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麗
摘要:農村實用人才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和原因,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實用人才;存在問題;隊伍建設
人才是事業之基,也是興農之本。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管理的新型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是新農村建設的長久發展之計。農村實用人才是農村實用技術的實踐者、示范者,他們立足家園,活躍農村,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拉動農村經濟發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新農村建設的一支重要主力軍。
1 洱源縣農村實用人才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圍繞新農村建設工作實際,以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根本目的,堅持農村實用技術人才與科技示范戶培養有機結合,逐步培養出一批“土專家、田秀才”。全縣共有土地耕種面積達26.6376萬畝,農業人口27.02萬人,實有涉農“土專家、田秀才”約1800人。農村實用人才立足于我縣農業生產一線,長期從事農業生產實踐活動,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尤其是在水稻、蠶豆、大蒜、烤煙、核桃種植等傳統農業領域中比較有權威性,為縣村經濟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2.1 存在的問題
2.1.1 農村實用人才總量不足?,F有農村實用人才較少,他們是致富帶頭人或種田好把手,但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而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領頭人才的數量就更少。
2.1.2 農村實用人才文化層次低。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員較多,沒有扎實的文化知識,加上視野狹窄,思想創新意識不夠,很難適應新形勢下新農村的效益型、集約型、外向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2.1.3 農村實用人才分布不均衡。我縣農村實用型人才分布面較廣,多為分散型作業。交通、水利、土質好的村實用技術人才就相對集中,農民收入普遍較高,而條件較差的村農村實用人才也少。
2.2 原因分析
2.2.1 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發揮有待加強。由于農村實用人才觀念落后,普遍存有小農經濟思想,等、靠、要思想,影響著實用人才整體作用的發揮。
2.2.2 受農村科技普及和推廣環境的制約,農村實用人才的整體素質較低。農村實用人才的專長和技能大多是在后天的勞動實踐中學習或摸索出來的。主要是受客觀條件制約:一是想學的人摸不著學習門路。二是沒有學習教材、資料,農民系統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的教材也十分缺乏。三是培訓網絡功能不全,對有關涉及到農村市場經濟、新農產品推廣使用、特色種植和特色養殖等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夠全面。四是無帶動力強的示范基地。理論的東西對農民來說學習起來有難度,但實際生產過程中,真正引導農民走出去或者在本縣參觀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的條件尚不具備,由于接觸不了實物和零距離觀察,大多數農民仍然存在著看熱鬧的多、腳踏實地去干的少。雖然我縣每年都在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活動,但由于農民知識水平普遍偏低,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科研項目很難得到推廣、實施。
3 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
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力量。因此,要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就必須在管理、培養、激勵上下功夫。
3.1 搭建平臺,夯實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基礎。
3.1.1 搭建人才選拔管理平臺。結合農村實用人才基本情況開展調查,要把具有種殖、養殖、加工、捕撈等技術的專業戶、示范戶、致富戶;具有一技之長的能工巧匠和文化藝術類人才;具有經營和管理經驗的企業經營人才、農村經紀人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等,分門別類登記造冊,建立人才檔案,實行統一管理。建立健全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頒發縣級農村實用人才證書,真正把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種養能手等人才納入“三農”工作的管理和服務對象,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軌道。特別是對取得技術職稱的本土人才,要在工商登記、稅務減免、資金貸款、農藥化肥、優質良種、畜禽防病、新技術推廣等方面應提供政策傾斜,使農村實用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3.1.2 搭建人才培養平臺。一方面開展現行農村政策、法律法規、市場經濟知識等政策理論培訓,增強農村人才的興業意識。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實用技術培訓。與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緊密結合要依托有關學校和培訓機構,多方培訓各類農村急需實用人才。有組織地把本地農村實用人才送到農業發達地區進行交流學習。積極鼓勵農村有志青年自學成才,優先為業績明顯、群眾公認的能人、尖子評定村民技術職稱。同時要加強勞務輸出中心、職校等培訓基地的建設,改進辦學條件,把培訓基地真正建成村民技術教育培訓、開發的重要基地。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實用人才走出家門與外界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到發達地區和先進企業參觀學習,啟迪思維,開闊視野。并根據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和實用人才專業技術發展的實際,組織各類專家上門服務,進行巡回輔導,適時傳播新技術、新知識。
3.1.3 三是搭建人才創業平臺。以產業結構調整項目為平臺,充分利用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無公害蔬菜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業科技項目和農業基地建設,為現有農村人才提供用武之地,發展一大批專業戶、專業村、專業技術協會,形成“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協會+農戶”等形式的生產格局,推動了產業化經營。認真制定有關優惠政策,加快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發展步伐發展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只有通過不折不扣地落實政策,才能更好地為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發揮才干提供舞臺。
3.2 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為農村實用人才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認真規劃農村科普示范園建設,要加強示范園內基礎設施投入,做到通水、通電、通路;要充分發揮科普示范園輻射、帶動作用,真正把科普示范園打造成為農村實用人才學習科技、掌握本領、交流技術、提高水平的理想之園;充分調動實用人才的積極性,應積極鼓勵農村實用人才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生產,從土地使用、資金信貸、農用新產品設施、設備、項目引進等方面給于幫扶,增強信心,認真解決好發展后顧之憂,并更好地影響和帶動廣大群眾共同致富;要通過大戶輻射的方式推廣技術成果。就是選用部分輻射面廣、經濟效益高、政治素質過硬的大戶作為專業示范戶,適當給于經費投入,并把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交給專業戶、示范戶,由他們先搞起來。當地農民看到用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帶來的利益,就會自發地跟著用起來。
3.3 強化宣傳,努力營造農村實用人才大環境建設工作。
3.3.1 強化宣傳。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大力宣傳農村人才開發的意義和成果,不斷擴大影響,使人們意識到農村實用人才能帶動廣大農民科技素質的提高,能帶動實用技術成果的廣泛推廣,能帶動更多的農民走向富裕,從而提高人們對農村實用人才的思想認識。
3.3.2 發揮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發揮農村實用人才的輻射帶動作用,在推廣典型經驗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時捕捉輻射面廣、經濟效益高的“土專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專門召開實用人才開發工作典型經驗交流會,邀請“土專家”、“田秀才”現身說法,介紹他們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經濟效益;通過這些工作,激發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以科技促致富。
總之,農村實用人才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要使他們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主要帶動力量。
(作者單位:云南省洱源縣農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