觸摸媒體(31.25%),另有6.25%的樣本沒有使用新媒體技術。
3京津冀地區會展業與文化創意、新媒體產業融合特點
3.1應用廣泛
數據顯示,各種文化創意手段和新媒體技術在會展項目的策劃籌備、營銷宣傳、現場展覽展示環節中均有應用。同時,絕大多數企業也開始采用文化創意手段和新媒體技術。這說明文化創意手段和新媒體技術融合于會展行業中的情況已經較為普遍,企業也有意識地將其運用于自己的會展行為當中。
3.2有所側重
首先,在會展項目運作實施的不同階段,文化創意手段和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狀況是有所區別的。文化創意手段方面,會展項目的策劃籌備階段,廣告、影視、出版、表演藝術、科技資訊服務等手段的使用率明顯高于現場展示階段;而在現場展示階段,建筑裝飾藝術手段的使用率則明顯高于策劃籌備階段。新媒體技術方面,會展項目的營銷宣傳階段,會展網站、電子商務平臺、微博、數字報刊的使用率明顯高于現場展覽展示階段;在現場展覽展示階段,微信公眾號和數字電視的使用率又明顯高于營銷宣傳階段。
此外,在會展項目運作的同一階段,不同的文化創意手段和新媒體技術的使用率也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文化創意手段中廣告的使用率顯著高于其他手段;新媒體技術中會展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企業號的使用率顯著高于其他手段。
以上情況的出現很可能是由于不同種類的文化創意手段和新媒體技術針對不同會展運作階段應用效果有所不同,因而企業會有所側重地進行選擇,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3.3融合不深
除廣告、微信公眾號/企業號、會展網站外,其他類型的文化創意手段和新媒體技術的使用率總體不高。數據表明雖然文化創意和新媒體與會展行業的融合范圍較為廣泛,但融合深度不深,并沒有充分有效地得到運用。該狀況可能是由于會展行業的從業者對于文化創意手段和新媒體技術尚未形成較為深刻的理解,對于其應用的具體技術尚未熟練使用;也可能是由于傳統會展業與文化創意、新媒體行業尚缺少有效對接的渠道造成的。
總體而言,文化創意和新媒體行業與會展行業的融合已經發生,也體現出一定的適應性,但融合的深度仍有待增強。這既有賴于文化創意和新媒體行業對會展行業進行更深層次介入,也有賴于會展行業自身的文化創意能力與新媒體素養的提升,從而對會展專業人才提出了相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