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祥
摘要 介紹了甘薯新品種煙薯25的特征特性,總結了其高產栽培試驗概況,闡述了其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培育壯苗、起壟整地、選用頂端壯苗栽插、適時栽插、采用地膜覆蓋、合理施肥、水分管理、蟲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該品種大面積栽培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脫毒甘薯;煙薯25;特征特性;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3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042-01
建水縣位于云南省南部,屬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四季不明顯,干濕季分明,雨熱同季。壩區氣溫最高年19.3 ℃,最低年17.7 ℃,平均氣溫18.5 ℃,≥0 ℃有效積溫3 126.21 ℃,年日照時數2 322 h,年降雨量800 mm左右,一般年景霜期為60~70 d。由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有利于農作物營養成分的積累,尤其適宜發展像甘薯這種高效、優質的農作物。
建水縣的甘薯發展到今天已初具規模,常年甘薯種植面積2 000 hm2左右。在漫長的生產實踐中,通過品種篩選,形成了不同生態的地方傳統甘薯。認真做好新品種試驗示范、篩選工作,提高優質良種覆蓋率,引導農戶從零散栽種轉向規模化、規范化種植,形成產、供、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的經營路子,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發展脫毒甘薯,使之成為建水縣的一項特色產業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
1 脫毒甘薯新品種煙薯25的特征特性
煙薯25(原系號煙薯79)品種是由山東省煙臺市農科院選育,是一個優質、高產、抗病性好的食用型新品種。2012年3月通過國家鑒定、山東省審定。
該品種萌芽性較好,成年葉、葉脈和莖蔓均為綠色,頂葉紫色,葉心臟形,葉片淺裂,莖蔓中等粗,中長蔓,分枝數5~6個;淡紅皮桔紅肉,薯塊整齊,結薯集中,大中薯率較高,單株結薯5個左右;薯形紡錘形,光潔美觀;食味好,干基還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較高,鮮薯胡蘿卜素含量3.67 mg/100 g;抗根腐病和黑斑病;耐貯性較好。煙薯25適合烤薯、蒸煮和薯片加工。
2 高產栽培試驗概況
由于建水甘薯的質地、外觀、色澤、蒸煮、食用品質優良,加工性狀好,口感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種植甘薯已成為建水縣廣大農戶增收致富的又一新亮點。
2016年,建水縣種子管理站從云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經作所引入鮮食脫毒甘薯新品種煙薯25進行小面積生產試驗。甘薯耐酸堿能力較強,在土壤pH值4.2~8.3范圍內均可生長。富含有機質、通氣爽水、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和壤土有利于甘薯奪取高產。因此,試驗安排在海拔1 550 m、年平均氣溫19 ℃、年降雨量700~800 mm的建水縣岔科鎮阿朋村,土質紅壤,肥力中上,平緩山地,有灌溉條件,試驗面積200 m2。
試驗結果表明,煙薯25全生育期174 d,葉色綠,全緣葉,藤蔓細,短莖,平均蔓長62.0 cm,結薯淺而集中,單株結薯6.0個,單株產量1.79 kg;薯形紡錘形,外觀光滑,結薯均勻,商品率91.55%;薯塊皮色紅色,肉黃色,平均產量49 695 kg/hm2,其中商品薯產量45 210 kg/hm2。
該品種在建水縣生長勢較強,抗病性能優越,未發生病毒病、黑莖病,薯形均勻,商品率高,皮色光滑,肉黃色,纖維素少,與本地徽薯相比較,產量高于徽薯,但食味和口感上與徽薯相比較稍欠佳。適宜在建水縣海拔1 700 m以下甘薯種植區示范推廣。
3 高產栽培技術
3.1 培育壯苗
選擇無病蟲、無傷口、整齊均勻、大小適中(單薯重200~300 g)的薯塊育苗,采用大棚內育秧,壟溝地膜覆蓋,滴灌育苗[1]。
3.2 起壟整地
甘薯是塊根作物,要求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透氣、爽水的地塊種植。采用機耕起壟栽培,既有利于排水,又有利于有機物質分解,并且能使白天吸熱快,夜間散熱快,晝夜溫差大,利于甘薯生長和根系積累養分。120 cm開墑起壟,壟高40 cm[2]。
3.3 選用頂端壯苗栽插
一是頂端壯苗莖粗,葉大苗重,生長健壯,具有頂端優勢,營養器官發達,抗逆力強,栽后返青快,扎根早,膨大快,產量高[3]。二是甘薯常攜帶線蟲病、根腐病菌、黑斑病等,而頂苗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薯苗攜帶病菌。采苗時要采用乳汁多的薯苗,這種薯苗營養較豐富,生活力較強,薯苗長度20~25 cm,具有6個展開葉,薯苗太長、太短都不利生長[4]。
3.4 適時栽插
甘薯是喜溫作物,塊根形成最適溫度為24~25 ℃,塊根膨大最適溫度為22~24 ℃。根據甘薯生長發育要求的條件和建水地區氣候特點,于6月15日進行扦插。煙薯25的栽插規格一般為120 cm×30 cm,種植密度為27 780株/hm2。栽插可采用斜插方式,栽插時地上留3~4片葉,其余葉片插入土內[5]。
3.5 采用地膜覆蓋
地膜覆蓋可以起到增溫保墑作用,能增加土壤的晝夜溫差。扦插好薯秧后蓋膜。插后5~7 d,待薯秧成活后,破膜引出薯苗[6]。
3.6 合理施肥
按照“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底肥為主,追肥為輔”的(下轉第44頁)
(上接第42頁)
施肥原則,進行勤施薄施。底肥施農家肥30 t/hm2、復合肥(15-15-15)750 kg/hm2、硫酸鉀375 kg/hm2,集中條施深施;追肥施硫酸鉀300 kg/hm2+尿素150 kg/hm2,分別于藤蔓伸長期和薯塊開始膨大期兌水滴澆[7]。
3.7 水分管理
甘薯耐旱力較強,蒸騰系數較小。采用膜下滴灌技術,扦插薯秧前,拉好滴灌帶,然后滴水,達到土壤濕潤,適時保證水分供給,尤其是栽插前后,適當澆水保活促長[8]。
3.8 蟲害防治
甘薯容易遭受蟲害,結合施用底肥可施用辛硫磷顆粒劑90 kg/hm2防治地下害蟲。在藤蔓伸長期防治白粉虱、薊馬;在薯塊膨大期防蠐螬、甘薯小蟓甲。
3.9 適時收獲
甘薯的塊根是無性營養體,沒有明顯的成熟標準和收獲期。當甘薯蔓葉開始變黃時便可收挖,收挖時盡量避免挖傷薯塊。
4 參考文獻
[1] 孔東東,孔育鋒,李翠霞,等.脫毒甘薯商薯19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4(8):104-106.
[2] 林火亮,謝雙棋.脫毒甘薯優點及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3(6):20-21.
[3] 李偉.淮北地區脫毒甘薯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3(4):43.
[4] 文正懷,倪向群,沈俊國,等.脫毒甘薯徐薯18高產栽培技術[J].廣西農學報,2012(5):67-68.
[5] 張從慧,徐冰,蘇曉萌,等.脫毒甘薯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6):33-34.
[6] 耿翔,史廣富,張根虎.脫毒甘薯及其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上海農業科技,2009(3):89.
[7] 吳文明.龍薯1號脫毒甘薯種苗繁育體系與綜合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6(3):185-187.
[8] 劉成益,林昌庭,周賢東,等.脫毒甘薯種性優勢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3(增刊2):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