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玲
摘要:指出了本溪市的噪聲污染防治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形勢依然嚴峻。通過分析本溪市“十二五”期間的區域環境噪聲監測數據,評價了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現狀,并提出了防治環境噪聲的建議,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十二五”;區域環境噪聲;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X59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8014003
1引言
噪聲污染已成為城市突出的環境污染,在環境信訪案件中的比重也較大。噪聲污染防治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形勢依然嚴峻,任務艱巨[1,2]。在分析“十二五”期間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監測數據的基礎上,對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現狀進行評價,并提出防治建議。
2“十二五”期間本溪市區域噪聲監測現狀
2.1本溪市功能區監測點位設置
“十二五”期間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監測點位設置采用等面積網格布點法,網格設置尺寸為650 m×650 m,在城市中心區共設置有效監測網格240個,每一個網格中心為一個監測點位,網格設置完全覆蓋了市區建成區。因此,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監測點位為240個,其中1類區監測點位81個,2類區監測點位106個,3類區監測點位33個,4類區監測點位20個[3]。
2.2監測頻率及測量方法
監測方法按國家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4]和《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測量方法》[5]的要求執行。2011~2015年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在每年9月晝間進行監測一次,2013年9月夜間監測一次;使用儀器為HS-6208B型聲級計;測量方法為每點位監測10 min。
2.3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監測現狀
“十二五”期間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監測結果見表1,區域噪聲超標情況見表2。
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按《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6]中的等級劃分規定進行評價。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一級”至“五級”可分別對應評價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和“差”,見表4。
3.2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評價現狀
“十二五”期間,從本溪市每年一次的區域噪聲監測結果可以看出,2015年平均值最高,為56.6 dB,2010年平均值最低,為54.5 dB,區域環境噪聲變化較小。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2011~2013年晝間處于較好水平,2014年、2015年晝間處于處于輕度污染水平,2013年夜間處于較好水平(表5)。
“十二五”期間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質量與“十一五”期間相比,網格覆蓋和覆蓋人口有所增加,有效監測網格由211個增加至240個,監測結果區域環境噪聲值略有上升。處于好的質量等級覆蓋面積略有下降,重度污染等級覆蓋面積也略有下降;好的質量等級覆蓋面積由“十一五”期間的18.4 km2下降到“十二五”期間的12.0 km2;重度污染等級覆蓋面積由“十一五”期間的4.1 km2下降到“十二五”期間的2.1 km2。
4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防治建議
通過“十二五”期間本溪市環境噪聲源構成比分析,影響城市聲環境質量的主要噪聲源為生活噪聲,其次為道路交通噪聲。本溪市的市區面積較小,人口密度較大,生活噪聲聲源密集,影響范圍廣,交通噪聲源強度大、影響距離較遠,且均近鄰居民區住宅,隔聲距離不足,因此本溪市受生活、交通噪聲影響較大。
在目前城市布局不能大幅度調整的情況下,應嚴格控制生活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降低強度;采取集中清
理街頭燒烤、攤販退路進廳,規范商鋪擴音設備等措施,減少生活噪聲對本溪市聲環境質量的影響。另一方面,對于新建的臨街居民區應保證其與道路的有效間隔,對現有臨街住宅通過種植行道樹、采用新型低噪聲材料鋪設道路、主干路要裝隔聲屏障等降噪措施來減輕交通噪聲對本溪市聲環境質量的影響;同時,加強車輛年檢工作,淘汰超期服役車輛,對噪聲嚴重超標的車輛應吊銷執照強行使其維護保養或安裝消聲設施[7]。
參考文獻:
[1]
張守斌,魏峻山,等.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現狀及建議[J].中國環境監測,2015(31):24~26.
[2]孫欣,李健,呂曉潔.遼寧省2001~2007年城市環境噪聲監測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09(5):637~639.
[3]本溪市環境保護局.本溪市環境質量報告書(2011~2015)年度[M] . 本溪:本溪市環境保護局,2016:182~208.
[4]國家環境保護局.城市區域環境中噪聲標準GB3096-93[S] .北京:國家環境保護局,1993.
[5]國家環境保護局.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測量方法GB/T 14623-93[S] .北京:國家環境保護局,1993.
[6]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 640-2012[S] .北京:國家環境保護部,2012.
[7]廖偉,馬艷,龍明梅.重慶北碚區域環境噪聲現狀、預測及防治對策研究[J] .綠色科技,2016(8):65~67.